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典型生產崗位的煉焦生產技術課程開發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在煉焦生產技術教學中,通過企業調研,結合焦化廠對學生的實際需求,確定了需求量最大的崗位。分析典型工作崗位,以配煤工,煤質化驗工,煉焦工所需的知識、技能和素養要求為重點,將工作崗位進行分析歸納,簡化課程內容,結合職業資格認證和職業崗位規范最終確定教學內容。
  [關    鍵   詞]  煉焦生產技術;典型生產崗位;項目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1-0084-02
   一、課程的性質和作用
   (一)課程的性質
   煉焦生產技術課程是我院煤化工和應用化工專業的一門職業技能課,通過課程學習,學生能夠獲得焦化生產崗位的基本操作能力[1],具備安全生產、產品質量分析和檢驗能力,具備生產設備使用和維護的能力,成為企業所需要的高素養人才。同時也是本專業學生考取“煤質化驗工”“配煤工”“煉焦工”等國家職業工種所需要的課程。
   (二)課程的作用
   1.對職業素養起促進作用
   通過工業分析、元素分析、工藝性質分析等課程任務的實施,使學生養成自覺遵守操作規程、各項規章制度的習慣和獨立工作的習慣;通過配備煤、煉焦生產、產品處理等專項團隊任務的實施,培養學生與人交流和團隊協作的精神;通過煤樣采集、制備等任務,培養學生不怕苦、不怕臟,盡職盡責完成工作任務的精神。
   2.對崗位技能養成起主要支撐作用
   為了培養學生的崗位職業技能,通過實施各種課程任務和項目,讓學生在工作過程中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培養相應的生產崗位工作技能。
   3.對學生就業起推動作用
   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獲得一定配備煤、煉焦和產品處理等方面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可從事煉焦車間的配煤工、煤質化驗工、煉焦工崗位,并可考取相應的國家職業資格證,為學生就業和以后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
   二、課程的課程設計
   煉焦生產技術是焦化生產崗位很強的一門實踐性、技術性課程,在課程設計理念上,首先必須調研焦化廠生產工藝線上的工作崗位和相應崗位所需的知識、能力,確定課程內容和框架后進行實踐,最后根據學生的反應以及企業的評價進行改進[2]。
   (一)課程設計理念
   1.校企深入合作
   深入各焦化企業,通過廣泛咨詢行業專家以及企業的生產一線技術主管,與技術人員進行充分的溝通、探討,對焦化行業工作崗位的工作任務以及工作過程進行分析,從而確定煉焦生產典型工作崗位[3]。
   2.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
   首先,通過企業調研,分析完成典型生產崗位需要具備的知識、能力以及素質。在課程開發中,按照核心職業能力要求,把理論學習、動手能力培養、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充分結合于特定的發展情景及實訓任務中[4]。其次,要幫助學生樹立協調合作意識,使學生在完成工作后可以將學校學習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到未來的工作中。最后,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自己親自動手的實踐中獲得專業知識,增強專業能力。
   3.以就業為導向
   根據高職院校自身條件和特色,強調“必需和夠用”,強調針對性、實用性和進步性,大膽刪除陳舊過時、過于困難和不切實際的教學內容,縮短與實際工作崗位的距離。接受過培養的學生有很高的專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能夠獲得很強的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課程設計思路
   課程設計總體思路:以崗位需要為導向,以現實的工作任務為載體,以工作能力培養為目標來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按“學習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學習”進行課程教學方案設計,以培養和訓練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
   1.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組織教學
   以知識的轉移為主要特征,改變傳統的課程教學模式,圍繞工作崗位展開課程內容,把課程內容設計為3個項目——共包含6個工作任務,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完成具體工作任務的過程中建立相關的理論知識,培養專業能力,注重工作任務,實現知識的選擇和重構,進而達到理論與實踐一體化。
   2.內容選取重視對職業能力的訓練
   課程開發基于企業典型工作崗位,課程內容要盡可能符合企業工作的實際,并充分運用校內和校外實訓基地,讓學生體驗企業環境與氛圍。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規律,教學內容從淺到深安排,使學生逐步學習該職位所需的專業技能。理論知識和實訓內容的選擇與工作崗位完成密切相關,并整合了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的要求。
   3.教學內容的選定
   課程的內容選取原則是以企業對畢業生的需求為導向,確定煉焦生產過程各操作崗位的知識、技能、素養的要求,進而轉化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
