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析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高中美術鑒賞課程的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了解多種不同美術作品或現象的過程中形成審美觀念,從而提高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本文基于有效情境理論,對高中美術鑒賞課堂中的情境創設策略做簡要分析?!娟P鍵詞】高中美術鑒賞;課堂教學;情境創設【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225-02在美術課程教學中,創設對于學生學習知識的有利情境可以加深學生對于美術作品的認識和理解,從而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提升,進一步促進教與學的和諧統一。一、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原則1.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題,其所具有的年齡特征和審美特征使得教師在設置相應教學目標時,要關注目標的可行性,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采取有效的方式進行教學。例如,在“審美變化中的自己”這節課中,在設計課堂導入環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線條來快速地畫一幅周圍其他同學的肖像畫,從而引出本課主題,從他人眼中的自己過度到對自我審美的變化中來。2.感性與理性相結合。美術鑒賞離不開感性認識,作為一門藝術類課程,強調的不僅僅是學生所獲得的體驗和感受,更多的是讓學生掌握一些基礎的鑒賞方法和知識,從而能夠對藝術作品進行理性判斷和分析。3.審美規律與個性化相結合。審美活動既具有客觀性,又是主觀的,在了解和掌握基本鑒賞規律的同時,也要嘗試去把握作品的細節,從而間接地理解形象中的客觀世界,形成正確的審美觀。二、課堂教學設計是創設有效情境的基礎教學設計是教師準備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體現教師教學理念的環節。而在教學設計環節中,教材作為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主要參考資料,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在高中美術鑒賞課的教材中,很多課中都設計了中西方美術文化的對比內容,且信息量豐富,考慮到一堂課的時間有限,如果不想讓教學內容流于形式,那么教師就必須要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取舍和重組。例如,在《從傳統到現代》中,通過對教材內容的分析可以了解到這節課是從中西方的繪畫史入手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繪畫演變的歷程,從而理解不同美術作品所具有的時代特征,并對每個階段的經典作品進行鑒賞分析,本課的關鍵在于讓學生了解并掌握不同年代的不同繪畫風格,知道流派的形成是源于繼承和在已有基礎上的創新,通過美術作品來感受不斷演變的歷程感。在了解課程教學思路后,教師應該考慮這節課如何能夠既表現出美術藝術的時代感,也能夠將過程感展現出來。從教材中中西方內容的編排來看,如果將全部內容都放到一節課上來講,課堂教學時間并不充裕,所以教師應嘗試將中西方繪畫分開來講,在講解西方繪畫內容時以主題的形式為主,選取西方繪畫史中表現派到抽象派的演變歷程,從而引導學生體會整個西方繪畫發展史的過程感。之所以要選擇表現派到抽象派的原因就在于,學生接觸美術鑒賞課中內容最多的就是寫實類的繪畫作品,對于一些較為抽象、內心情感表達強烈的繪畫則較難理解。但考慮到現當代此類作品越來越多,學生沒有正確的審美觀念,很難以正確的態度去看待這些藝術,所以教師應選取現代主義和抽象主義這兩個現當代美術藝術的起源畫派來作為講解重點,并在講解抽象主義時以畫家康定斯基不同時期作品的演變過程做為課堂教學主線,引導學生了解一個人在追逐內心歷程中的不斷嘗試,從而概括整個美術繪畫史的發展情況就是在不斷嘗試和演變中所發展的。在選取教學素材方面,教師要力求每幅作品之間在邏輯上都有所銜接,這樣可以體現發展變化的脈絡。根據表現派和抽象派的共同特點“注重給人的既視感”來看,為了不讓學生過多地停留在對作品結構人物的觀察中,在展示作品時教師可以采用限時展示的辦法,力求讓學生在一定時間內敏銳地抓住作品所給予自己的第一感覺。最后留一個小問題,讓學生來為最近一幅在拍賣會桑極具爭議的現代極簡主義作品來進行估價,從而使學生完成學以致用的過程。三、情境創設策略1.文化情境。美術課程的人文性體現在其與審美活動之間的緊密聯系上,一切具有美術形式的語言都能夠從文化、時尚等領域感受的到。在高中美術鑒賞課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體悟的是美術作品中所蘊含的文化多樣性,以及作品中所反映的社會生活藝術家的內心情感。了解、體會藝術作品的基礎知識、規律以及存在的必然性,感受藝術作品所蘊含的文化底蘊是高中美術鑒賞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一。例如,在“各異的風土人情”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到地方特色文化的“傳承”中,如在課上親身體驗民間剪紙藝術的獨特魅力等等。通過切身體驗來加深學生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培養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保護意識,從而認可這些寶貴文化不可替代的藝術價值。2.情感情境。情感情境的創設源于對藝術作品誕生背景的追溯,引導學生了解美術作品的創作歷程是美術鑒賞課中有必要的一個環節。情感是藝術的共同特點,而藝術家們所創作出的作品往往與社會、歷史、文化等多方面都有著必然聯系,這也是美術藝術的一個特征。情感可以創設出良好的鑒賞氣氛,同時調動學生的鑒賞情緒,從而使其積極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例如,在鑒賞畢加索的《格爾尼卡》時,這幅作品通過寫實的象征性手法結合單純的黑、白、灰三種顏色營造出了一種低沉、悲涼的氛圍,而教師通過向學生介紹納粹法西斯轟炸西班牙巴斯克重鎮格爾尼卡的罪行,來渲染這幅畫的悲劇性色彩,使學生進一步在氛圍中深思戰爭給人類帶來的危害,感受美術作品與社會變革之間的聯系。3.角色情境。在高中美術鑒賞課中,會遇到很多個人風格特點表現突出的作品,教師應牢牢把握住這些作品,從創作者的生平經歷等角度來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作品,如梵高、蒙克、畢加索等等。例如,在“現代主義美術作品風格的介紹”一課中,其中包括蒙克的《吶喊》,該作品將人對生命和對死亡的恐懼情緒展現的淋漓盡致,也體現了藝術家對世界的質疑以及自身獨立不羈的個性;而馬蒂斯作為野獸派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品《豪華、寧靜、歡樂》《生活的歡樂》等都以鮮明、大膽的色彩使用方式所聞名,也正是這種濃郁色彩的風格展現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藝術的執著。綜上所述,有效情境的創設需要教師對課程和學生有著深入的了解,有效情境教學是基于美術鑒賞課程的特點所建立的,教師應考慮如何能夠在課堂上引發學生的共鳴,從而使其藝術審美素養得到有效發展。參考文獻[1]李巧蘭.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有效情境創設探究[J].學周刊,2019(12):145.[2]黃建棟.情景教學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民族博覽,2018(06):39-40.作者簡介:劉藝鋒(1979.8-),男,泉州泉港,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第六中學,一級教師,中學美術教學及中國畫研習。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32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