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中等職業教育中的德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德育是職業學校的重要任務之一。中等職業學校面向的是即將進入社會的學生群體,其生理和心理都處于特殊時期。這些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沒有正確、清晰的學習態度和理念。如何讓這些學生在融入社會之前擁有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如何幫助他們提高道德素養,成為中職學校的一項重要任務。
[關 鍵 詞] 中等職業教育;德育;實施對策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0-0202-02
教育部關于“中等職業教育改革與創新行動計劃
?。?010—2012年)”的通知明確提出,職業學校應注重提高質量。不斷提高中等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針對性和及時性,加快培養數以億計的具有職業道德、擁有文化知識和熟練專業技能等綜合專業技能的高素質工人和技術人員是職業學校的基本目標。要達成這一目標,我們必須努力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使每一個學生都符合新時代社會發展的需求。
一、中職德育的現狀分析
(一)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
選擇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通常是由于以下這些情況而考慮入學:有些學生在初中沒有取得滿意的成績,參加高中入學考試又未能達到高中錄取分數線;另一部分學生由于家庭或者個人因素而厭學,根本無心學習。這些學生的自學能力相對較差,自卑感較強,缺乏自信心,并且有不容忽視的叛逆傾向。在每年高考結束后,除了一些學生進入普通高中就學外,其余大部分都涌入職業中學。如果中考分數太低不能上高中,可以在中等職業學校學習。近些年由于國家政策扶持鼓勵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基本上,學生不存在由于學費問題上不起中職學校的問題。再加上教育部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年度補貼,在職業中學就讀基本上沒有經濟負擔,這使一些初中畢業就輟學,已經早早地步入社會的閑散人員想要加入中職學校學習。
(二)不良行為習慣凸顯
大多數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家庭背景比較復雜,很多是單親家庭或者留守兒童家庭,在他們身上存在較多不良的行為習慣。在中職學校上學和普高相比,沒有學習方面的高強度壓力,因此他們不會在思想上尋求進步,也沒有學習的動力。他們大多數是初中剛畢業,這個年齡段屬于青春期,心理叛逆現象嚴重,自我表達的欲望強烈,經常以自我為中心,無法區分是非曲直;遇到事情,情緒容易激動,常常感情用事。例如,本人曾經遇見這樣一名學生:王某,平時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課,桌子上一本書也沒有,經常趴在課桌上睡覺或者玩手機,老師對該學生王某批評幾句,該學生不但不聽勸告,反而在課堂上和老師頂嘴,一度成為讓老師頭疼的問題學生。就在老師絞盡腦汁想出改變王某不良行為習慣的方法時收到了一個消息,禮拜天由于王某與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青年一起偷盜電動車,被公安機關當場抓獲,最終輟學。如果這些學生在道德上沒有得到適當的引導,很容易小錯不斷最終鑄成大錯,誤入歧途,給自己的家庭帶來傷害,同時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
(三)法制法律意識淡薄
很多中職學生都不是很了解法律,處于法盲狀態,在課堂上還不認真學習,在某些事情上不遵守法律,而且頭腦不清醒、不理智,經常因為一些小事引起很大的沖突,自我控制能力相對較差,很多時候做事情都不考慮后果。據有關部門統計,在盜竊、搶劫、強奸、謀殺等四起重大刑事案件中,每1000起此類案件中至少有30起是青少年犯下的。
二、中職教育中德育的實施對策
(一)加強學校對學生的德育管理
課堂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陣地。班主任應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和實際情況,在班會課上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平時課余時間,組織有德育意義的班級活動,類似德育主題的“辯論小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積極學習德育,提高思想道德修養,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學校要加強黨組織和共青團的工作,舉辦業余黨校和團體學校,組織學生,特別是加入黨的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鼓勵符合條件有資格申請入黨、入團的學生積極遞交申請書,培養成為黨員、團員。充分發揮團組織團結青年、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維護青年合法權益的作用。加強學生會和學生社團的管理和服務,引導學校各種社團和課外興趣小組的建立,積極開展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各項活動。
所有學校的管理和服務工作必須發揮德育的作用,促進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學校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建立健全班級管理、課堂教學、培訓實習、校園安全、社區活動、后勤服務,突發事件應急響應等管理制度。同時,要加強全體師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道德素質。
