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院校學生軍訓風險及其防控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高等院校開展學生軍訓是國防教育之重要一環。軍訓實踐過程中,主要風險包括制度不完善風險、參訓人員糾紛風險、軍訓設施致死傷風險、軍訓物資致死傷風險、軍訓醫療風險、軍訓輿情風險,為此,包括軍訓風險防治在內的各項防治需要循規律、講法治、重技巧、顯實效,通過“防控六策”促使軍訓任務的圓滿完成。
關鍵詞:軍訓風險;風險地圖;防控;防控六策
中圖分類號:E25 文獻標識碼:A
高等院校開展學生軍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之內在規范要求。其基本之出發點是使學生樹立愛國主義精神,增強國防觀念,掌握基本的軍事知識和技能,為培養預備役軍官打基礎,可以說這也是當代大學生履行服兵役的基本形式之一。學生軍訓制度在我國已經走過60余個春秋,既取得了輝煌之碩果,亦在實踐中暴露出了值得高度關注之問題。軍訓之本意系為鍛造強健之身體,在這個意義上,總結歸納以及預設軍訓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并建構安全保障體系以規避之,是實現軍訓之價值的應然之義。
1軍訓開展模式及其風險類別
1.1軍訓開展模式綜述
軍訓之發展歷史達60余年,己基本形成幾種較為典型的軍訓模式。
從軍訓場地來看,分為校外施訓和校內施訓。校外施訓是依托上級行政機關指定的軍訓基地,聘請軍訓基地之教員開展集中軍訓;校內施訓即學生在本校受訓,其軍訓教員可以聘請校外專業教員或是本校具有豐富經驗之教師、學長。
從季節來看,分為冬訓和夏訓。冬訓即多為10月以后進行軍訓,夏訓則往往于8月左右開展軍訓。
從學年角度來看,主要存在和期末
軍訓兩種形式。報到軍訓模式是報到注冊后即開展軍訓活動;期末軍訓模式則是在經過一學期或者一學年之課程后,再進行軍訓安排。
1.2軍訓之風險類別研究
本文引用海因里希于1931年第一次提出了事故因果連鎖理論將軍訓之可能風險進行了分解,將軍訓之“險”分解成“風險一級指標”以及“風險二級指標”。事故因果連鎖理論詳細闡述導致傷亡事故各種原因因素間及與傷害間的關系,認為傷亡事故的發生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盡管傷害在某瞬間突然發生,卻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繼發生的結果。其主要因素為:遺傳及社會環境、人的缺點、人的不安全行為或物的不安全狀態、事故、傷害。
事故因果連鎖理論為本文發掘軍訓風險類別提供了理論依據,根據以往軍訓實踐,本文制作軍訓風險地圖,見表1。
1.2.1制度不完善風險
制度問題,往往是風險的第一切入點。軍訓制度不完善,主要在于安全責任分工不明。高校素來重視軍訓安全工作,對其安全保障多有謀劃。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對于安全工作的落實存在不少高風險之處。其一是,關于安全工作的落實往往在會議部署和口頭強調上比重過大,對于各部門協調運轉以及方案的實際效果上論證分析不足;其二是軍訓安全責任制不明確,各部門參與熱情有限,導致軍訓職責集中于某一部門;其三是缺少安全操作規程、安全教育和培訓等制度,安全監督和檢查制度不盡完善。
1.2.2參訓人員致糾紛風險
人的因素無疑是軍訓過程中最為主要的因素。參訓人員具體而言可包括管理人員(包括部隊首長、學校領導、學校軍訓機構人員和新生輔導員)、軍訓教員、受訓學生,參訓人員所致風險不外乎以下原因。一是管理人員低估軍訓風險的復雜性,尤其是非一線工作者預設問題不全面,導致應急預案不夠詳盡,安全監督和安全檢查力度不夠,深入一線頻率不足;加之部分人員責任心及協調能力有限,容易暴露和激發矛盾。二是軍訓教員欠缺經驗。軍訓教員選拔存在一定的缺陷,教員年齡往往與參訓大學生相仿,其經驗不足以至于在訓練中的強度把握以及風險認識較為不足,往往存在“我都可以頂住,你也可以”的思想,導致軍訓風險發生。三是受訓學生準備不足。不少學校采取報到注冊后即開展軍訓模式,其有利之處在于利于學生融入校園生活,加深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感情,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軍訓模式往往報到注冊后2-5天便進行,容易導致受訓學生準備不足,身體上和心理上存在畏懼感,不利于軍訓目的實現,導致較大的安全隱患。四是參訓人員矛盾糾紛。溝通不暢則容易導致糾紛,參訓人員糾紛主要是受訓人員和管理人員、軍訓教員之間沖突,其原因往往在于受訓人員不堪重負,對管理人員和軍訓教員頗有微詞,進而導致較為明顯的對抗,甚至發展成一定范圍內的群體事件;抑或是受訓人員搶奪場地導致大打出手,釀成暴力事件。
