淺談學歷認證業務及網上受理工作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自學歷認證業務工作開展以來,不僅嚴肅打擊了學歷造假的非法行為,同時也維護了社會公平、公正。新時期,為了進一步改進和優化學歷認證服務,全面取消認證費用和現場受理,同時開啟了更為便民、高效、快捷的網上學歷認證業務,做到穩中有進、追求卓越,使學歷認證工作持續健康發展,也使學歷認證業務形成了新模式、新業態。
[關 鍵 詞] 學歷認證;受理;網申
[中圖分類號] G643.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1-0268-02
春去冬來,時代變遷,社會一直在發展進步,教育部為了建立健全高等教育學籍管理工作,維護和提升國家學歷制度、學歷證書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保障高等教育學校畢業生的合法權利和利益,高等教育學歷證書電子注冊制度于2001年度正式實行[1]。學生及用人單位可通過登錄學信網,查詢相關學生畢業信息。在這一背景下,學歷認證業務應運而生,教育部委托授權專門機構對學歷文憑進行查詢、核驗和認證。自學歷認證工作開展以來,不僅嚴肅打擊了學歷造假的非法行為,同時也維護了社會公平公正,在有效利用電子注冊的技術上彌補了電子注冊的不足,為學生升學、求職、職稱評定、晉升、出國留學等方面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并逐步實現認證的規范化、常規化、合理化、精細化[2]。2018年7月,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相關精神及教育部針對國務院第四次大督查發現問題的整改要求,進一步改進和優化學歷認證服務,全面取消認證費用,取消現場受理,大力推廣網上學歷認證申請業務。明確規定高等教育法授權高等學校頒發給學生學歷證書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學業證書,學生可通過網上查詢、電子認證和書面認證等方式進行證書核查驗證服務。筆者擬在介紹學歷認證的發展歷程及取得成果的基礎上,對取消現場受理,開展網上受理工作時面臨的新問題并提出自己的思路與想法,如何形成學歷認證的新模式、新業態。
一、學歷認證業務的發展背景
為了有效監督、防止證書造假現象的發生,2001年教育部印發《高等教育學歷證書電子注冊管理暫行規定》,在全國范圍內實施高等教育學歷證書電子注冊制度,2002年又增加了照片信息功能。同年年底,教育部再次印發《關于對1991年至2000年頒發的高等教育學歷證書進行登記的通知》,全國范圍內絕大多數高等院校完成了10年數據回登工作[3]。這兩份文件的確立,保證了數據的精準性和完整性,給學歷認證業務的開展提供了可靠、安全、有效的數據保障。僅2018年一年,上海已完成27.2萬高校畢業生的學歷證書的電子注冊,并在教育部唯一指定的學歷查詢網站——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上發布。
學歷電子注冊制度信息平臺于2010年開始實施,信息平臺的建立,使社會及時了解學生學歷證書的真偽,可實時申請辦理電子注冊備案表,其效力等同于學歷認證,可替代紙質報告。借鑒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的負責人提供的一組最新數據,闡述學歷認證的必要性:隨著我國學歷證書電子注冊的完善和認證服務的推廣、發展,虛假學歷比例已由2002年的近28%下降至近年來的3%左右,有效遏制了學歷造假現象。學歷證書電子注冊、網上查詢、認證制度的建立和推廣,有效遏制了社會上偽造、販賣假學歷證書行為,還社會一片清明。
二、中心學歷認證業務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國內高等教育學歷認證工作是通過教育部授權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服務中心對高等教育學歷證書提供查詢、核驗和甄別,出具全國統一模板、統一紙張、統一編號,并加蓋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服務中心紅章的防偽書面報告。通過報告編號及證書編號可在學信網上下載PDF格式的電子認證報告,并可重復打印使用。上海市學生事務中心作為受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服務中心委托的上海唯一一家代理機構,在受理大廳共開設3個學歷認證窗口,自2014年1月到2018年6月底,近150000人次的學生、單位至中心受理大廳辦理書面學歷認證申請,中心工作人員以教育部學歷認證中心的受理標準為依據,共受理認證材料124067份,完成認證達123190份,出具通知單2030份,占認證總量的1.63%。截至目前,沒收虛假證書441份。這些假證均通過學歷認證來甄別,并在現場受理中予以沒收,既維護了學歷認證的嚴肅性,也提升了社會的公平、公正度。在假冒偽劣證書泛濫、無資質辦學常見的情況下,有組織地開展學歷證書認證機制,不僅提升了高等教育自身健康發展,對現在乃至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與社會意義。
三、全面取消現場認證后面臨的新問題及新思路
(一)重復退回,效率低下
