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養下,數學課堂由你來“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生的數學素養包括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統計觀念、數學應用意識五種數學意識,數學思維、數學理解、數學交流、解決問題四種數學能力以及數學價值觀的發展。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的培養,要通過學科教學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來具體實施,數學學科教學活動是數學學科素養培養的主要途徑。如何在讓學生主導數學課堂,并在課堂中不同的學習者在不同方面由不同程度的發展呢?我想還是需要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為他們保駕護航的,尤其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如何幫助學生“導”好一節課呢?接下來,我將通過《用人民幣的簡單計算解決問題》這一課來談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尊重學生主體,促進多元發展,讓學生“主導”一節數學課堂。
一、研讀資源,為學生的“導”提供起點
研讀資源包括教材資源以及學習者本身這一資源。
從教材資源來看,用人民幣的簡單計算解決問題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認識人民幣》第58頁例7中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認識人民幣及簡單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同時為以后進行搭配學問的學習,奠定一定的知識基礎,學生通過學習達到方法與能力的提升,掌握嘗試調整策略,有序羅列策略,提高自身的分析能力、綜合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
例7的教學功能:一是通過書本讓學生借助“知道了什么”、“怎樣解答”、“解答正確嗎”這三句有層次的話,再次經歷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二是通過教學嘗試調整策略和有序羅列策略,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的多樣性積累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經驗,初步學會有序思考;三是采用貼近學生的生活素材,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世界,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
奧蘇伯爾在《教育心理學:認知觀》中指出:“影響學習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據此進行教學”。因此,弄清楚起點很重要,包括三個方面:學習者已有的認知水平、學習者學習態度、學習者的一般特點和學習風格。本節課是在學習者有一定的認知水平基礎上進行的,并且是一節實踐性與應用性較強的課程,素材貼近生活實際,學習者由較為積極的參與欲望,低年級的學生也更樂意在學習的過程種展示自己,表達自己。
二、制定目標,為學生的“導”指明方向
學習數學的本質不在于掌握多少數學知識,而是在習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中,獲得讓人終身受益的思想方法并積累活動經驗。例題中的數量關系比較簡單,重點在解決問題策略的教學。
針對本節課,制訂了學生和教師兩個層面的教學目標:
學生層面:
1.學生會綜合運用所學的人民幣的相關知識解決購物中的實際問題。
2、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積累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經驗,初步學會有序思考。3、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教師層面:
1.為學生搭建平臺,溝通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
2.努力構建生態環境,充分尊重學生群體的需求,促使教學生態更加開放融合。
針對本節課,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式教學法。
認識人民幣不能脫離真實的生活情境,一年級學生需要在活動體驗中,學會使用人民幣。導入部分出示真實的購物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體會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
2、啟發式教學法。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因此采用微課的形式,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
3、自主探究學習。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形式,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交流能力。
三、尊重主體,為學生的“導”制造環境
我將教學過程分為四個板塊:情境導入,激發興趣;研究討論,獲得方法;鞏固新知,發展提升;反思評價,分享收獲。
第一板塊情境導入,激發興趣:為購物活動創設真實的情境,讓學生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作用,通過扮演售貨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參與度。通過簡單的購物問題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鞏固20以內的加減法,認識人民幣的相關知識。
第二板塊研究討論,獲得方法,分為四步:1、教學嘗試調整策略;2、教學有序羅列策略;3、回顧解決問題過程;4、小結解決問題方法。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在例題出示后直接說出結果,忽視思維過程以及策略的使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不夠,因此我們通過微課學習來突破嘗試調整法的教學。微課內容沿用原例題的素材,但隱藏了題中的數據,目的在于把學生的注意力聚焦在問題解決的策略上。在學生經歷完整的解決問題的過程后,適時拋出問題,“帶的錢不夠,怎么辦”,從解決問題的需求產生調整策略。學生因需要而學,大大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
在教學羅列策略過程中,要讓學生感知羅列的有序性與全面性,達到掌握羅列策略的目的;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交流討論解決方案,享受合作學習帶來的高效性。
我是這樣設計的:
?。ㄒ唬┙虒W調整策略
1、首先讓我們一起走進雜志區,看看,這里有哪些數學問題等著我們解決吧?。úシ盼⒄n)
2、老師把雜志區帶到了課堂,我們一起看看吧!
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板書:知道了什么?)
請你說:我們知道了每本書的價錢,還知道了用13元去買,問題是“用13元正好可以買哪兩本雜志?”(板書已知信息)
“正好”是什么意思?“正好”是不多也不少,剛剛好。這里的“正好”也就是兩種雜志價錢的總和是13元。
3、應用調整策略解決問題。
怎樣解答呢?(板書)
你能嘗試用微課里學到的方法來解答嗎?請你先獨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相互交流。
老師要給出幾個溫馨提示:
?、傥蚁冗x擇的是哪兩本書?
?、谖矣嬎愠鲞@兩本書的總價是多少。
?、圻@個數與13相比大了還是小了。
?、芪沂窃趺催M行調整的。哪一小組愿意分享你們的交流成果?
4、出示:6+8=14元這種調整策略。
5、出示學生的解題思路圖片。
請看這是你們的學習成果,可以發現:同學們在試的過程中很難一次就試對,可以根據試算的結果和信息進行有方向性的調整,第一次試算的結果大了,就把一本調整成價格便宜一些的;反之,第一次試算的結果小了,就將一本調整成價格貴一些的。直到找到答案。
通過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再次體會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積累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經驗。
通過小結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反思意識。
學生在思考談論過程中呈現出的調整策略。
四、注重數學交流與反思,為學生的“導”積累經驗
通過對自己和小伙伴的學習過程的評價,讓孩子們能夠進行自我評價,同時也能對他人進行評價,充分尊重每個學生,體現教育評價方式的多樣性;通過談學習收獲,學生能夠講本節課的內容進行內化,同時培養學生懂得分享交流的好習慣。同時也為下一次的“導”積累一定的經驗,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交流與反思中得以提升。
多元智能理論是由心理發展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他認為我們那個人都擁有八種主要智能:語言智能、邏輯-數理智能、空間智能、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交往智能、內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我相信在本節課的學習過程種,學生不僅僅收獲的是數學知識,他們的語言智能、邏輯-數理智能、人際交往智能、內省智能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不僅達到知識與能力的提升,更尊重了他們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多元發展。多元發展既包括學習者個體的多元發展,也指不同學習者在不同方面的不同程度的多元發展。相信在學生自我主導的課堂上他們收獲頗豐。數學的學習不能單純追求知識層面的學習,更應從學生出發,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關注學生的能力提升,注重知識呈現的生活化,認知過程的活動化,現實問題的數學化,課堂氛圍的情趣化,努力構建一個生態課堂。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99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