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基層農技推廣區域站建設力度 努力構建農技推廣服務新機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為進一步推進臨潁縣基層農技推廣體系規范化建設,強化科學管理,提升基層農技推廣服務能力,培育適合臨潁縣實際的各類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職業經營主體,使其更貼近農村,服務“三農”,促進農業增收、農民增效,臨潁縣委、縣政府及縣農業農村局黨組高度重視,通過宣傳發動、精心組織、站點組建、建章立制等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目前,臨潁縣先后批復建成鄉鎮農技推廣服務區域站9個,充實基層農技推廣技術人員108人。筆者現將臨潁縣基層農技推廣區域站的工作情況介紹如下。
一、加強區域站人員隊伍建設
?。ㄒ唬┙⒔M織,強化服務能力
為加強農技推廣區域站便于統一管理、統籌安排,臨潁縣農業農村局專門成立了區域站管理辦公室,由主抓副局長兼辦公室主任,抽調4名辦公室人員專門協調服務9個區域站的各項工作。在完善各項工作制度的基礎上,努力把區域站打造成為一個農業綜合服務平臺、農技人員的前沿陣地、農業信息交流中心和新型農民培訓基地。
(二)強化科技隊伍
為了強化各個區域站科技人員,尤其是高級、中級農業專家智庫隊伍,臨潁縣農業農村局選調各類工作人員108人,進駐區域站工作。每個區域站平均11~12人,為區域站農技推廣服務提供了強大的人力支持。
二、建章立制,規范管理
?。ㄒ唬┟鞔_責任,健全約束機制
縣農業農村局黨組與各區域站每年都簽訂目標責任書,專門制定了區域站工作運行管理辦法和工作人員工作制度與責任制度,要求工作人員工作有日志、值班有記錄,服務留痕跡、指導有照片,并把值班、服務、培訓、日志等資料歸檔存放,規范管理。
?。ǘ┘訌妼W習機制,提高業務素質
加強業務知識和政治理論學習機制,努力提高自身業務素質,不斷增強服務能力;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強化廉潔自律意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嚴格勞動紀律,克服慢、懶、散的思想。
?。ㄈ┙z查考核和獎勵機制
為了鼓勵先進,樹立典型,激發干部員工團結協作、群策群力、同心開拓、敢于創新的工作熱情,推動全縣農技推廣區域站整體工作再上新臺階,縣農業農村局專門設立了檢查考核和獎勵機制。每年年中和年底,先后2次根據考核要求,遵循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邀請局紀檢監察室的領導全程監督,對9個農技推廣區域站進行綜合評定,并對評選出前3名的優秀農技推廣區域站進行表彰獎勵。
三、積極爭取經費支持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臨潁縣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按照漯河市農業農村局有關精神要求,臨潁縣農業農村局積極協調,爭取有關部門的支持,向縣政府提出9個區域站工作經費申請,把9個農技推廣區域站的工作經費90萬元(每站每年10萬元)納入縣財政預算,為區域站工作人員的工作生活提供了經濟支持。
四、學習交流,強化服務意識
為進一步推進臨潁縣農技推廣區域站更加規范化、科學化管理,提升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的服務能力,縣農業農村局每年都帶領區域站站長及部分骨干人員到省內外區域站管理比較好的縣市參觀學習,同時,還帶領基層農技推廣技術人員外出進行培訓、實地參觀學習和經驗交流,使科技人員開闊了眼界,增強了服務“三農”的信心。
五、加強農技推廣區域站辦公設備配置
為了給基層農業技術人員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縣農業農村局精心組織,完善了9個農技推廣區域站必要的辦公設施、生活設施、網絡設備、培訓器材 、水電安裝等。
?。ㄒ唬┥钤O施
縣農業農村局為各農技推廣區域站購置了鍋碗瓢盆和涼席、被褥等生活必需用品,每站每月發放生活費800~1000元,根據特殊情況再做添加。
?。ǘ┚W絡設備
縣農業農村局多方籌措資金近5萬元為地理位置偏僻的區域站安裝專用的光纖線路,徹底解決了他們網絡不通的難題。同時,為便于對各個區域站工作的監督管理,管理辦公室還安裝了螢石云視頻監管系統,隨時能夠查看了解各個區域站的工作動態。
?。ㄈ┘寄芘嘤栐O備
為各區域站配備了培訓需要的投影儀、手提電腦等影像設備。
?。ㄋ模┸囕v油費
每站每月平均發放汽車燃油費500~800元,并根據不同農時季節任務多少增加油費。
?。ㄎ澹﹦撛炝己铆h境,提升區域站品位
縣農業農村局為9個區域站添置了富有農業特色的窗簾、標語、標示等,為農技人員創造更好的生活工作環境。
六、搞好技術指導,配合縣、鄉鎮各項工作
臨潁縣包村的百名科技人員全部派駐到9個農技推廣區域站工作,每年都召開“百名科技人員包百村活動”的啟動會和推進會,把百名科技人員包百村工作貫穿區域站工作的始終??萍既藛T配合局機關和縣、鄉在不同農時季節做了大量工作。第一,為確保區域站農技人員更貼近農村、更貼近農民、更好地服務“三農”,臨潁縣農業農村局徹底解決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要求每個包村科技人員把本人的信息照片張貼在所包村的醒目位置,以便村民在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及時打電話進行咨詢。第二,在農作物的各生育期及時進村入戶和到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和培訓工作,為廣大農民朋友答疑解惑,搞好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第三,通過對全縣小麥主要病蟲害發生趨勢進行分析,2018年,全縣小麥赤霉病總體呈偏重發生趨勢,由此縣農業農村局及早動手,充分發揮包村科技人員的作用,及時把“一噴三防”藥物發放到各村,并采取縣、鄉、村、農戶四級層層簽名制,確保農藥入村到戶、噴灑到田、顯出成效。第四,在小麥不同生育期,及時發布病情、蟲情、土壤墑情和氣象通報,有效地防止病蟲害的發生和搞好農作物田間管理工作。第五,搞好科技下鄉補助項目的物化補貼、物資發放工作。第六,在夏秋農作物不同生育期和風災發生后及時搞好測產工作,為縣市領導決策提供第一手材料。第七,搞好科技扶貧工作。2018年,臨潁縣圍繞精準扶貧,扶貧先扶智,以提高貧困群眾收入,幫助貧困人口掌握脫貧致富技術為主題,以實施科技扶貧項目為抓手,以農廣校為依托,與精準扶貧和產業扶貧相結合,共培訓所包貧困村群眾516人,主要講解種養業等實用技術,有效地促進了農業科技的推廣應用。第八,配合縣、鄉鎮搞好“三夏三秋”搶收搶種工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44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