認證由受理現場專人錄入改為申請人網上自行申請。根據網上填報材料與紙質證書一致性及申報材料完整性的要求,申請人根據網站提示步驟,按照證書內容填寫姓名、出生年月、學校名稱、專業名稱、學制、證書編號、身份證號碼等相關信息,并上傳畢業證、身份證以及個人其他補充資料。但由于申請人經驗的缺乏、計算機水平的參差不齊、信息錄入時的不嚴謹,導致多次提交被要求退回修改,受理周期延長,工作效率降低,中心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增大。例如,當出生年月與身份證信息不一致時,需根據證書內容填寫,并提供個人檔案中的畢業生登記表復印件(加蓋檔案部門公章),審核人員在填寫退回原因后,由于申請人理解上的偏差以及希望認證報告與身份證相符,存在多次提交被退回的現象,這與傳統的現場認證相比,缺少了面對面的溝通交流,重復多次的提交退回,影響了工作效率。根據現場受理經驗發現,近一半的申請者拿到報告需在5~10個工作日,三分之一的申請者需要等待10~15個工作日,特殊情況時間可能需要20個工作日以上?,F開通網上申請,從提交認證開始到認證結束,等待的時間或多或少會延長。 經過半年多的網上受理經驗,中心擬提出如下方案以求改善此類情況:(1)增加業務咨詢。做到咨詢與受理相協調,在受理中增強咨詢力度。24小時電話咨詢,對常見問題做好固定回答模式,8小時工作時間,做好人工接聽咨詢,受理大廳做好過渡,完成咨詢的叫號工作。(2)加強對慣性思維的破除。對回復的標準口徑予以詳細的解釋說明,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工作的重復性和復雜性,對受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減少重復退回的可能,節約了受理周期。(3)主動對接,規范受理。對重復退回三次以上的做好預警處理,主動予以電話溝通了解情況,主動服務,給出實質性建議,展示風貌,使中心學歷認證業務有序、高效、平穩開展。
(二)半間不界,有待改變
學歷認證業務自2018年4月23日開始使用網上申請系統,7月1日,上海受理點全面取消現場認證,11月19日響應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服務中心要求,施行“分省受理審核制”,在這一系列改革中,學歷認證業務平穩有序開展。但是現場認證的取消,并不代表窗口業務的全面取消,目前窗口仍承擔網申咨詢、補材料、復議、發放報告及完成學歷認證的網上初審工作。窗口的轉型還在繼續,要把轉型升級看作是一個過程,永遠在轉型、永遠在升級,不能停頓,以信息化推動窗口認證的轉型升級。
(三)夯實基礎,提升能力
認證的規范化和標準的統一決定了認證工作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同時要求受理人員既要有認真的工作態度和高度的責任心,也要具備扎實的業務能力和受理經驗。網申審核工作對中心受理人員的規范受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理人員在網申審核中,需根據網上提交、錄入的信息,逐條逐項進行甄別,認真核對,一次性列出全部問題及解決辦法,避免重復退回,延長受理時間和增加多次補充材料的麻煩,也避免產生冤假錯案的可能。區別于傳統的現場受理,每一個操步驟都會記錄可供查詢,因此工作必須更加細致、認真、負責。由于學歷證書跨越周期長、涉及范圍廣、學歷類別多、資料保存不齊、認證范圍的局限性等原因,在受理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1)三結合屬于上海地方辦學,教育部尚未承認,畢業證書與自考證書樣式相似,區別是在證書上面有“上海市成人高等師范”,需要工作人員火眼金睛來識別。(2)非學歷教育機構的證書,進修學校以及無軍籍的軍人院校成人學歷證書也不在受理范圍之內。(3)1991年之前畢業、學信網無數據的,可通知學生提供“三樣材料”,如學生確實無法提供錄取名冊的,可讓學生補充其他佐證材料如派遣證復印件以及其他與學習經歷相關的檔案材料復印件(加蓋出具單位公章)。
(四)加強溝通,通力合作
根據學信網《關于取消高等教育學歷認證收費以及調整認證受理范圍的公告》對2002年以前的高等教育學歷證書可免費申請書面認證報告。這部分認證需依靠高校檔案部門查詢學籍檔案予以完成,在實行“分省受理審核制”后,中心需與上海高校之間進一步加強溝通,互通信息、交流經驗。可通過會議研討、培訓等方式,對諸如講解假證特征、編制認證實用手冊等方式進行探討和研究,以提高學歷認證工作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以避免“冤假錯案”的發生[4]。
四、全面推廣網上受理的優勢
全面推廣網上受理并取消認證費用,在很大程度上節約了成本,申請人可直接網上申請,無需舟車勞頓來回奔波于省會城市或地級城市的認證機構,同時也節省了交通費用和時間[3]。還避免了亂收費的社會現象發生的可能,間接地取締了代辦機構、非法中介。再者,同一份證書僅允許認證一次,也有效地避免了認證資源的浪費。
五、結語
國內高等教育學歷認證工作通過多年現場認證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響應時代潮流、順應時代發展步伐,開啟了更為便民、高效、快捷的網上學歷認證業務,應做到穩中有進、追求卓越,使學歷認證工作持續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琨.淺談開放教育學歷認證和網上查詢工作[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4):53-54.
[2]段薇薇.學歷認證重要性的實證研究[J].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4):75-77.
[3]張耀庭.“互聯網+”背景下國內高等教育學歷認證制度改革路徑研究[J].河北省職業學院學報,2018(3):65-68.
[4]薛瑞.新常態下國內高等教育學歷認證面臨的問題與思考[J].三江教育,2015(3):19-23.
編輯 馮永霞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87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