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高中美術鑒賞的課堂互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美術鑒賞不僅是對知識的學習,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認識世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陶冶身心,使學生通過已學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評價。美術鑒賞既涉及美術作品本身的藝術魅力和審美價值,又涉及鑒賞者的知識、能力、修養和復雜的心理過程。審美是一種意識層面的素質修養,是一種對精神、藝術、思想的再創作,這種能力的習得需要個性和創造性思維的全程伴隨。所以以灌輸、講授為主要形式的教學顯然已經不利于學生素質的培養,而師生間或生生間通過互動、交流的形式來完成審美意識、審美理念的傳導是與這個教學目標比較契合的。
【關鍵詞】高中;美術鑒賞;課堂互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1-0159-01
一、當前高中美術鑒賞課的現狀
1.在觀念上,教育工作者還沒有意識到美術鑒賞教學重要性。
在藝術學習中,學生首先要懂得什么是好的作品,什么是優秀的表現力,而美術鑒賞正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與藝術表現力的重要方式,如果老師與家長們忽略這個能力的培養會為學生以后的美術學習的道路增添很大的麻煩,甚至會使學生的藝術發展停滯不前。老師要脫離單純的為教而教,要以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感知力為教學目的。
2.學生對于美術鑒賞課疲于應付,整體教學效率不高。
在學生的學習中,老師與家長還是把更多的注意力分給了文化知識的學習上,對于美術鑒賞這樣的“副”科,老師與家長更多的是抱著一種學生能夠達到了解、明白的層次就可以的態度。所以在學生的學習重點中,文化課的學習占據了大部分的位置,學生在大量的作業與習題的雙重壓力下,根本無暇應付美術鑒賞這樣的“既耗時間,又耗精力”的學科上。這樣的教學現狀,使美術鑒賞的課堂效率整體水平較低,這也是老師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要給予重視的地方。
二、高中美術鑒賞課堂互動方式
1.改變教學方式,促進師生互動。
生動的課堂教學模式要讓學生動起來,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對學生要以鼓勵為主,讓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取得成績時有榮譽感,對未知要有探索精神。以學促教,教學相長,學生自主學習也有利于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教師要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環節,學生不僅是聽眾,而且是課堂的參與者、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以問題為引導,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學生參與課堂教學,讓學生主動探索未知,分析已知與未知的關系,以學生為主體,使其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是學生學習的陪伴者、交流者、探討者等多種角色。在課堂中參與教學的不僅有教師,而且應該有學生,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和問題的發起者。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要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讓學生通過表達、討論、質疑等環節完成課堂教學的各環節。針對學生在討論中的不足之處以及質疑的難點問題,教師進行適當的補充與解答。如此一來,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活潑、充滿朝氣。
?。?)成就引導學生成長。
教師轉變為與學生討論問題的同伴。學生與教師更加親密,學生的學習熱情被點燃。課堂討論結束后,大部分學生會接受或補充討論結果,獲得成就感。學生由學習枯燥乏味的藝術理論知識,變為獨立發現美、創造美,能夠積極主動地探索藝術。教師通過這樣一步一步引導學生、鍛煉學生,讓學生逐漸喜歡美術鑒賞,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交際能力和總結能力,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讓學生在互動中深刻體會到合作的魅力,使學生通過自己的一個個小小的成就點燃學習的火種,引導學生向更深入的地方探索。
?。?)自主學習促進教師發展。
生動的課堂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師只是提供輔助和引導作用,課堂是教師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重要陣地。在課堂上,學生更加自由,可以自主學習知識。但在某些方面,它又是不足的。教師的作用是幫助他們享受學習。教師不僅是學習行為的參與者和指導者,而且是學習活動中的研究者。如果學生失去了實踐的機會,學習興趣也會大打折扣。我們只能改變學生和教師的角色,而教師在教育和指導中的職責依然存在,教師應該始終把握整個教學過程,并全程幫助學生。教師對教學內容有了更深的理解,自我反思意識就會得到增強,專業素質就會穩步提高。
2.創新互動形式,提升鑒賞實踐力。
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如果教師僅僅會組織一兩種簡單的互動來進行鑒賞教學,顯然不能保證教學對學生的持續吸引力。教師應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為學生們設計出更精彩、更具有培養價值的互動形式。如,教師組織學生到博物館去參觀文物、繪畫、藝術展,然后讓他們寫一個簡短的報告或心得。在課堂上讓學生輪流把自己參觀后的想法表述出來。這樣的互動比起小組的討論,因為學生經過了自己獨立的思考和系統的梳理,因而更有深度。再如,受到《一槌定音》《鑒寶》這些節目的啟發,在課堂上組織類似的“節目”式互動。如“中國古代山水畫欣賞”時,把學生分成四個組,每組選出一名同學作為“嘉賓”,其他組員作為“智囊團”。將一些國畫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這些國畫作品有名作,也有民間的仿品或美術班學生的習作。讓學生們對這些作品進行鑒賞和評價,有搶答、有必答,可交流、可商討。請一名學生與教師一起當主持人,將整個課堂串聯起來。如講解《美在民間永不朽 中國民間美術》時采用多媒體教學,用視頻播放不同地區的民間藝術作品:陜西的窗花和泥塑、河南的門神和對聯、河北的泥模、山西的面塑、陜西面花等等,使學生對民俗藝術有更直觀的了解,也擺脫了單純文字介紹的枯燥乏味;講授《凝固的音樂 漫步中外建筑藝術》,通過展示中外優秀的建筑遺存幻燈片,讓學生看到中國的故宮、渾源懸空寺、云南麗江得月樓、河北正定隆興寺,瑪雅文化中的雨神恰克面具雕像、亞力山大·涅夫斯基葉教堂、沙特爾大教堂等,當學生們驚嘆于藝術的偉大的時候,適時加入一些歷史教育,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藝術與不同歷史文化背景之間的聯系,有了情感的鋪墊再欣賞相關作品,學生更能體會作品的內涵。
三、結語
綜上所述,想要提高高中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就要改變教學方式,拋棄舊思想,采用新型的教學方式,增加課堂互動,讓學生更有興趣地去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動性與主動性,讓學生自己動起來,從而達到提高美術鑒賞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賀平偉.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評價標準與方法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24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