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師范類認證下的普通高等院校聲樂教學改革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全國師范類認證對于普通高等院校音樂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更深入的改革方向,隨著中小學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培養師范類教育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本文試從聲樂專業課程改革的角度分析了聲樂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堂實施方法,更加豐富聲樂課堂的教學內容與形式。
【關鍵詞】音樂教育;聲樂課程;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師范類高等院校的音樂教學中,聲樂基礎教學是一門支撐音樂學專業學科教育的重要課程,在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認證工作的全面展開下,聲樂基礎教育課程也必將面臨著重大的改革。
在高校的師范類音樂專業教學中,首先應正確解讀中小學義務教育的音樂課程標準,充分了解中小學音樂教師的教學要求與內容標準,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培養著的是教育祖國未來一代的重要力量,他們將主導著中國未來的美學教育基礎,他們是全民素質教育提升的踐行者。所以在制定新的培養方案與課程標準上要考慮的更加全面,在教學中應不斷的更新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為避免將來培養的畢業生走入中小學校門卻達不到作為一位音樂教師具備的各項能力指標。
一、教學理念,培養目標
聲樂基礎教學是我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師范類專業根據培養中小學音樂教育工作者而設置的主干課程,是將來學生從事音樂教育工作的基礎,通過表演與學習演唱方法去讓中小學學生們親身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過程中,以獲得更為直接的情感與美學上的體驗,通過音樂教育來培養和提高學生感受美、發現美、表現美、鑒賞美以及創造美的能力,發展個性,培養豐富的情感,刺激形象思維的拓展,激發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
?。ㄒ唬├碚撝R
聲樂教學的目的自然是提高演唱能力,但在聲樂教學中要牢記師范類教育的培養目標,單一地培養學生的演唱技巧與表現能力是缺乏師范性的,由于普通高等院校音樂系的招生條件,大多數學生在進校之前缺乏系統的、正確的聲樂理論教育,對聲樂技巧的掌握也是參差不一,鑒于培養的目標是音樂教師,那就不僅要自己會演唱更要會教學,所以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增加聲樂理論的比重就顯得尤為重要。比如對于聲樂演唱中涉及到的呼吸器官,發聲器官與共鳴器官等可以對初學者更加形象的進行講解,呼吸器官是發聲的動力來源,指出感受會厭、橫膈肌的方法有哪些;發聲器官是振動體,指出喉頭下放的狀態是怎樣的;共鳴器官是擴音器,必須經過共鳴器官聲音才會被放大等等更生動的的例子,盡量用生活中的生理現象去描述,以達到讓學生了解認識并掌握的目的,要求學生加入自己的練習體會并做學習筆記,對他將來教學打下理論基礎。
?。ǘ┘记杉寄?
在上課過程中,既要有一對一教學輔導過程,更要融合集體課堂示范與講解,師生研討等多種教學手段。比如在學習練聲曲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會唱更要會彈,去主動分析并解決問題,課堂上不只由教師講授而是反過來讓旁聽同學指出演唱方法中的錯誤,并嘗試提出解決方案,教師可在旁糾正引導并加以實踐,這就要求多名學生共同參與教學,依次彈唱。這樣的教學手段不僅能讓學生明確認識自己的不足,還能了解到多種問題的處理方法,這樣更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提高在技巧學習中發現并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對學生今后教學過程將更有指導性與實踐性。同樣在歌曲演唱練習中,要求學生課下自主學習作品分析,作品背景以及時代特點等理論知識,課上由學生講述總結。不僅使演唱的同學加深對作品的了解,更讓旁聽的同學豐富了自己的曲目知識,提高了學習效率。增加學習對唱,重唱的作品,以增強學生的組織創編能力。
?。ㄈ┮魳繁憩F力
中小學音樂課程標準中寫道音樂課程的價值在于:“為學生提供審美體驗,陶冶情操,啟迪智慧?!边@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力,引導學生學會理解與感受音樂,使學生掌握能準確地表現音樂的內容和風格的方法,訓練學生分析處理聲樂作品,使學生具備從事普通音樂教育工作所須掌握的聲樂技能、歌唱能力、舞臺表現力。
教師在曲目教學中可用親自示范演唱,錄音錄像范唱視聽,模仿,對比等教學手段來豐富課堂,比如用幾種不同的演繹方式來演唱作品中的同一樂句,讓學生們感受所帶來的音樂表現力,并讓學生從練習中體會音樂情感的變化。不同時期不同形式聲樂作品的表現特點,藝術歌曲與詠嘆調的情感把握等等,當然這不是完全靠課堂時間去學習了解的,需要課下的大量學習,練習以熟悉掌握。
二、多元化教育理念
世界各國都已經興起了多元化教育理念,中國教育也必將朝著多元化教育發展,所以認真研究并且完善音樂各專業的課程標準以及教學大綱等理論導向迫在眉睫。
