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問題及對策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習作是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習作教學的核心是培養寫作能力,而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習作教學是當前語文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小學生普遍怕寫作文,老師也深感困難。通過分析小學生習作現狀和教學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策略建議,以期提升老師教學效果和學生寫作水平。
[關 鍵 詞] 語文教學;小學生;寫作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0-0112-02
語言文字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和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基礎。[1]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包括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寫話與習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這五個領域的學習貫穿于義務教育的整個過程,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小學語文寫作作為小學生語文素質的整體體現,對其語文水平的提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反之,寫作本身對學生的語文素養和邏輯思維要求較高,因此寫作一直是小學語文的重點和難點。
一、習作教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中隱去“作文”概念,取而代之的是寫作。第一學段叫作“寫話”,第二、三學段叫作“習作”,到了第四學段才稱之為“寫作”。名稱的變化顯示了寫作教學要求的漸進性。
寫話利用兒童已經形成的口語表達能力,將自己想說的話以書面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是小學作文的起步訓練。習作是在小學生具備寫話能力之后、寫作學習之前進行的,是指根據范文寫一篇簡文,練習相應的描述方法,以提高寫作技巧的訓練手段。習作并不強調一定要有開頭和結尾,作為初期寫作練習,只需要小學生寫出小段的片段,而不要求寫成整篇的完整的文章。因此小學生習作的性質是練筆,是“練習寫作”或“學習寫作”階段。[2]
《課程標準》的學段目標中涉及到的習作包括記實習作、想象習作和應用性習作,并對習作教學提出了具體目標和要求。習作教學是學生將句連成篇的重要階段,習作能力是寫話和寫作之間的橋梁,并為以后的寫作打下重要基礎。作為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中重要的部分,習作水平不僅是學生語文聽說讀寫能力的高層次體現,而且對學生語言組織表達能力的發展也有直接的影響。這就促使教師和教材對學生寫作的起步階段提供更為寬松的環境,教師在習作教學過程中內容要與學生實際相貼切,激發學生自由表達的興趣,重視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同時老師要運用多元評價方式激勵學生。[3]
二、習作教學問題分析
寫作是一個較為復雜的認知活動,而小學生的感覺、知覺、想象、思維等認知能力的發展尚不成熟,所以寫作成為小學生學習過程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寫作教學也是小學語文老師常常為之頭疼的事情。中高年級學生習作問題主要表現為缺乏對習作的興趣和主動性,學習習作也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和老師。大多數小學生沒有經常習作的習慣,內容胡編亂造,喜歡編造虛假的事情。[4]
小學生主體性作用的發揮還很有限,更多受到教師這個主導因素的影響,小學生習作語言積累的多少離不開教師教學的引導,因此,從教師教學的角度出發,更容易發現問題。教師的習作教學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習作教學理念落后
小學語文教師受傳統語文教學觀念影響較大,習作教學觀念比較陳舊,教學手段形式化。大多數的教師并不清楚習作教學的真正意義何在,學生也就不明白“寫作是為了什么”,認為寫作是作業的一部分,是為了考試。有些教師認為,寫作素養是日積月累形成的,寫作規律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教導學生背誦一些優美詞句與格言運用到寫作中,但小學生受限于年齡與理解水平并不能靈活運用。[5][6]受功利主義教育觀念影響,教師仍然注重考試結果,急功近利,只注重結果的好壞而忽略習作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習作能力的培養。
(二)習作教學模式單一
時至今日,習作教學中“一言堂”“一刀切”的現象屢見不鮮,教師開展習作訓練的方式既單一又僵化。習作教學的形式基本上還是教師講學生聽,按照機械的“教師布置題目—學生獨立寫作—教師批改講評”的單一模式進行。教師在進行作文命題時具有兩極性,或者嚴格按照課文的單元作文訓練或者從主觀的個人喜好及“靈光閃現”來命題,違背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和習作訓練規律,結果就是學生的習作往往是東拼西湊而成的。另外,教師的批改講評空泛籠統,導致學生難以獲得有效的進步,甚至有教師根據教學經驗總結出各類作文的“模板”,讓學生進行模式寫作。
(三)習作教學內容空洞,缺少能力和情感培養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指出,語文教學體系的科學改善需要三根支柱支撐:不拘于形式的思想、有生命的語言和兒童的創造精神。[7]小學生習作教學的重點任務應是培養學生對生活的感受能力,并在培養感受能力的基礎上進行想象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提升。目前的客觀現實是學生在習作中錯詞病句問題突出、標點符號使用不當、用語簡單、缺少真情實感,究其原因,教師的習作教學流于形式和方法,習作教學內容空洞無奇、波瀾不驚且漫無目的,沒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習作過程中的觀察、思維和表達能力,缺乏與學生的情感交流與寫作學習感受探討,致使學生的習作思路閉塞,缺乏想象力與創造力。 (四)習作教學與生活脫節
