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兒童畫的教學與兒童繪畫能力的提高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兒童繪畫是從事藝術活動的一個特殊階段,它反映了兒童的天性,表現出兒童的形象思維,是兒童用來表達感情的特殊語言,而且它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是很多教師有這樣的疑問:學生的年齡比較的小,在教學過程中很多專業的語句、方法等等都無用武之地,那么該怎樣入手去教他們,或者說怎樣去提高他們的繪畫能力,把你的知識最大程度的傳授給他們,讓他們運用在自己的畫面中呢?本文從兒童畫的教學和兒童繪畫能力的提高這兩個角度來分析。
關鍵詞:兒童畫;練習;繪畫能力;提高
正文:
兒童畫一般指的是低年齡階段孩子所畫的畫,是兒童用來表達感情的特殊語言,他們落筆大膽、用色單純、不加修飾、不拘謹細膩,充分融入自己豐富的感情和想象力。在教學中,第一次接觸到低年齡階段的孩子,剛開始有點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但是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最常見的就是兒童畫的形式,對于一二年級,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天真好動,有著極強的模仿能力,你的一筆一劃對于他們有著很大的影響,他們時常會按著你的來畫,雖說低年級學生想象力豐富,但是也經常有畫不下去的時候,還會有一樣的畫面出現,長此以往,學生對于美術的學習興趣會逐漸的消失,在這時候,教師該解決的問題不單單只是學生的興趣了,而是要提高學生的繪畫能力了,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他們的自信心提高了,興趣自然而然的就濃厚了,當然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提高學生的繪畫能力,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我們能夠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征,利用他們的天性,從不同角度去培養他們的繪畫興趣,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在我看來,對于低年級學生,造型能力的訓練非常的有必要,由于年齡比較小,那么我們可以從簡單的線入手進行一定的訓練,練習線條,最有效的方法應該就是簡筆畫的練習了,我們可以根據上課內容安排一些進行練習,例如一年級下冊的《奇妙的爬行》這一課,內容大部分都是一些可愛的爬行動物,那么在此基礎上就可以進行練習了,例如烏龜,首先先進行觀察,發現烏龜的形態組成,讓學生進行概括:烏龜的形體可以概括成半圓形、橢圓形,圓形,并讓學生利用這些圖形進行組合形成烏龜的形態,教師在此時就可以根據學生的描述在黑板上進行演示,并進行添畫,把烏龜完善,最后讓學生動手自己進行練習,當然每個學生的想法不同,組成的烏龜形態也不同,這樣更有利于加深學生的記憶,也讓學生積累更多的素材。通過簡筆畫的練習,以線來訓練學生的造型能力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實用、有效,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手的靈活性,更是積累素材為以后的繪畫創作作了很好的鋪墊。
有了造型能力的訓練,學生的繪畫能力相對來說還是會有進步的,但是還不夠,其次需要提高的是他們的畫面組織能力,也就是說學生的構圖。在構圖這一塊,低年級學生有很大的欠缺,大部分學生根本沒有構圖可言,他們不知道怎樣才能使他的畫滿構圖飽滿,而你一味的講怎樣怎樣構圖飽滿,他們根本就不能理解,這時候光用講的肯定不行,需要你去引導,例如二年級下冊《假如我是巨人》這一課,在學生掌握了人物動態、表情的基礎上,你可以給他們創設一個情境,在這樣的情景下,學生編小故事,把他們所要畫的人物用故事串聯起來,這樣畫面就會豐富起來,而且很少會有構圖上的問題。當然教師的引導方式有很多,例如還有問題引導的方式:提問如果你變成巨人了,你會想干什么?你會去哪?等等問題,這些都可以幫助學生進行聯想創作,越想他們的畫面就越豐富,越飽滿。對于低年級學生,這樣的方法效果非常好,當然,他們還是會遇到自己不會畫的,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給他們師范出來了,這樣一來,既解決了學生的構圖問題,也解決了學生畫不下去的問題了,畫面還會豐富起來,一舉多得。對于一二年級的學生可能沒有硬性的規定要求,但是適當的可以教授一些遮擋關系的概念,不要求他們馬上學會應用,但是要讓他們提早的再腦海里形成遮擋關系的概念,并讓他們嘗試性的試一下,這樣到了一定的年齡,他們的畫面組織能力會有質的飛躍,為以后的創作打下夯實的基礎。
