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雙語教學中運用公眾號的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運用公眾號可以有效解決長期困擾雙語教學的教學信息量偏少、學生能力培養欠缺、師生互動困難、缺乏外語環境等問題。為了更好地發揮微信公眾平臺的效能與作用,必須解決學校領導的困惑,進一步提高教師工作責任心,有針對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 鍵 詞] 雙語教學;微信公眾平臺;領導;教師;學生;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0-0142-02
一、存在問題
國內高校自2001年起,在教育部一系列指導性文件的指引下,紛紛開設使用外語進行的公共課和專業課雙語教學課程。毋庸置疑,我國高校開設雙語教學在提升國內高校教育教學水平,不斷與國際先進教育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對接,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培養學生國際競爭意識與國際競爭能力等方面取得許多令人矚目的成績。
隨著國家實力增強,大量海外人才進入高校擔任教師工作,高校教學設施條件日趨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前期一直困擾雙語教學的師資、教學條件、教材等問題已經得到初步解決。在成績背后,必須承認國內高校間的距離。“雙語教學有其自身規律性,它不等于外語教學和學科知識教學的簡單疊加,它是使學生有機會用外語的思維構建起一種學科性的知識體系和用外語進行思維的學習方式。”[1]如教學信息量偏少問題,因教師將教學用時較多地花費在用外語闡釋專業術語上,講述同樣一個知識點,雙語教學用時遠遠超出非雙語教學;學生能力培養欠缺問題,在雙語教學中,教師的主要精力放在對專業術語、單詞的學習和理解上,難以顧及學生發現、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及專業系統知識掌握;師生互動困難問題,受師生外語水平限制,雙語教學過程中,提問、討論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案例教學幾乎無法進行;國內外語環境缺失問題,由于師生均缺乏語言實踐練習場合,師生外語口語水平難以提高等。以上問題,長期困擾著國內雙語教學實踐者,若不解決,雙語教學專業課、輔修課、公選課有可能變成公共外語教學補習課。更甚者,學生不但對所學課程的相關知識沒有很好的掌握,自身的外語水平也沒有得到提高。
二、解題途徑
微信公眾平臺(簡稱公眾號)的出現,似乎為解決以上問題提供了一條途徑。該平臺的低門檻和智能手機普及,為在雙語教學中運用公眾號提供了實現基礎。
三、若干思考
假如當年八路軍手里有火箭筒,敵人的碉堡就如同蒼蠅拍下的蒼蠅。如今用公眾號解決雙語教學的問題,就像火箭筒打碉堡,一打一個準。既如此,為什么國內高校雙語教學中的問題依然沒有徹底解決?其根源正如“決定戰爭勝負的不是一兩件新式武器,而是人”。人的因素沒有處理好,有再好的武器也沒用。
影響公眾號在雙語教學中運用效果的人為因素有三:(1)負責組織領導教學活動的高校各級領導;(2)雙語教學公眾號創立、使用、管理者,即教師;(3)雙語教學公眾號參與者,即學生。
(一)領導的困惑
隨著國內各高校雙語教學工作實施,學者們對國內高校實施雙語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了多角度剖析,在贊同支持國內高校開展雙語教學的同時,不少學者對國內高校開展雙語教學提出不同見解。有學者指出:“長期以來,雙語教學始終是一個頗具爭議的話題,質疑者多于擁護者?!盵2]“在缺少雙語言文化背景的現狀下,是不適合實行雙語教學的,或者說實行起來是十分困難的?!盵3]“對于一般地方高等院校,開設雙語教學應持謹慎態度,不可一味求大求全?!盵4]
不得不說,學者的意見已經影響了國內高校的各級領導,讓他們在對待雙語教學態度上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從歷年國內高校各項考核文件的雙語教學評價的變化上,可以看出領導態度變化及對雙語教學的困惑。從開始將教師是否實施雙語教學作為相同條件下教師職稱晉升優先條件之一,到逐步取消該項鼓勵措施。教師是否實行雙語教學曾是教師教學業績考核、年度工作考核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指標之一,權重系數相對較高,近年來,各高校相應考核文件中已經沒有或是很少提及對教師雙語教學方面的要求了。
當前,對國內高校教師而言,職稱晉升及考核依然是引導他們積極努力工作的指揮棒。沒有指揮棒的引導,教學工作就是一項純粹憑良心和責任心的工作。不否認,多數教師對待教學工作是認真負責的。但教師在雙語教學工作中的付出遠超單純用母語教學,使用公眾號進一步增加了雙語教學的工作量。沒有相應的政策激勵,在挫傷雙語教學教師工作積極性的同時對教師的工作責任心也是一種否定。
自教育部2001年提出“本科教育要創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以來,教育部對雙語教學要求至今未變。許多學者對“高校雙語教育是提高高校教育水平、實現教育國際化的重要舉措”[5]“即使雙語教學的社會基礎可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但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高校雙語教學仍有存在的必要”[6]等觀點有一定共識,雖然國內高校在實施雙語教學過程中遇到許多問題,但作為學校領導,不可“因噎廢食”,應本著鼓勵和支持新生事物的態度,繼續支持高校雙語教學工作并持之以恒,只有在肯定教師雙語教學工作的前提下,才能讓公眾號在攻克雙語教學難關的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教師的責任