聲樂藝術是最能夠表達與接收情感,傳遞交流思想的重要藝術形式之一,“絲不如竹,竹不如肉”中國自古以來都對人聲藝術的這種音樂表現形式給予最高評價。聲樂藝術在人類文化歷史中更是源遠流長,從原始社會的“歌”,春秋時期的《詩經》,秦漢、六朝的樂府歌曲與優戲,唐、五代的歌舞戲到宋元的宋詞、南戲和元雜劇乃至明清的京劇以及各地方戲曲聲樂流派的發展等,這都代表著中國聲樂史上多元化繁榮發展的表現。所以在聲樂教學中也應加強教材建設,豐富民族民間音樂,戲曲音樂與民族民間音樂的元素,當然西方聲樂作品也要讓學生有所了解。
?。ㄒ唬┳髌范嘣x擇
在對演唱技巧進行訓練的同時,聲樂教學曲目的選擇也要把學生目前的演唱水平與將來的教學相融合。聲樂曲目的選擇應有計劃有層次有目的,盡可能多地涉及各國,各時期,各類的音樂作品,國外的比如古典詠嘆調,藝術歌曲,歌劇詠嘆調等。國內的作品更是種類繁多,有民歌,古詩詞藝術歌曲,近現代藝術歌曲,中國歌劇選曲,創作歌曲以及戲曲腔調的學習演唱等等。讓學生全面又有重點的學習各種作品形式的演唱方法,提高演繹作品的能力;聲樂教學課程中的曲目選擇也要能夠對學生今后作為教師的職業發展道路起到良好的鋪墊作用。 ?。ǘ┽槍π缘倪x擇曲目
如果選擇的作品曲目既能夠使學生提升演唱能力的同時又能解決學生歌唱發聲存在的問題,這樣就極大的提高了教學效果。比如學生演唱高音區域弱,中聲區較扎實有力,就可給旋律多在中音區,旋律緩慢上行,音程跨度不大的曲目,呼吸的控制要保持均勻,聲音的穩定是訓練重點;對于喉器支撐過于僵硬用力的學生來講,可以選擇節奏歡快,不需要大量長音,長氣息的樂句,通過稍加快速并且具有彈性特點的節奏、活力歡快的歌曲來加強橫膈膜短暫性的著力點及呼吸肌的快速收縮能力的鍛煉,依靠這樣較有彈性的氣息支持來發聲,將有效地緩解喉部肌肉緊張的問題,從而獲得輕松且富有美感的音色;對于中聲區虛弱無力但過換聲點后高聲區相對較好的學生就嘗試給予曲目多在高音區,音程下滑的曲目,以增強頭腔共鳴支撐的延續。
?。ㄈ╇A段性選擇曲目
一二年級學生以練聲和演唱中小型歌曲為主,鍛煉學生的聲區統一與氣息的穩定,或者選擇歌曲片段或旋律樂句。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掌握呼吸的方法,放下并保持喉頭的穩定性,感受聲音在隨著音域的拓展而保持相對統一的音色。練習對唱、重唱等演唱形式,選擇中小學音樂書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讓學生學習演唱,并對曲式結構等進行分析講解,以提高教師職業技能素質。
三四年級學生則要求更成熟的聲樂技巧,從作品的完整性上加以訓練,曲目的難度增大,從作品的情感處理,音色的統一控制著手。適當增加優秀的民歌與本地區代表性歌曲,讓學生把民族作品與科學的發聲方法結合,唱好中國作品使其更加世界化。學習國外不同時期、作曲家的歌劇詠嘆調,藝術歌曲的同時,更要把中國歌劇選段,中國藝術歌曲,創作歌曲作為重點,練習對唱、重唱等多樣的演唱形式,也可增加戲曲腔調的學習。使學生較全面的對各類聲樂作品有所了解,學習從不同風格中去把握。
三、加強自主學習
(一)自主學習計劃制定
一年級。加強對歌曲背景資料以及聲樂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與了解,使學生在一年級時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年級。每周學習一首兒童歌曲,并學習練習彈奏歌曲伴奏。
三年級。每個月要深入了解一部中外歌劇或音樂劇,并學習著名唱段。
四年級。加強對作品演繹的完整性,專業知識的理論指導,以及論文寫作所涉及知識的系統性學習。
?。ǘ┒嗝襟w的利用
在學生自主學習方面,我認為合理的利用多媒體媒介可以在聲樂的學習中特別是學生課下練習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解決部分傳統聲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由于身體的感官限制,學生對自己身體內部的呼吸器官、發聲器官與共鳴器官并沒有形象、直觀的感受,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歌唱時的發聲過程、氣息控制流動的方向、深度等各種肌肉運動的狀態讓學生從動圖或者視頻上觀看了解,這樣比語言上的講解,抽象的感受更形象直觀,容易理解掌握。
學生對自己真實的聲音及舞臺上的表現沒有客觀的評價和認識,也可以運用錄像功能,學生可將自己的演唱過程適時地錄下播放,更直觀去分析改正自己的不足,從而提高演唱及舞臺表演能力。
學生在課后練習中缺乏及時的正確引導和管理,可多利用課上錄音,練習中錄音甚至包括在練習中的語音記錄感想與領悟等方式進行學習,對于范唱中的演唱技巧也可反復聆聽認真研究,以培養學生對聲音正確的觀念,使聲樂課堂教學具有延續性還可以利用伴奏音樂在課下進行訓練,使學生能力得到提升。
?。ㄈ┳灾鲗W習筆記
當然這些是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輔助手段,對于自主學習還應要求學生每周做一次學習筆記,從聲樂基礎理論,包括生理結構與嗓音保健,發聲器官,共鳴器官,呼吸器官都有哪些部分構成,演唱作品的時代背景,作曲家所處的流派時期;還要有一定量的聲樂文獻與作品欣賞,做出簡單的分析等等。每周制定主題讓學生去自主學習,課上選擇性的讓學生概括出自己學習到的知識并予以指導。
總之,隨著中小學音樂教育教學模式不斷的改革與日益豐富化,也需要高校師范類音樂教育跟得上步伐,在師范類認證下的音樂教育要有新的培養目標,畢業要求,新的教學計劃,以達到培養將來合格音樂教育工作者的目標。
作者簡介:孫娟,邯鄲學院藝術學院音樂系副主任。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4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