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企業生產的工藝現場技術課程建設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在探索課程建設時,結合浙江經濟發展特色,將浙江企業生產的零件作為教學載體引入工藝現場技術課程中,對該課程進行了從教學形式到教學內容的課程建設。
  [關    鍵   詞]  企業產品;工藝現場;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4-0166-02
   浙江許多裝備制造業由于工藝管理水平相對低下,制約了這些企業的快速發展。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為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探索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有利于增強學生能力的教學模式,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教研室在省優勢專業建設中,與行業、企業專家合作,設置了“夯實機械基礎、強化工藝實施、啟迪創新思維、注重技能訓練”的能力遞進專業課程體系,為浙江省中小企業培養未來的生產一線“機械制造工藝師”[1]。
   一、課程設置的總體情況
   (一)課程的設置背景
   每門課程的設置都有它的背景。浙江是制造業大省,為加快制造業的產業結構升級,把發展新興裝備制造提高到產業結構調整的戰略高度。我們通過對浙江省內眾多機械制造企業的調研發現,中小企業高技能人才匱乏,特別是生產一線懂工藝、會操作的高技能型人才,已制約了裝備制造業的快速發展。為適應新時期對機械制造人才的需求,我校作為浙江省專門培養機電類高技能人才的基地,責無旁貸。因此,我校在發展規劃中,明確了辦學定位,服務浙江經濟,突出技術教育,瞄準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主動為“浙江智造、浙江創造”服務。
   (二)課程的定位目標
   在上述的背景形勢下,我校機制專業作為省優勢建設專業,更是義不容辭,有責任為社會培養機械制造方面的緊缺人才。我們結合專指委的意見、建議,確定了機制工藝方向以培養中小機械制造企業生產一線高技能人才為目標,現場工藝實施能力培養為主線的課程體系:軸類零件制造、復雜體制造等工藝現場技術課程。該課程以浙江企業實際生產的典型零件制造為載體,對原傳動軸制造、主軸制造、箱體制造、異形件制造等四門課程的知識內容進行重新組合。下面我們以軸類零件制造技術課程為例來展開敘述。
   軸類零件制造技術是機制工藝方向的核心課程,是一門實踐性、綜合性、靈活性強的專業技術課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目標是讓學生掌握軸類零件的圖樣分析、毛坯選擇、工藝過程設計、加工設備選擇、主要工裝的選擇與設計、工藝規程的制訂和操作、質量檢測與質量分析以及生產運作管理等相關知識。培養學生在工藝實施過程中正確選用機床設備、工藝裝備等,以提高零件加工質量,提高切削效率,降低加工成本。以機械制圖、機械設計基礎、產品幾何技術規范基礎、數控編程實訓等課程的學習和具備機械加工中級工水平為基礎,也是進一步學習復雜件制造技術等課程的基礎。
   基于工作過程分析,機制工藝方向形成了以軸類零件制造技術等為核心課程的課程體系,在機械制造高技能人才的培養中,起到了主要支撐作用和明顯的促進作用。軸類零件制造技術課程強化工藝實施技能,融合機械制造職業技能崗位、準工藝師崗位對知識、技能和素質的要求,把學生培養成懂工藝、會操作、具備工藝實施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符合浙江省機械制造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任職要求和需要。
   (三)課程的設置思路
   1.依據機制工藝方向任務領域設置課程
   我們與企業專家、專任教師一起根據任務領域、工作任務、職業能力要求設置項目課程,其總體設置思路是:打破以知識傳授為主要特征的傳統學科課程模式,轉變為以工作任務為載體、以項目為中心組織課程內容。以企業典型真實零件的加工任務為載體,以工藝實施為主線的軸類零件制造技術課程,讓學生在執行工作任務的過程中學會工藝規程的編制。
   課程以完成軸類零件加工的工作任務來驅動,通過浙江制造企業中實際生產的零件載體,按企業制造零件的整個工藝過程組織課程教學,培養學生完整、合理地編制機械加工工藝規程、組織批量生產、進行質量檢測與質量分析的應用能力。
   2.課程的內容遵循項目課程的原理
   課程按照軸類零件的實際生產過程依次排列項目,循序漸進,并在項目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分模塊,體現內容的連續性和完整性,便于學生對工藝現場技術知識的掌握與應用。每個項目首先明確教學目標,每個模塊按照教學目標、案例分析、相關知識以及針對性練習編制,既易懂易學,又符合生產實際。
   3.課程突出對學生工藝實施能力的訓練
   課程融合了機械制造工藝師職業資格標準的要求,體現了工學結合模式的教學[2]。通過產學合作、校內外實訓場地建設等多種途徑,采取專業頂崗實習的形式,為課程的實踐教學提供真實的工作環境,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學、練、做一體化。
   二、課程的教學實施
   軸類零件制造技術課程的教學現安排在大二第一學期完成,教學載體主要選用機床傳動軸、減速器輸出軸、機床主軸。各類軸反映的典型工藝現場技術各有側重,加工工藝由易到難,專業知識由淺入深。學生要了解傳動軸、輸出軸、主軸的整個工藝過程,參觀軸類零件的生產現場,對學生自己編制的工藝文件進行驗證和修改,從而提升工藝實施能力。