“責任是一種職責和任務?!痹谡摷肮娞栐陔p語教學運用中教師的責任時,此時“責任”的含義主要指教師分內應做的事情,不包括“導致未能做好分內之事的過錯或失誤”以及“因未能做好分內之事所引發的不利后果”,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在雙語教學中是否運用公眾號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工具,是教師的自由與權利。 責任體現了一個人的心態、態度、原則、作風、風格、習慣、思想;體現了一個人的心志、格局、胸懷、追求;體現了一個人對待人生和生命環境的態度。
也許教師不知道公眾號在雙語教學中的利用價值,也許教師不認可公眾號在雙語教學中的作用。若教師已了解公眾號在雙語教學中的價值和作用,依然拒絕使用該平臺,只能說是教師的心態和態度問題。雖說工作就意味著責任,對于此時的“拒絕”不能認定教師對工作不負責。“責任是唯獨存在于上帝和鄰居的約束中的人的自由”。由于這種“自由”的存在,任何人都沒有權利用“不負責”這個詞去指責沒有將公眾號運用于雙語教學的教師。由于這種“自由”的緣故,在公眾號已經出現數年的今天,國內高校雙語教學中運用該平臺的比例并不高,其原因究竟是“教師不知道”還是“教師不認可”尚不得知,但肯定的是,國內高校雙語教學“信息量偏少”“師生互動困難”“缺少語言環境”等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既如此,用一紙命令能否解決公眾號在雙語教學中的運用問題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行政命令不能解決教師的責任問題。公眾號運用離不開人的操作,“三分戰略,七分執行”,熱愛雙語教學的教師使用公眾號時會盡心盡力,發揮自己潛力實現公眾號在雙語教學中的效果和作用,將運用公眾號當作一種需要和享受。相反,缺乏責任心的教師面對行政命令,會找借口,談條件,想方設法拖延執行,實在拖不過去才勉強執行,其效果可想而知。
若想解決增加公眾號在雙語教學中的使用率、提高公眾號運用效率、發揮公眾號最大作用等問題,其途徑唯有增強教師責任感和責任心。至于用嚴格工作流程、完善監督制度、加強思想教育、領導以身作則、設計獎懲條例、建設教師文化等措施增強教師工作責任心的論述多見于各種媒體,本文不再贅述。
(三)學生的興趣
國內高校講臺上的教師即便不是師范專業畢業,也進修過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等課程,知道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問題是教師在雙語教學中使用了公眾號,并盡心進行維護,但學生反應平淡,參與度不高,原因何在?
公眾號作為解決雙語教學存在問題的工具,工具的使用者——教師面對的教學對象各不相同。不同高校、不同專業、不同年級學生的學習目的、興趣、外語水平等是不一樣的,如若教師僅憑教材所教激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方法,“千篇一律”地運用在自己的公眾號上,或是完全照搬文獻中的研究成果、模仿兄弟院校的成功經驗將其移植到自己的公眾號上,其效果可想而知。
為調動學生利用公眾號的學習興趣,教師須知道自己需要了解什么。通過什么渠道、運用什么方法進行調查最有效。筆者認為,教師需要了解與雙語教學、公眾號相關的學生班級、學生個體、班級干部及班級中非正式群體、班級學習風氣等情況。教師要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調查計劃,深入學生和輔導員人群,透過學生和輔導員兩個不同渠道,對學生各方面情況做全面了解。調查中,教師要注意自己工作方法,態度要誠懇,方法要簡練,避免輔導員、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教師只有在調查分析學生各種情況后,方可有針對性地操作與該班學生雙語教學發生直接聯系的公眾號,把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吸引到平臺上,利用平臺優勢解決長期困擾雙語教學有關問題。
四、思考結語
為更好地落實教育部關于雙語教學要求,高校領導必須重拾在本校實施雙語教學的決心與信心,對學校雙語教學相關工作給予多方面政策支持,設法激發調動教師的責任意識,引導教師深入了解學生實際,在學生對運用公眾號的雙語教學形式產生興趣基礎上,充分發揮和挖掘公眾號的效能與作用,用最有效的方法解決雙語教學中教學信息量偏少、學生能力培養欠缺、師生互動困難、缺乏外語環境等問題。
參考文獻:
[1]吳平.五年來的雙語教學研究綜述[J].中國大學教學,2007(1):37-44.
[2]高潔,張德升.教育國際化背景下高校雙語教學有效性的反思與重建[J].教育探索,2016(10):61-64.
[3]史鋒.雙語教學在中國實行的逆向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1(8):17-20.
[4]蔡明山.地方院校雙語教學不可冒進[J].陜西教育(高教),2009(1):30-32.
[5]談多嬌.雙語教學: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戰略選擇[J].教育研究,2012(11):83-85.
[6]韓立新,于詩卉.高校雙語教學改革的若干問題思考[J].教育科學,2013(6):35-41.
◎編輯 武生智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46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