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新工科建設背景下大學工程訓練教學改革與創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前在高等院校的工科教育中,實踐課程中的工程訓練是一門不可缺少的課程,通過工程訓練,能有效提高學生動手動腦、全面發展的能力,能促進學生對工科專業在應用方向的認知。工程訓練的教學改革主要包括其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方面。
  【關鍵詞】工程訓練;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1-0111-01
  一、新時代對人才的需求
  新一輪全球科技的變革,為了在高速變革的時代中贏得發展先機,急需一大批新型創新人才。因此高等教育遇到很多新的挑戰和機遇。高校要不斷深化實踐創新的教育模式,積極開展校企合作等產教研融合助力新工科建設,培養更多創新應用型人才,服務于國家的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
  二、目前工程訓練課程教學的現狀
  工程訓練是各工科高等院校中最大的實驗實訓教學平臺,是培養大學生動手創新能力的重要教育資源。隨著高等院校訓練條件的不斷改善和實踐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很多高校經歷了校辦廠改造而成的工程訓練中心,基本在熱加工與傳統切削加工方面的實訓課程有了很全面的覆蓋,在現代加工方面比如數控機床加工以及特種加工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教學發展。工程訓練作為各工科專業不可缺少的一門實訓課。它對學生綜合職業素質的培養和對學生進行工程意識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
  三、工程訓練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式方面。
  幾十年來,各高校工程訓練的內容體系基本沒有變化,其內容是一些落后的金工實習,嚴重與社會生產技術脫節。雖然很多工程訓練中心具備一些先進的教學設備,但是大多情況下只是做參觀用,教師在授課的時候只是簡單介紹一下用途以及使用范圍而已,連最基本的演示都很少見。在這樣走馬觀花式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根本不能真正體會到先進制造技術的含義,很難從工程訓練的課程中真正學到前沿技術的能力。
  2.學生思想觀念。
  目前絕大多數學生對工程訓練不夠重視,沒有意識到工程訓練的重要性。因為在工程實踐的過程中又臟又累,所以很多同學對訓練有一定的抵觸情緒。在這樣的思維觀念影響下,學生在上課時普遍存在偷懶、不愿意動手操作等等不良行為。雖然學生經歷過工程訓練,但是沒有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沒有提高學生的工程技能和意識[2]。
  3.師資配置方面。
  “雙師型”教師比例不足。工程訓練指導教師因實訓教學的特殊性,不僅要求他們與理論課教師一樣具備理論知識,而且還需要他們擁有較強的動手實操能力。目前的指導教師大部分分為兩種。第一是以前各高校校辦廠留下的老師傅,這部分的教師動手能力較強,但是理論知識缺乏。第二是新入職的年輕教師,這部分一般是高學歷的應屆畢業生,他們作為教師具有較強的理論知識,但是缺乏動手實操能力,所以都不能很好的指導學生的工程訓練課程,在師資方面存在著短板。
  四、教學課改的建議
  1.教學內容改革。
  面對新工科建設對新型人才發展的需求,并且緊跟中國制造2025的步伐,迫切在工程訓練的教學內容上做出大的改革。緊跟技術的發展不斷引入新的內容進入相關課程中,比如3D打印、人工智能以及精雕等新技術,以現代先進制造技術為核心,以創新精神和能力訓練為重點,進行分層次、漸進式、以項目為導向的訓練[3],以提高學生緊跟時代新技術的能力,擴大他們的視野。
  2.教學方式改革。
 ?。?)實現產品鏈化。
  改變以往各門工程訓練課程相對獨立的局面,產品的加工是產業鏈化的。在工程訓練中,優化各門工程訓練課程內容以及實訓流程,使各門課程訓練的內容能加工或者裝配成一件產品,讓學生能夠按照正確的加工工藝流程在各門實訓課程中進行加工訓練,例如我們常見錘子的加工,應該先安排學生訓練鉗工課程做榔頭,再讓學生訓練車工車削手柄、然后讓學生對榔頭進行熱處理以及最后再訓練裝配成錘子,做到訓練內容產品鏈化。這樣能極大提高學生對產品加工過程的理解。
 ?。?)實現現代化教學。
  引入一些高新科技技術服務于教學與訓練中,比如引入VR技術,開發一系列實訓方案由硬件、軟件、控制系統、教材、實訓設備等組成,圍繞實訓目的,實現訓練教學創新。利用虛擬教學系統的可交互性,打破時間跟空間的限制,創設各種訓練環境,讓學生在虛擬訓練環境中,可以放心去做各種有危險的訓練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創造力,讓他們對訓練內容有更多直觀、形象的感官認知,從而使工程訓練教學更有趣、更安全、更高效。
  3.訓練課程與職業技能考核相結合。
  提倡“1+X”模式,鼓勵學生考取相應的技能證書。努力使高校的工程訓練中心擁有省級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的資質,建立科學規范的高等院校職業資格培訓考核體系,推進學生工程訓練與職業技能考核相結合,根據各專業的特點,要求學生在工程訓練中選擇一個工種進行考取中級工以上證書,否則不允許畢業。提高職業技能的相關性和有效性,促進一體化教學課程改革。
  4.加強校企合作。
  工程訓練中心應充分發揮學校公共實驗平臺的作用,嘗試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引入個別符合學生專業訓練的企業生產線進入工程訓練中心,讓指導教師結合教學與生產的要求,使學生融入生產的產業鏈中,在實踐加工中學習真正的技術;使學生在親自生產中積累技術的經驗和能力,解決突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要引進現代企業的文化和管理制度,在工程訓練生產中接受現代企業文化的熏陶,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通過聯合辦學,學校還可以根據現代企業的發展要求以及所需人才的方向,調整訓練內容,增強工程訓練的針對性,永遠保持工程訓練緊跟時代發展的需要。
  5.打造眾創空間平臺。
  在高校中,以工程訓練中心為載體,給學生提供各種加工場所和工具資源,使學生可以在工程訓練中心進行創作。鼓勵學生參與省級甚至國家級的創新大賽以及工程訓練大賽,讓學生在競賽中自主開發設計產品,從競賽中提高自己的動手創新能力。
  6.優化師資隊伍。
  為了指導教師能得心應手的教學,各高校應該特別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應采取合理的安排培訓,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①安排教師分批次到企業參與學習,積累更多的實踐經驗;②鼓勵教師考取技師以上技能證書;③開展教師實訓課程教學競賽,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結束語
  工程訓練的改革與發展,將使單一的技能訓練向集成的產業化訓練轉變,從只注重動手能力向動手動腦、全面發展過渡。作為高等教育工作者的一員,在新工科建設的推動下,為了人才培養的需要,需不斷努力探索,不斷明確社會之所需,為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和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而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丁洪生,周郴知.工程訓練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創新[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5,22(6):161-165.
  [2]岳學軍,陳潤恩,洪添勝,等.加強實踐環節提高本科生創新能力[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8):132-134.
  [3]胡大超,程奕鳴,黃云明,等.高校工程訓練中心建設的模式與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3):33-3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150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