   (1)根據工作流程確定典型工作崗位
   通過對企業的調研發現,焦化廠的主要工作流程主要包括煤料配合、煤料的粉碎、煤料的運輸、煉焦出焦、產品處理等,確定各工序相應的工作崗位,結合焦化廠對學生的實際需求,確定配煤工、煤質化驗工、煉焦工這三個崗位對學生的需求量最大。    (2)根據典型工作崗位確定教學內容
   以配煤工、煤質化驗工、煉焦工所需的知識、技能和素養要求為重點,將工作崗位進行分析歸納,序化整合課程內容,結合職業資格認證和職業崗位規范最終確定教學內容。
   三、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
   (一)依據焦化廠的工作流程組織教學內容
   依據焦化廠的工作流程分解出每個流程的工作崗位作為學習任務,再按照工作流程組織教學內容。
   (二)整合教學內容形成教學項目
   教學內容的組織和安排應遵循學生專業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并根據實際工作崗位及其工作流程對教學內容進行整理、重構,將煉焦生產技術這門課程的內容歸納為配備煤、煉焦、產品處理三個教學項目,項目中包括配煤、備煤、裝煤、出爐、焦炭的處理和荒煤氣的處理六個工作崗位。課程中安排13個實訓內容,引導學生自行學習,通過小組內合作的方式完成各個目標,通過實訓教學,加深對理論知識的認識,培養學生的相關知識、動手能力、自學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在這個環節,學生需完成相應的實訓報告。
   四、課程的項目化教學實踐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以若干焦化廠的案例資料為例,例如要求學生實際完成焦化廠焦炭質量的檢測,通過具體任務,學生能夠積極地進行實際操作,在實踐中產生知識需求,并根據需要引入相關的理論知識,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以焦化廠的實際工作流程為主線,利用項目導向組織教學,讓學生依次完成配備煤、煉焦、產品處理等相關內容,形成一個完整的焦爐生產流程,教師根據工作過程給學生提供相應的指導,根據實際過程中產生的知識需求,引入必需夠用的理論,從根本上解決了理論教學的抽象和枯燥,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教師在課堂上是讓學生興高采烈地去完成任務,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工作任務的實施過程中,將學生分成若干個焦化廠,每組8~9人,遵循崗位分工、角色輪換的原則,由學生擔任廠長和操作人員,教師創設工作任務,各成員分工明確完成工作任務,學生進入自主學習階段,教師不是直接告訴學生如何解決面臨的問題,而是向學生提供解決該問題的有關線索,通過操作、討論、交流,補充、修正,加深每個學生對問題的理解[5]。任務結束后由廠長總結任務完成的情況與考評結果,使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養成服從、協作、負責等良好的職業素養。角色扮演將無聊的程序描述轉變為生動的課堂游戲,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并培養團隊精神。
   由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指導學生學習,當學生接到工作任務單后,往往不知如何下手,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找出問題,然后根據問題尋找答案。實踐中,學生往往不知道如何尋找答案,如何找尋資料,這就需要教師進行指導,再組織學生討論,最后給出結論。
   五、課程考核評估
   課程以過程考核為主要考核評價,每個任務均要求學生提交學習成果,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每個任務的知識和技能掌握情況及完成任務的質量綜合考慮總評成績。運用各種教學模式,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創新的能力,使學生的操作技能得到提高,培養了未來崗位所需要的技能,畢業后實現了上崗“零培訓”。
   良好的評價體系能夠激勵學生,讓學校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課程評估參照相應的專業資格標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專業崗位能力,推廣“雙證書”制度。課程總分由各個子任務的評估結果總和構成。每個任務的考核評估均以方案的設計、數據原始記錄、操作過程、設備的使用、態度等作為考核評估的依據[6]。
   六、結束語
   基于典型生產崗位的教學方法已經廣泛應用在職業教育中,本課程進行典型工作崗位分析,設計教學任務,實現對傳統課程教學內容的整合,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6]齊晶晶,張偉偉.《煤化工生產技術》教學資源建設的探討與具體措施[J].才智,2018(15).
   [2][3]楊舜伊,張云梅,袁純紅,等.基于生產過程的《煉焦生產技術》項目化教學[J].科技視界,2013(30):234,350.
   [4]李敬偉,孫波.基于工作過程的“Java系統開發”課程開發與研究[J].無線互聯科技,2017(5).
   [5]李莉.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設計[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6.
  編輯 王 敏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885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