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促教 提升少數民族地區化學教師教學能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中圖分類號】G64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1-0088-01
以“問題就是課題,教師就是研究者,教學就是研究,課堂就是研究室”為新理念,以研究的狀態走進課堂,以課堂教學推進教學研究,提升少數民族地區化學教師的教學能力。
一、化學教師為什么要進行教學研究
1.新課程對提高化學教師素質的需要。
化學新課程“重視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聯系”,強化“化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關注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發展”,這就對化學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專業知識廣而精,二是各學科知識融會貫通,三是學會合作,依賴群眾智慧解決教學改革中遇到的問題,四是教學技術由傳統型向現代信息型轉變。因此,教師不能滿足于做教書匠,而要向學習型、綜合型、研究型、專家型教師轉變。
2.化學教師成長和學校發展的需要。
在少數民族地區專業的化學教師比較少,一個縣兩所中學專業的化學教師總人數也就三至四人,還存在民族中學和漢族中學在語言、教學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差異,這樣的現實就對在少數民族地區從教的化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邊教邊研快速成長,因為在缺少專業化學教師的少數民族地區沒有多余的人可以替代你的工作。同時化學教師通過寫論文、做課題、申請發明專利等研究能夠有效推動學校向深層發展,全面提高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教學水平,提升學校的內涵和品味。
3.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
化學教師在教學中,尤其是實驗教學中層出不窮的突發性的問題往往使教師手足無措,但若遇到問題勤記載、勤查閱、勤解決,開展調查與研究,提出相應舉措。同時還可以將過程分析總結撰寫為論文、課題、專利,形成一定的成果,為自己積累了第一手的資料,也為別人提供了可以借鑒的經驗。
二、少數民族地區化學教師教育教學研究的基本方式
1.以教育教學為切入點。
日常的教學工作,一節實驗課、一節描述微觀世界的純理論課、一節復習課……這些教學活動都是我們化學教師進行教研活動最主要的陣地。從教學重難點的設置、教學方法到教學時間的把握、課堂引入到教學過程的設計,課堂是提升化學教師教學能力的主陣地。
2.要小切口、重實踐,勤行動、多反思。
一是小切口,在化學教學中應立足于實踐,上課時學生提出的一個小疑惑、自己教學中的小困惑等,從細微處入手,不放過教學中出現異常的蛛絲馬跡,日積月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則是短時內提升少是民族地區青年化學教師能力的一個捷徑。二是注重行動研究,與一般的科學研究不同,化學教師的教學研究以加強和改進教育教學實踐為主要目的,是對教學行為進行的觀察、實驗、反思與探究。杜絕教學與教研“兩張皮”的現象,要做到以教促研、以研促教,使教學在不斷探究、反思與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每一個演示實驗、學生實驗、每一堂公開課、展示課、常態化的課都要進行實時的反芻,成敗在哪里,并及時把研學心得記錄在冊,促進教師成長。三是把“問題”當做“課題”,在化學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選擇典型的、共性的問題,并把問題當做課題來研究、來實踐。而研究又提升了化學教師的教學水平。
三、以研促教,提升化學教師教學能力的策略
1.理念先行,以學促研。
要真正實現有效的化學課堂教學,首先需要更新觀念。一是校內學習,向身邊有經驗的老教師學習,取長補短。群策群力將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教研課題研究。二是參加校外研討培訓,學校派出青年教師前往江蘇鹽城師范參加甘肅省骨干教師培訓,回來后就外出學習的精神進行匯報,互相交流學習,進一步推動了本校課堂教學。
2.課題帶動,以研促教。
將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整理升華為課題進行研究。為確保課題的有效推進,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科學籌劃,專家引領。利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良好背景,規范研究。根據學科教學急需解決的問題,選擇研究課題,制定研究計劃,注重發現和及時解決研究中的問題,促進課題的順利開展;二是廣泛參與,探究提升。以組內集中研討、相互觀摩、階段展示等形式對課題研究過程進行跟蹤管理。以課題為載體,探討課堂教學改進方法。通過聽、說、議、評等教研活動,對課題研究加強理解,加強落實,更新教學理念;三是反饋檢驗,科學生成。通過問卷調查、個性展示、課堂錄像回放等形式進行成果檢驗;四是成果共享,反思拓展。對課題研究的教案、典型課例過程材料等進行總結,并進一步反思,形成教學研究論文。通過課題研究,升華了“問題就是課題,教師就是研究者,教學就是研究,課堂就是研究室”的新理念。以研究的狀態走進課堂,以課堂教學推進了教學研究。
3.活動強化,整體推進,深化教研。
以活動作為推進課堂教學的手段?!耙哉f促教”、“以賽促教”、“以思促教”等形式開展活動,執教教師和聽課教師對課程進行反復研磨和改進,精益求精,力求完美。每次活動后及時進行總結并上傳到學校校園網和工作室博客。在活動進行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老教師的言傳身教作用,以老帶新,全方位培養青年教師,搭建各種平臺,讓他們在公開課和創新課、優質課、互聯網+、基本功比賽、實驗課操作比賽、優秀論文評比的等活動中鍛煉能力,展示風采,迅速成長。
4.開闊視野,反思提升促進教研相長。
互聯網的出現為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化學教師的學習和交流打開了一扇窗,使我們能與時俱進呼吸到教育教學的新鮮空氣。通過互聯網這個交流平臺,化學教師可以探討教學中的疑惑,及時反思,形成論文、課例、案例等成果。通過教師的交流,教師們互相切磋,取長補短,少數民族地區化學教師專業道路的發展更為寬廣,通過教師的交流學習,也增強了學校的凝聚力。
化學教師應該主動學習和接受先進的教學理論,把教學研究當做促成自身觀念轉變,教學能力提升的有效手段,同時把成長當做成果,賦予教研更深的意義和內涵,以教促研、以研促教,使教學在不斷探究、反思與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在教學“成長”的過程積沙成塔,充分挖掘、及時捕捉教學過程中思維靈感的火花,將所思隨想及時整理,在教研的路上邊行邊“拾貝”,也會為教師的專業能力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作用。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15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