1.2.3軍訓設施致死傷風險
軍訓場地、設施是軍訓賴以開展的第一載體。軍訓設施的成色,關系到軍訓開展的成敗。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其一是基礎設施不達標,軍訓場地和設施不符合軍訓要求,地面不夠平整,設施存在安全隱患等,都有可能導致一定的損傷;其二安全隱患的處理不及時,后勤保衛部門對于軍訓過程中發現上報的場地、設施隱患處置效率不足,導致損害發生。
1.2.4軍訓物資致死傷風險
軍訓所涉物資往往較為有限,一般而言,包括食物和(受訓)武器。然而此兩者是為軍訓過程中最為需要關注的焦點。關于食物,應關注食物中毒等問題發生的可能性;此外,不少配給至受訓學生的武器,較老、較久,安全隱患較大,學生缺乏操作知識,易造成預期之外不利后果。
1.2.5軍訓醫療風險
軍訓醫療保障是軍訓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從目前情況來看,醫療風險主要在以下方面:一是醫務監督不到位,不少身體心理不適合參訓的學生在早期體檢中無法發現,導致不堪負荷而造成身心損傷;二是外部天氣致病患,無論夏訓、冬訓,皆面臨較為極端天氣,夏訓尤甚,極端天氣易導致感冒、受涼、中暑、暈厥等安全問題;三是場地醫療保障不力,由于醫務人員數量缺乏、安全意識、參與意識不夠、主動性不足,現場醫療往往出現紕漏,導致突發問題無法及時處理;四是傳染疾病風險,因為場地衛生、社會環境等情況,導致可能出現一定范圍的傳染疾病,此概率雖為不高,但亦需加以關注。 1.2.6軍訓輿情風險
輿情兇猛,甚于虎豹。當今社會系為信息化社會,輿情傳播往往具有多點傳播、快速擴散的特點。軍訓期間,對于輿論把握亦是一項頗為關鍵的事務。輿情問題之所以發生,其一是敏銳度不足,不能及時預估輿情走向,其二是處理失當,導致輿情失控,給學校及個人帶來負面之影響。
2基于風險地圖的軍訓風險“防腔六策”
學校作為人才締造場所,其安全無時無刻不牽動全國人民神經,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央高度強調要健全學校風險防控體系。在依法治教背景下,包括軍訓風險防控在內的各項防治皆需要循規律、講法治、重技巧、顯實效。對于軍訓風險的法治,本文認為需將“防控六策”貫穿始終。
第一,以風險地圖統攬全局,納海量風險于規律之中。軍訓風險紛繁復雜,與諸多問題滲透交融,其風險源多元、風險爆發可能性復雜,如果缺乏主動性或者盲目妄動將有較大可能導致一定的風險問題:一是學校需高度重視軍訓問題,加強各部門聯動,對風險地圖所涉事項進行分解,將責任放諸各部門,要求其對風險地圖所涉事項進行細化,制定相應細則;二是需對風險地圖所涉事項風險源進行簡要識別,發現其各種規律,防患于未然。
第二,建設有效的預警體系,并抓好落實。預警,是風險防控機關向特定負有防控的下級主體發布一定預測風險發生可能性的信息,督促其前置風險處置的過程。預警意味著風險防控正式啟動,為此建立有效的預警體系,確保信息上傳下達順暢,便于號召和響應。此外,任何預警體系、應急方案的建設,最終皆是為了執行,因此,必須要使其落地生根,不得流于形式。
第三,力風險處置爭關口遷移,推動風險防控責任落地。任何風險的防控都是將風險的等級降低甚至是消弭,為此,將風險處置關口前移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一是明晰各風險的“所有權”,將風險防控責任切割到部門,切割到負責人,要求“誰主管、誰負責”,并強化責任倒查,確保關口前移;二是推動各單位聯動,避免“自掃門前虛,哪管瓦上霜”的狀況發生,導致多米諾骨牌效應。
第四,增強參與主體風險防控能力,以懂規律、講法律基本原則開展工作:一是形成風險防范的文化,革除倦怠情緒;二是舉辦專業風險防控講座,提升危機應對能力,推動一線人員經驗介紹與交流,總結適合校情校史的防治經驗三是充分借助科技力量,促進人防、物防、技防的有效融合。
第五,輿情化解要“會說會做”,把握宣傳和行動的高地。輿情問題,無疑是最為棘手的問題,但同時也是最為找好切入點的問題。面對輿情風險,對立是最為欠妥的做法。面對輿情風險:一是要“會說”,主動占領輿論高地,做好危機公關,與輿情源做好溝通;二是要“會做”,在無過錯前提下,快刀斬亂麻,避免過度拖延導致的不利局面在存在過錯情況下,積極協商,妥善安置,顯示公共部門的氣度。
第六,軍訓結束后要做好考核倒查,發揮“方向盤”作用。獎與懲承擔為風險處置過程定調子的職能,通過考核倒查,明晰出錯的環節,為軍訓向好向善發展提供極為有益的借鑒。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714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