   (一)教學內容的選取    教學內容的改革是課程建設的核心。為使教學內容符合企業職業崗位的需求,滿足行業企業發展的需要,我們在企業調研、專業調研的基礎上,邀請機床制造企業的專家、技術員、工藝員共同對軸類零件制造技術課程內容進行了研討,形成了軸類零件制造技術課程標準,作為教學內容選取的依據。課程標準內容有課程目標和要求達到的職業能力目標;課程內容包含企業常用的工藝實施任務、知識要求和技能要求、建議的課時;課程實施建議包括教材編寫要求、教學方法建議、教學評價、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等。
   (二)教學內容的設計
   根據課程標準,課程以浙江企業典型真實零件的工藝實施工作任務為載體,以相應的軸類零件制造技術為主線,重建內容結構。把原先按知識邏輯順序編排教學內容的做法,轉到以完成各種工藝實施所需的工藝選擇與應用為中心編排教學內容,構建相關理論知識和技能要求,并融合了機械加工中級、高級職業技能崗位、準工藝師崗位對工藝知識、技能和素質的要求,體現“雙證融通”思想,加強教學內容的真實性、實用性,使學生今日所學即明日所用。
   (三)教學內容的組織
   我們由專任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一起精心選取了3個典型軸類零件工藝實施作為案例,根據高職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地組織教學內容。每個工作任務的工作流程是重復的,但具體內容是不重復的。因此,隨著工作任務的推進,學生的知識、能力在不斷提升,從而使學生全面掌握軸類零件制造技術的知識和技能。
   三、課程的建設目標
   (一)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課程根據學校信息化教學建設要求,即將開展數字化平臺課程的建設。根據不同層次學生對課程目標掌握的情況,教學內容稍作適當增減;同時適應機械制造技術發展形勢,適時更新教學內容。課程團隊提供在線服務,如在線輔導、答疑等,開展在線學習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翻轉課堂等多種方式的課堂教學模式。重視學習任務與活動設計,積極開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種教學模式的學習,通過在線測試、即時網上輔導反饋、線上線下討論、網上作業提交和批改、網上社區討論等,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進行資源共享、問題交流和協作學習,誘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掌握機械加工的工藝實施。
   (二)注重教、學、做相結合,課堂與實訓地點一體化
   課程應用多媒體、視頻、金工實訓室、工藝裝備展示室、組合夾具與虛擬設計實訓室、工藝及創新實訓室等校內實訓基地,構建職業情境,以營造有利于學生學習的環境。通過專業頂崗實習等實踐過程,使學生走入真實的工作崗位,身處真實的工藝現場,在企業指導老師或教師的現場指導、示范下,觀摩軸類零件的整個生產流程,獨立完成零件若干加工工序,讓學生在生產中增強機械制造工藝實施能力、產品質量和加工經濟性的意識,掌握課程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
   (三)改革教學評價,注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考核
   相對于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本課程采用過程考核與終結考核相結合、課程考核與技能鑒定相結合的評價模式,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考核,綜合評價學生成績。評價主體、標準、方式及過程都是多元化的,過程考核包括學生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及教師評價,課程考核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過程和學習成就,從而為學生學習決策、教師教學設計和教學資源建設決策提供信息和依據。
   四、課程建設取得的成果
   軸類零件制造技術課程較好地解決了知識系統化與教學實施項目化的形式沖突。在課程教學內容組織過程中,形成了一種縱、橫配合的“坐標系”課程:每一項目均以零件工藝實施工作過程編寫教學內容,形成了縱向的項目形式課程。當需要進行系統知識學習時,可按橫向技術方向將各項目中的相關內容組合,形成如“金屬切削機床”“切削原理與刀具”“機械制造工藝”“夾具應用設計”等知識系統化形式課程,最終形成縱貫的軸類零件制造項目行動導向課程教學體系與橫切的若干相對系統學科知識體系。
   五、結語
   工藝現場技術的課程建設充分體現了我?!耙陨鸀楸尽钡霓k學宗旨以及注重“學思結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以創新教育為主導原則”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3]。課程以浙江企業生產的零件制造項目為載體,以工藝實施流程為線索,實現了課程教學內容的解構和重構,在實施項目化教學的同時也保證了知識的系統化。
   參考文獻:
   [1]婁岳海.主軸制造[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7.
   [2]毛全有,姚榮慶,屠立.面向工藝流程的高職機制專業核心課程內容改革與實踐[J].機械職業教育,2010(6):61-63.
   [3]張煒.《機械設計基礎》分層次教學方法探索[J].裝備制造技術,2017(2):255-256.
  編輯 馬燕萍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431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