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應用型院校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調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為了培育大學生正確的就業觀,筆者研究調查了技術應用型院?!?0后”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狀況。通過問卷調查發現,“00后”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水平較高,整體構成一個波浪模型。他們注重社會實踐,重視職業發展,同時父母意見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發展。在此基礎上,文章提出統整資源、堅持社會實踐培養青年學生等增強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價值觀;調查
作者簡介:宋潔,上海電機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 201306)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上海學校德育實踐研究課題“社會轉型期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現狀調研及培育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19-D-148)、2018年度上海電機學院重點教研教改建設項目“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調查與分析”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9)03-0122-03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多渠道就業創業”“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職業價值觀是人們對職業行為的一種穩定的、具有動力作用的信念系統。[1]“00后”大學生這個群體,是在改革開放二十多年后成長起來的,他們往往個性比較鮮明,對紀律、義務等認知水平較低,價值觀往往較現實化和物質化。因此,對“00后”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培養日益變得重要起來。
一、調查問卷設計簡述
在訪談和開放性問卷調查的基礎上,研究組要求學生寫出對職業價值觀的真實想法。同時結合塞普爾的量表[2]、黃希庭[3]對學生價值觀的調查研究,以及凌文輇[4]、張庫存[5]、金盛華[6]等人的量表條目,擬定出初測問卷題項。通過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檢測,形成“大學生職業價值觀”問卷,采用李克特量表的五點分法,共30題,主要包括職業發展、成就價值、工作創新等7個維度。在上海某技術應用型本科高校抽樣發放問卷251份,回收有效卷222份,其中學業優秀學生20份,占9.02%,學業較好學生54份,占24.32%,學業中等學生98份,占44.14%,學業一般學生50份,占22.52%;獨生子女學生156份,占70.27%,非獨生子女學生66份,占29.73%;來自大城市的學生103份,占46.40%,來自中小城市、城鎮的學生72份,占32.43%,來自農村的學生47份,占21.17%;家庭收入較低的有70份,占31.53%,家庭收入中等的有147份,占66.22%,家庭收入較高的有5份,占2.25%;男生137份,占61.71%,女生85份,占38.29%;參加過社會實踐活動的學生187份,占84.23%,沒有參加過社會實踐活動的學生35份,占15.77%;有兼職工作經歷的學生95份,占42.79%,沒有兼職工作經歷的學生127份,占57.21%。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運用SPSS19.0進行Cronbach’s alpha同質性信度檢測,總問卷的α系數為0.8139,符合測量要求。同時,通過二題效度題來探測問卷的效度,不計分,如果均答錯,則該問卷為無效。
1. 物質保障:關注有競爭力的待遇和資源。從表1可以看出,“00后”大學生普遍重視職業的物質保障方面。職業能否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金、提供工作績效獎勵、提供相應的福利待遇和充足的資源以及長期穩定的工作保障影響著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
2. 環境生活:工作與生活娛樂相結合。大部分“00后”大學生重視職業的環境生活方面。90%的大學生重視職業能否有合理的工作量,84.6%的大學生希望職業能提供靈活的工作制度和彈性的工作時間,82.8%的大學生認為工作地點交通便利較重要,86.9%的大學生希望下班后能有自己的業余時間。對于職業環境生活的重視,體現了大學生對于工作、生活的態度,努力工作,并積極爭取自身的權利,工作與生活娛樂相結合,是大學生對于職業的態度之一。
3. 人際關系:珍視尊重與公平。86.5%的大學生看重職業能否提供結識很多朋友的機會,93.2%的大學生重視工作中的人際氛圍,83.3%的大學生希望領導和同事能關心生活中的實際困難,93.7%的大學生重視職業中的獎懲民主、公平、透明。人際關系是影響“00后”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重要因素之一,坦誠相待、尊重他人、相互關心、相互體諒,促進良好工作氛圍的營造,對于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
4. 興趣熱情:在職業中學習、成長。有88.2%的大學生希望能夠在工作中施展個人能力和特長,76.1%的大學生希望能把所學專業知識應用于工作,說明大部分“00后”大學生熱愛所學專業,希望能夠將專業知識的學習應用于將來的職業中,這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其對專業知識學習的熱情和動力。81.5%的大學生重視獲得有意義、有趣味、有挑戰性的工作,74.7%的大學生希望在工作中能得到美的享受,說明大部分“00后”大學生具有積極的生活態度,能夠樂觀地面對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挑戰,把職業作為一份追求,在職業中學習、成長,在職業中學會享受。
5. 職業發展:以發展的眼光看待職業。在職業中能否獲得發展影響著大學生對職業的選擇。87.4%的大學生重視職業培訓和交流機會,91.9%的大學生看重工作經驗和能力的積累,91.4%的大學生希望在職業中能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說明“00后”大學生能夠以發展的眼光看待職業,重視職業未來的發展前景,重視自己職業的前途命運,而不僅僅局限于職業暫時提供的相關條件。
6. 成就價值:企盼在職業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77.9%的大學生重視職業中參與決策的權力,80.6%的大學生希望能在單位和工作崗位上有影響力,這使大學生在職業中能夠獲得滿足感,甚至有一定的成就感,更是大學生在職業中對自我價值的肯定。91.9%的大學生表示希望能夠為社會發展創造價值,這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內心的高尚感,使“00后”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更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 7. 工作創新:重視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88.3%的大學生重視職業中創新的自由,希望能夠在職業中實現自己創造性的想法。對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視,將推動“00后”大學生在職業中的發展,更體現了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工作創新成為影響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重要因素之一。
