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管理模式現狀及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糖尿病是以高血糖為特征的糖、脂肪、蛋白質代謝紊亂的一組臨床綜合征,現已成為繼腫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我國成人糖尿病患者約1.14億,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國家,已經成為我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高血糖本身并不是患者的直接致死原因,但由于高血糖所導致的各種并發癥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周圍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等都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質量。而糖尿病作為一種不可根治的慢性疾病,需要持續的醫療照顧,科學有效的管理是控制其進展、預防其并發癥的重要手段。2019年美國糖尿病學會在糖尿病醫學診療標準中強調了以患者為中心的綜合管理理念,[1]即針對患者的不同情況,通過多學科共同診療來提高糖尿病綜合防治水平。
關鍵詞:糖尿病;管理;社區;移動
一、社區模式
糖尿病是一種長期慢性疾病,患者無法長期住院治療,且多數患者出院后遵醫行為較差,這極大地影響了病情的控制。社區管理作為糖尿病患者的延續管理模式,由于覆蓋的群體面小,便捷度高,有著醫院不可比擬的優勢。社區醫生通過定期監測患者血糖情況、糾正患者不良生活習慣,規范患者用藥、飲食。另外,通過社區規范化管理,幫助糖尿病患者和家屬更好地了解疾病,并學會自我監督,提高自我控制能力。[2]
自從2009年《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實施以來,基層衛生服務機構要把糖尿病患者納入健康管理人群。但鄧茜等對10056名調查對象的[3]調查研究顯示,已診斷糖尿病患者中不足一半人群參與了社區糖尿病管理,參加社區管理的糖尿病患者中,規范健康管理率僅為16.7%。這些數據表明,目前,我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參與度低,規范化不足。如何提高糖尿病患者參與管理的積極性以及建立合理完善的管理體系也是我們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對糖尿病教育者進行培訓及考核,提升其專業素質;各社區衛生機構的糖尿病教育項目應進行規范和認證,減少錯誤信息對患者的誤導;完善團隊醫療制度及隨訪制度,對糖尿病患者個案的持續性管理和跟蹤隨訪制度也是提高患者參與的積極性和管理規范性的重要舉措。
我國社區健康管理起步相對較晚,相比于發達國家,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同時,依據我國的國情,借鑒其他國家成熟的經驗,選擇適合我們的社區醫療管理體系,而不是一味的照搬模仿。我國目前已有部分省市作為糖尿病社區管理模式試點地區,對患者進行健康管理,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因此,社區的及時反饋以及上級部門的評價監察,以修改并完善制度也顯得尤為重要。
國內外經驗表明,利用三級醫院的醫療設備、臨床思維和診治技術的優勢,依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低水平、廣覆蓋”的醫療保障制度,構建醫院—社區一體化的糖尿病管理模式,符合我國醫療衛生的現狀,是預防和控制糖尿病發生發展的有效選擇,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4]
二、移動醫療模式
由于糖尿病患者很多情況下都在院外執行自我管理,患者和醫生的溝通被時空所限制。大多數情況下,患者的血糖檢測情況,藥物的使用情況等都依賴患者的自覺性,而作為一種長期慢性疾病,患者早期的不重視嚴重影響其自我管理水平,對于病情的控制十分不利。隨著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推動了移動醫療的興起。患者的信息運用手機移動健康輔助平臺,可追蹤飲食、運動、藥物、血糖監測等數據,一方面使臨床醫生得到及時準確的信息,便于監測及開展指導,另一方面對患者也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
梁小華[5]通過22個試驗(包括1657個樣本)的納入分析顯示,經過平均6個月的隨訪,采用手機干預的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降低0.51%,結果表明糖尿病手機干預能一定程度改善血糖控制及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情況。
但是,目前通過移動醫療來進行糖尿病管理并沒有得到普及,即使是試點地區也存在諸多問題。如:患者參與度不高,可能與老年群體對移動通訊設備的接受度低;管理系統設計欠佳等。因此,我們需要建立一個科學高效的糖尿病患者信息化管理系統,更好地采集患者信息,并且通過反饋實現醫生與患者之間的互通互動。政府、醫療機構需要采取一系列舉措幫助患者提升參與度。家庭的作用同樣重要,對于無法使用智能設備的患者,親屬則可協助采集信息并上傳到移動平臺。相信隨著互聯網、物聯網、智能移動通訊設備和穿戴設備的不斷發展,[6]在移動醫療理念的支持及糖尿病患者良好的參與度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情況及防治效果將得到極大的改善。
三、結語
綜上所述,社區管理模式和移動醫療模式對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起到了傳統醫療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但是目前在我國,由于制度的不完善,規范化不足及患者參與度低,這兩種管理模式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尋找最適合我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模式是政府及廣大醫務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李成,周健.2019年ADA糖尿病醫學診療標準解讀[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9(01):66-74.
[2]崔俊.糖尿病社區規范化管理對提高血糖控制率的效果評價[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96):186-188.
[3]鄧茜,張梅,黃正京,李鎰沖,王麗敏.全國疾病監測點35歲及以上糖尿病患者管理現狀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6,37(9):1191-1195.
[4]馬曉靜,孫慶毅,包玉倩,陸惠娟,左玉華,賈偉平.糖尿病醫院—社區一體化管理模式的初步探索[J].上海醫學,2010,33(07):685-686.
[5]梁小華.高血壓社區健康管理衛生經濟學評價及糖尿病手機管理效果評價研究[D].北京協和醫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2011:1-198.
[6]劉慧明,李國紅,趙列賓,等.遠程監測技術應用于糖尿病治療和管理的研究進展[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34(11):1688-169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32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