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課堂教學的“催化劑”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主要從“同課異構”教研對化學課堂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質量四個方面的優化提高進行論述。
關鍵詞:課學堂教學;同課異構;催化劑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教學質量提高,而提高教學質量的最好方式是提高自已的教學水平,提高自已的教學水平最快的方式是和同行進行競賽即“同課異構”。“同課異構”的教研方式是基于體現備課的實質,幫助教師更深入地理解教材,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師能力合作,從而有利于教師更好成長。它能夠最大限度博百家之所長,集眾人之精華。這種采取比較研究的校本教研方式能有效解決數學教師在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開闊教師的思路,開創同伴互助、共同發展的新局面。這就像化學中的催化劑一樣能使化學教師快速成長。
一、“同課異構”是優化教學理念的催化劑。
教學理念是決定一個教師成長方向的核心因素。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教育的思想和理念也在更新發展。我們化學教師也要隨時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同課異構就是一個很好的平臺,我們同校教師或同一個地區教師或不同省市的教師作一同課異構,或觀摩同課異構課堂。這都是改變我們的教學理念或教學思想的快速有效的方法。記得去年我參加了一個化學中的金屬冶煉同課異構比賽,我采用的方式是以問題的形式來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以達到學生的學習的主體這一目的,而其中一位參賽者則更是先進,他直應用了微課小視頻的手段,讓學生自己觀看學習后作總結。他是直接就把課堂還給學生,這比“老師主唱,學生伴唱”的教學理念比起肯定的要好的很多。一堂同課異構的課就讓我們的思想發生碰撞從而啟發我們轉變化學課堂教學理念。
二、“同課異構”是優化教學模式的催化劑。
新課程改革以后,我化學課堂的教學模式呈現了多樣化。但進取的我們只能在一些雜志上了解到,地處邊疆我們無法親身感受這改革的果實。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借助“同課異構”這一平臺參與或現場觀摩。這就能身臨其境的體驗這些不同的教學模式,去學習或比較不同模式各身的優劣點,從而快速的運用于我們的課堂來提高我們的化學教學質量。例如我觀摩過一場化學“同課異構”一位老師是上課就講到下課,而另一位老師是運用一種叫作“271”教學模式即“2”是20%的時間屬于教師,即一節課45分鐘,老師的“ 講”不超過10分鐘。即便是在準許的時間內“講”時,教師也不一定是連起來講,而是該講時則講,需要講時才講;“7”是自主學習(自學、討論、展 示)占70%的時間約30分鐘;“1”是10%的時間即約5分鐘組織“過關”。
我不談這種模式好不好,但這種教學模式一定比前面那一位老師“一講到底”要好的多。通過“同課異構”這一平臺我們就是經歷過思維模式的交流,這一定會催化促使我們化學老師讓自己的教學模式的發生改變。
三、“同課異構”是教學方式的催化劑。
俗話說:“教學有法而無定法”,通過”同課異構”平臺教師間可以彼此間交換思想也可以交換教學方法,從而促進自本教學方法的最優化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記的我在觀摩的“同課異構”化學教學課堂比賽中,其中兩個教師都講乙醛這個課題。一個老師采用小作合組探究-驗證模式的教學方法。而另一位老師采用的是學生先自學-自測-老師小結-老師檢測的一種教學方法。我聽了以后感覺兩位師都講得很好,都有各自的特點。從這個“同課異構“的平臺上我就學習到了兩種優秀的教學方法。這對今后我的教學方法的完善或改進就是一種高效的催化劑。
四、“同課異構”是教學質量的催化劑。
“同課異構”把課堂作為教學研究的實驗室,有利于克服個性化課堂存在的弊端,給教師提供了一個參照和比較,引發參與者智慧的碰撞,長善救失,取長補短,明顯地提高教研教學效果。第二,“同課異構”有效地促進參與者的思想交流,理解新課程的理念,把握新教材的教法,最終有力地促進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第三,同課異構展現的教師不同的教學呈現方式,以及對教材的不同處理等,可以檢驗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礎上,筆者認為不同的教學理念、方法、策略,在多層面和多方位的交流中碰撞、升華中也促進教師持續性的專業發展,提升教學質量。
總之,“同課異構”的化學教學研究就像一種高效的催化劑,它對有效扎實推進新課改,促進教師和學生的發展,提高化學教學質量都有非常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戴坤旭. 幽默——化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催化劑[J]. 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10,02(3):25-25.
[2] 張春華. 沉默——化學課堂教學的一種催化劑[J]. 化學教與學,2015(1):80-82.
基金項目:本文為云南省普洱市教學科學研究2018年度產立項課題,屬“普洱名師”專項課題《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同課異構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屬云南普洱市課題資助項目。課題立項號為18Y0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95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