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儀器設備管理現狀及其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環境監測工作的飛速發展,監測儀器的種類、數量越來越多,功能和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在生態環境監管中的作用與日俱增,科學合理地使用和管理儀器設備已成為當下持續加強的必然選擇。本文以當前基層環境監測儀器設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客觀分析,有針對如何強化監測設備的管理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儀器設備;管理;存在問題;建議
1.加強環境監測儀器設備管理的重要性
當前環境監測已發展為涉及物理、化學、生物、光學、輻 射、遙感等多學科相結合的綜合性監測,環境監測儀器設備從經典化學分析方法逐步發展為儀器分析法,向高科技、系統化、網絡化方向發展。尤其"十二五"以來,國家和各級政府都對環境監測能力給與很大的支持,配備了大量的監測儀器設備,環境監測的硬件建設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各監測站都面臨了人力、物力、資源三方面的考驗。作為環境監測工作的重要物質基礎,儀器設備管理則是通過采取一系列科技、經濟、組織措施,對監測工作儀器設備進行采購、使用、校準、維修、改造、改新、報廢的整個過程進行綜合管理。加強管理,就是要堅定不移的貫徹執行調整、鞏固、整頓、提高的方針,進一步改革儀器管理體制,結合科技改造,不斷改進其科技狀況和增強其科技性能為實現優 質、高 效、低 耗,安 全監測創建條件,周到的為環境管理服務,即用較經濟的壽命周期費用,獲得很高的儀器設備效率,從而保障了環境監測的有序開展。
2.環境監測儀器設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2.1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儀器管理混亂。在長期的環境監測工作中,監測站的領導大多對儀器設備管理認識不夠,儀器設備無專人管理,雖在計量認證推動下,在質量管理手冊中可以定出各項有關管理制度,但缺乏監督檢查機制,因而落實不到位。儀器科技檔案不全,檔案資料不建冊,再加有個別單位儀器一購回,立急使用,資料隨意放,時間久了,便無影無蹤,等到若干年后,狀況如何,誰也說不清,該不該報廢、改新,缺乏依據。致使有的站有多少儀器說不清,各儀器的使用狀況說不清,儀器使用人員說不清,經常出現有新的不用舊的,甚至有儀器到貨很長時間都閑置不用,造成環境監測投資的很大浪費。
2.2人員配備與日益增加的儀器設備數量不相適應。目前大多數基層環境監測站配備一名兼職儀器設備管理員,統一對監測站儀器設備進行管理,有關儀器設備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負責,但隨著儀器設備數量的激增,上級部門和計量認證部門要求越來越高,這種管理模式很難適應新的發展要求。由于人員配備的嚴重不足,現在很多監測站根本沒有專職維修人員,儀器出現很小的問題就找生產廠家,既浪費了人力、物力、財力,又耽誤了正常的監測工作。而在—定的程 度來講,維修人員的配置和科技水平就決定了儀器的使用成效和使用壽命。大多數基層環境監測站儀器設備管理員還只停留在簡單的表格軟件進行管理工作,管理手段的落后,使用不方便,給管理工作帶來很大的麻煩。
2.3維修經費不足,儀器設備檢定不及時。很多大型監測儀器設備購置成本高,運行條件要求較高,儀器設備的日常維護成本也較高,購置大型監測儀器設備的經費一般都是從政府財政預算支出,日常的維護費用和維修費用將占用單位的正常經費,一些單位為減少開支,采取減少儀器設備維護保養的次數。同時有些設備出現小故障,為節約開支,使一些設備"帶病運轉"。由于對儀器設備缺乏合理的管理和維護保養,常常導致儀器設備使用壽命大大下降,影響儀器設備的正常運行。同時儀器設備強制檢定或自檢制度缺乏嚴肅性,沒有切實可行的檢定計劃,有的環境監測站甚至對儀器設備不進行檢定。而這些儀器一但被用于環境監測,所出具的數據就無法律效力,甚至導致數據的錯誤或敗訴。
2.4操作人員科技不高。在操作人員方面,有的未經過嚴格訓練就上崗,或只在購入時廠家對操作人員進行培訓,經過2一3天的培訓,只會簡單地操作,但由于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一些人員在培訓前連基本的知識都沒有,對于日常維護、保養、常見故障及除開等方面一知半解。培訓后又不及時操作實踐,過后就忘了。造成儀器設備很難達到好的工作狀態,甚至因錯誤操作而損壞,進而影響到監測數據的準確性。
3.加強環境監測儀器設備管理意見和建議
3.1健全并落實各項規章制度。成立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要由站長親 自掛帥,指派一名懂環境監測及儀器設備管理知識,協調能力強的負責人牽頭,各科室選派一名具有較強責任心的人員參加;制定并不斷總結完善儀器設備管理制度,制定的管理制度要力求可行性、實效性和科學性,并制定儀器管理考核方法,專人專項,簽訂責任書,做到責任明確,有獎有罰;引入競爭和激勵機制,使加強監測儀器管理納入站的硬任務,與經濟指標直接掛鉤,動員全體監測人員都來重視這項工作。
3.2儀器設備管理專人負責,增加專職人員的多方面交流。儀器設備管理由專人負責,主要負責儀器設備的統一管理,負責儀器設備的購置計劃、組織驗收、檔案管理、數據庫管理、儀器檢定校準、儀器設備的日常管理、故障處理、期間核查、指導使用人員正確使用儀器及保養方法等;定期對儀器管理人員、操作人員進行培訓,聘請專職人員講解儀器的原理、結構、使用、維護等方面的知識,以加強對儀器正確使用和維護儀器方面的能力。注意加強對新參加監測工作和換崗的監測人員的培訓,使他們熟練掌握所用儀器的性能、技 術參數和操作規程。經常與廠家聯系進行技 術咨詢外,應積極組織科技人員參加總站、省市站或其他有關單位組織的儀器培訓班、研討會。
3.3加強儀器設備日常保養和維護工作。加強儀器設備的維修和保養,一般儀器設備做到隨時保養和維修。精密貴重儀器應做到精心維護、定期檢查和檢測。儀器設備一般不得拆改,如確需拆改時,需通知有關部門辦理審批手續。當儀器設備發現故障時必須采取必要的措施,由儀器設備使用人員提出申請,經室主任同意后報辦公室,涉及到關鍵技術問題時,要組織有關技術人員進行論證,提出方案報有關領導。儀器修復后必須經過校準或功能檢測,達到規定的技術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并將所有材料存檔保管。
3.4加強儀器設備報廢制度。不能修復的儀器設備,由儀器設備使用人員填寫報廢申請表,說明報廢理由,經室主任簽字后報辦公室,技術負責人組織評定后報單位領導審批。確定報廢的儀器設備,使用單位應填寫“固定資產報廢申請表”經有關部門同意后,辦公室組織有關技術人員進行鑒定,財務辦理注銷手續,并通知使用單位。報廢儀器設備的處置由辦公室組成處置領導小組,遵循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以獲取最佳的經濟收益。
參考文獻:
[1] 陳坤峰.常規環境監測儀器管理需要注意的若干問題探討,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J]。45-46,2014.19卷3期.
[2] 吳亞敏,如何加強縣級監測站儀器管理。環境監測[J],2015(4):39—40
[3] 李根盛,對加強監測機構儀器及藥品管理的幾點建議,環境教育[J],2015,25(6):41—44
作者簡介:
王士菊(1973年6月—)女,本科學歷,助理工程師,現從事環境監測化驗分析和環境管理工作,已發表專業學術論文3篇。
(作者單位:蒙城縣生態環境分局)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01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