(二)家庭和社會配合學校開展德育工作
家庭和社會在德育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學校應與家長密切聯系,并鼓勵家長與學校合作開展德育。本人曾遇到這樣一個學生:劉某,經常逃課、上課吃零食、作業不完成,每次聯系家長到學校配合教育時,家長總是以工作忙推脫,讓老師不要管該學生。后來經過了解,該學生是在留守兒童家庭長大,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忽略了對孩子的教育,導致該學生“破罐子破摔”。因此,學校應特別注意留守家庭、經濟困難家庭、單親家庭和移民家庭的子女教育。
教育部門和學校應采取積極措施,同時依靠共青
團、婦聯、社區、委員會和各種社會團體,并與當地黨政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單位建立固定聯系,動員和協調社會力量,支持和參與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建立和完善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的社會教育網絡。學校要與當地派出所部門建立聯動機制,加強校園周邊環境安全管理,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公共安全環境和社會環境,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三)德育要做到以人為本
德育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集合。因此,德育必須緊跟時代潮流,改變過去的單一培養途徑,樹立以人為本的德育觀。注重中等職業學生的心理健康,構建符合社會公德教育要求的新型德育體系。目前,一些學校的德育和家庭教育要求學生服從,其表現為成績是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忽視了學生的人格發展和優點特長,從而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和獨立性。這是中等職業教育德育工作中需要關注的問題。
根據中等職業學生的不同特點,學校應該按照不同個體發展進行教學,做到“因材施教”。給予學生精神關懷、生活關懷,學習幫助和精神支持,而不是虛假的問候和嚴格的制度約束。他們需要的是老師的衷心關愛,讓學生感到友好和值得信賴。要充分肯定和尊重學生在德育中的主導地位,堅持教育與自學相結合的原則。對學生取得的微小進步,應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四)德育必須把文化學習和實踐培訓有機結合起來
學校應注重學生學習,但不要以學校的“發展”作為“教育”學生的出發點。文化課程教學應結合課程特點,充分探索德育因素,有機滲透德育內容;專業課程的教學應結合專業特色,為學生提供職業道德教育和專業學科教育。學校應定期舉辦專業技能比賽,以提高學生對專業技能、專業意識和能力的掌握程度。
培訓實習不僅是加強學生專業技能、提高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也是學生開展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教學環節。包括對學生進行勞動觀念、職業意識、敬業精神、職業紀律、職業責任感教育和促進職業道德行為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我們必須相信每個人都是有才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們必須幫助每個人成為有才能的人,發掘學生的優勢和長處,讓他們感到滿足,從而自我肯定和自我實現,他們的生活將煥發光彩。
(五)德育應注重開放性
傳統的封閉式學校德育環境已不復存在,德育不能局限于課堂。要通過案例教學、情境教學、實踐訓練、社會調查、社會實踐等方式,重視中等職業學生學習模式的開放性和職業教育的培養模式。通過技能比賽、儀式慶典、文化藝術活動的發展,德育與專業活動及學生活動相結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改變“重理論傳授,輕學生實踐”的教學方式,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中等職業教育應建立開放的現代德育,積極應對新時代社會的挑戰。
(六)倡導德育的師生互動性
有必要改變以往過分注重單向灌輸和說教的做法,堅持言傳與身教、理性和情感的統一。充分利用信息網絡技術的優勢,為師生之間的互動建立一個廣闊的平臺,實現持續高效互動,促進師生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寬容,促進學生道德往正確方向發展。
此外,必須指出,不能一味地要求學生適應教師,教師應主動適應學生。教師要發現學生的進步,及時鼓勵他們,用“愛、耐心、誠意、熱情”對待他們,引導他們擺脫困惑。
三、結語
面對社會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的要求,職業教育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中等職業學校做好教育教學改革,緊跟時代潮流,必將在教育產業和就業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傊?,中等職業學校的道德教育應結合學生自身的成長背景和個性特點,因材施教、寓教于樂、深入淺出,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獲得快樂、獲得知識并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劉曉忠.德育:中等職業教育的生命線[J].新課程(教研版),2009(8):13.
◎編輯 馮永霞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45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