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從學生自身特點出發,習作更應該與生活緊密結合。小學階段的習作是練習性寫作,是學習寫作的階段,“求誠”是學生寫好作文首先要符合的條件?!罢\”源自于學生生活體驗和實際感受,但是很多教師的習作教學脫離甚至背離生活,將其教學局限在教室和課堂。教師必須認識到學生年齡尚小、社會閱歷和人生經驗欠缺,其習作的根源就在于自身生活習作教學必須與生活相結合。脫離了生活,習作就缺少了生活氣息,缺少了真情實感;脫離了生活,學生的習作就會語言虛假、空洞。習作教學脫離了生活,就會缺少童真童趣,孩子就會失去習作的樂趣。學生的生活空間應是廣闊的,應該參與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這也正是語文課程綜合性、實踐性的體現。
三、習作教學問題的對策分析
從教師教學方面入手,尋找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策略方法,有針對性地改善教師的習作教學,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
(一)更新教學觀念,打破思維定勢
習作是綜合性的學習活動,習作教學包含著學生思維的發展以及興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養成,是學生語文素養形成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教師要根據課程標準的總目標和中高學段習作教學分目標,具備科學的習作教學理念。教師改變以往習作教學中“輕過程、重結果”的觀念,不僅關注學生寫出的文章,更要關注學生的習作過程,要對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指導,給予鼓勵和肯定,樹立學生習作的信心。另一方面,教師是反思性實踐者,應積極了解學生的習作心理,經常反思寫作教學實踐的得失,不斷總結寫作教學的經驗,努力探索學生的習作素養發展規律,從事實現自身寫作教學觀念的革新。
(二)有效精準教學,形式靈活多樣
按照課程標準的習作教學目標,小學階段的習作學習內容主要包括記實性習作、想象性習作和應用性習作,三者既有聯系又各有不同,因此在習作教學中打破陳規、“因材施教”,會更有效地提升小學生的習作水平和能力。筆者在本文以記實習作教學為例進行分析。
記實習作教學要求既求誠又求精,教師的職責在于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追求誠和精,而不是對學生習作進行簡單的等級劃分。首先,營造真實的習作場景,讓學生樂于記實,模擬或還原成現實生活中各式各樣、功能各異、目的不同的活動。其次,教給學生觀察、思維、表達的方法,讓學生善于記實。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重要途徑,觀察得到的材料經過大腦的加工整理,精心構思,通過交流、獨立習作的方式表達出來,三者是有機融合的,統一在學生的認知學習活動中。最后,鼓勵學生說真話、寫真事,真情記實。指導學生關心生活、寫真事,關心自我、寫真心,關心他人、寫真意,關心大自然、寫真知,讓他們體驗到記實習作真實的樂趣。
(三)習作探究教學,豐富學生閱讀
從教師角度出發,對習作教學應該有所構思,有所設計,這樣的習作教學才可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和愿望。教師要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敢于創新和實踐?,F在倡導的探究學習就是以問題為出發點,具有更強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創造性特點。[8]教師可以嘗試探究式教學,給學生創造有生命力的課堂,賦予學生及其習作活力。創設與學生環境及社會生活相應的場景,誘發學生認識矛盾,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和動機,讓學生通過主動探究、深入思考和深刻體驗形成對問題的認識,這樣學生在習作中才能做到“我手寫我口,我口自我想,我想自我心”,不僅教學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學生的能力和情感也得到了培養。
從學生角度出發,需要“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閱讀和積累的重要性對寫作不言而喻。在功利主義教育觀念影響下,學生的課外閱讀大多是作文大全、范文,閱讀營養單一,知識面狹窄。因此,造成了千人一面,語言平淡無趣。學生應擴大閱讀的途徑、拓寬閱讀的范圍,并在閱讀中不斷地積累素材,開闊視野,豐富閱歷。
(四)聯系生活實際,挖掘豐富資源
小學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這就要求面向小學生的習作教學脫離傳統應試教育模式。“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之不盡”。生活是習作的源泉,只有讓學生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強化他們的情感體驗;從生活中取材,從生活中感悟,寫出的作文才會具有真情實感,才不會出現虛假的語言,才能激發寫作的積極性、主動性。教師將課外生活帶入課內,將習作教學與生活緊密結合,將習作的課堂轉變為生活的課堂。除了命題要貼近學生生活以外,我們還可以將寫作教學過程往前延伸,把學生引向生動有趣的活動和火熱的社會中去。在作文前要有準備階段,為了使學生有充裕的準備時間,可以把寫作教學計劃預先告訴學生,讓他們采用多種形式,如觀察、訪問、參觀、搜集作文材料、親身體驗等。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Z].北京:北京師范版,2011.
[2][4]劉苗苗.小學生習作的現狀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6.
[3]程力.基于合作的小學習作教學講評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3(5).
[5]馮春,韓寧.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知識經濟:教育時空,2014,08(16):155.
[6]辛亞寧.小學寫作教學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初探[J].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33(4):51-54.
[7]吳立崗.引進、融匯、創新:吳立崗小學語文教育文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8]米麗英.淺議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探究式學習[J].課程·教材·教法,2003(1):37-41.
◎編輯 武生智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57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