8. 波浪模型:不同因素對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影響。“00后”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各維度均處于中性水平之上,說明大學生具有普遍的職業價值觀。各維度的順序依次為:職業發展>物質保障>人際關系>工作創新>環境生活>成就價值>興趣熱情,構成一個波浪模型。說明在進行職業選擇時,“00后”大學生最看重職業發展,重視職業前途,而最后考慮自身的興趣熱情。說明當發展前景與自身的興趣發生沖突時,大學生會優先考慮職業前途,暫時舍棄興趣、愛好,這更能促進大學生的靈活就業。
9. 性別差異:差異不顯著。結果顯示,男女學生不存在太大差異。在人際關系方面,男生的平均值明顯高于女生,或許是由于男生往往有更強的社會敏銳性,更加關注社會時事,對社會關系的把握和人際人脈的運用強于女生。
10. 學業水平差異:學業水平中等的學生對職業的關注度相對較低。學業水平最佳的學生,其職業價值觀的平均值最高。但是學業水平一般的學生,其平均值卻高于學業水平較好的學生,甚至其中職業發展的平均值還略高于成績優異的同學,這與其對于自己職業定位的明確性有著密切關系。而對于學業水平中等和相對不差的同學,即在大學生中人數比例最高的一類,其職業價值觀的平均值是相對最低的,這種現象值得我們重視,需要引導他們進一步提高職業價值觀。
三、調查結論與啟示
1. 大學生重視職業發展,同時父母的影響力沒有減弱?!?0后”大學生具有普遍的職業價值觀,各維度的順序依次為:職業發展>物質保障>人際關系>工作創新>環境生活>成就價值>興趣熱情。在進行職業選擇時,大學生最看重職業發展,重視職業前途,而最后考慮自身的興趣熱情。這說明當發展前景與自身的興趣發生沖突時,“00后”大學生會優先考慮職業前途,暫時舍棄興趣、愛好,這更能促進大學生的靈活就業。同時,在就業問題上,父母的影響力沒有完全減弱。
2. 不同學業水平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存在差異。大學生的學業水平最佳,其職業價值觀的平均值最高;學業水平中等和相對不差的同學,其職業價值觀的平均值相對最低。而對于中間群體,教師要秉持平衡的原則,將職業價值觀教育潤物細無聲地體現于學生的學習生活實踐中,使其不斷得到進步和發展。
3. 不同家庭狀況對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存在影響。在環境生活、人際關系和物質保障方面,獨生子女學生的平均值明顯高于非獨生子女學生;來自城市的學生的職業價值觀平均值要高于來自農村的學生;家庭收入相對高的學生,其職業價值觀各個維度的平均值顯然均是最低的。因而在進行職業價值觀教育時,要關注成長在不同家庭環境中的各類大學生,使其職業價值觀均能得到提升。
4. 兼職工作和社會實踐活動經歷對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存在影響。參加過社會實踐活動或兼職工作的學生的職業價值觀平均值要高于沒有參加過社會實踐活動或兼職工作的學生。因此在進行職業價值觀教育時,要鼓勵學生多參與社會實踐或兼職工作,探尋自身的價值。
四、增強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建議
1. 統整資源,全員育人。學校的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要體現對學生的職業價值觀教育,并根據社會需求及時調整;專業課教師在授課中要滲透專業發展知識,介紹本行業的機遇和挑戰,指引學生明確未來發展前景,樹立長遠職業理想,培養職業價值觀。就業指導要形成低年級有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高年級有職業指導跟蹤的系列體系;請有相關企業背景的專業教師擔任指導教師,開設系列講座,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滲透職業價值觀教育,提高培養質量,確保學生在職業選擇時有較好的競爭優勢。
2. 堅持社會實踐培養青年學生,發揮榜樣引領作用,提升學生在實踐中的價值水平。實踐活動是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的有效載體,也是學生體驗職業價值的良好渠道,實踐經歷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意義不言而喻。高校要結合企業實習基地建設,開拓新的就業市場,拓寬就業實習渠道,為學生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提供基地和載體。同時發揮學生組織在職業價值觀教育中的導航作用,通過社團和基層黨組織,引導學生把職業價值作為理論學習、社會實踐的基礎內容。發揮學生黨員等優秀學生在職業價值觀教育中的先鋒模范作用,影響和引導廣大學生形成積極的職業價值觀。
3. 整合社會資源,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動,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職業價值觀教育的合力。整合社會資源,充分利用社區、企業等資源,發揮不同類型合作基地的職業價值觀教育優勢,積極開發新資源,增強職業價值觀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努力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職業價值觀教育的體制與合力。
從個人層面出發,大學生一要主動把握機會,加強自主學習。做到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從基層干起,多實踐,全面培養自身能力,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培養自己積極的職業價值取向。二要規劃自身的職業生涯。掌握適應社會需要的生存技能,勇于對自己今后從事的職業做出關鍵性決策。當理想與現實存在差距時,能夠坦然面對,適時調整心態,勇于面對挫折,接受生活考驗,不斷完善職業價值觀。
參考文獻:
[1] 鄭潔,閻力.職業價值觀研究綜述[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05,(11).
[2] Dawis R. Vocational Interests, Values, and Preference[A]. Dunnette M D, Hough L M.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2nd) [M]. Palo Alto, Calif. :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1994: 833-871.
[3] 黃希庭,張進輔,張蜀林.我國五城市青少年學生價值觀的調查[J].心理學報,1989,(3): 274-283.
[4] 凌文輇,方俐洛,白利剛.我國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研究[J].心理學報,1999,(3): 332-347.
[5] 張存庫.九十年代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J]. 青年探索,2000,(1): 12-45.
[6] 金盛華,李雪.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手段與目的[J].心理學報,2005,(5).
責任編輯 陳 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24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