除了造型和構圖方面的能力提高,在兒童畫中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色彩,學生的涂色能力也是極其重要的,因為色彩會賦予畫面靈動感。說到畫面的色彩,這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了:第一,色彩的搭配,低年級學生對于色彩的掌控還不是特別好,那么首先你就需要讓學生明白哪些顏色放在一起會更好,怎樣來安排自己的顏色才能更好的表現自己的畫面,你可以通過實物舉例,例如,利用同學的衣物來講解,上衣和褲子的顏色的搭配比較,讓學生有很直觀的了解;還有比如學生在畫花朵與草地的時候,往往很難區分出來,因為他們所用的顏色都是同一種綠色,那么這時候你可以進行直觀的演示,用上多媒體,利用實物投影儀示范同種綠色和不同種綠色涂出來的效果,兩者一比較就可以發現怎樣用色才可以突出物體。第二,就是學生的涂色方法了,小學生特別是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的涂色方法很很粗糙,沒有規律,有的甚至是用打圈圈的方式來涂色,那么原先的組織的很好的畫面可能就因為涂色的原因就被破壞掉了,所以我時常會不停的強調他們涂色時要有耐心,一筆一劃,順著一個方向來涂,不留空隙,當然,學生年齡小,光強調效果不大,利用多媒體課件,放些圖片或者是視頻看,再讓他們跟著練一練,讓他們直接的感受到要如何做,這樣往往效果更明顯;小學生最多用的彩筆就是油畫棒和水彩筆、彩色鉛筆,那么這幾種不同的工具又是怎么利用的呢?油畫棒比較粗糙,適合大面的的涂色,水彩筆和彩色鉛筆筆尖比較細,更適合小面積和細節方面的涂色,教師示范著教他們這樣油畫棒和水彩筆相結合的方法來涂色,效果好而且快速,在加上合理的色彩搭配,那么一幅充滿童趣的兒童畫會躍然紙上。
除了造型能力、畫面組織能力、涂色能力這三方面的練習之外,教學方法也很重要,對于一二年級,我認為采用游戲的方法很有效果,在游戲中,學生的注意力很集中,興趣也很濃厚,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將繪畫與游戲相結合這樣的途徑很好,例如拼圖游戲,在之前的學生造型能力的練習提高中有提到:可以讓學生根據物體的形態特征觀察概括成簡單圖形,再利用簡單圖形進行組合,最后形成姿態多變的物體,像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開展以下拼圖游戲這樣的環節,既調動學生興趣,又發散他們的思維。其實我覺得最本質的還是要根據學生的具體狀況來施教,美術活動是一種既有思維又有表達,強調學生思維在先,表達在后的活動,當然低年級的學生語言表達還不是很完善,但是他們能托付于材料之中,在他們的畫面中、小制作中就有他們要表達的。對低年級學生來講,繪畫的題材廣泛,生活中的點滴都可以成為繪畫表現的內容。
學生畫的開心,有成功的喜悅,我們老師也要學會分享他們的成功、分享他們的喜悅,所以我覺得美術這門學科,最好的分享方式是給他們舉行競賽,可以以班級為單位,也可以以年級為單位,比賽成績優秀的還可以為他們舉辦一個小小的展覽會,這樣可以激勵他們的繪畫創作,讓他們更多的去動手練習、動手畫,自然而然的繪畫能力就會有提高。
低年級學生最大的特點就是活潑好動,做事沒耐心,所以我們教師就更需要有耐心,一步步的引導他們,慢慢教,不急于求成,俗話說:“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凡事都需要一個過程,循序漸進,不斷的探索,在教學中讓學生充分發揮出自己的藝術潛能。
參考文獻:
[1]羅澤·弗萊克-班格爾特.《孩子的畫告訴我們什么:兒童畫與兒童心理解讀》.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26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