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紀年法》專題講座教學設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中學歷史教學中多次提到我國農歷紀年法中的紀年名稱,學生對農歷紀年法不了解不理解,這就需要教師從農歷紀年法的來歷、農歷紀年法的組成、公元紀年法和農歷紀年法在新中國的使用、天干地支、中國古代用地支估算時間、二十四節氣、天干地支的組合等方面向學生進行傳授。
關鍵詞:農歷 紀年 天干地支 二十四節氣
學情分析:八年級中國歷史上冊先后提到:甲午(中日戰爭),戊戌(變法),《辛丑條約》,辛亥(革命)等,學生對農歷紀年法不了解,尤其對天干和地支的組合不理解,教師必須幫助學生掌握。
教學目標:了解農歷紀年法的出現和發展,初步掌握天干地支的組合。
計劃學時:1課時
教學重點:農歷紀年法的出現及應用,天干地支,二十四節氣。
教學難點:天干地支的組合
教學方法:講授 問答 練習
教學媒體:自制PPT課件(見教學過程)
課程導入:八年級中國歷史上冊我們先后學習了甲午中日戰爭、戊戌變法、《辛丑條約》、辛亥革命等歷史事件,甲午、戊戌、辛丑、辛亥這是怎么回事?2018年春節我們迎接了狗年的到來,同學們是否知道2018年是中國農歷的什么年?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掌握農歷紀年法和天干地支的組合導入本節課的學習。
教學過程:
1.農歷紀年法的來歷:農歷紀年法也稱干支紀年法,是我國的一種歷法,又稱夏歷、舊歷,俗稱陰歷,是中國歷法上自古以來就一直使用的歷法和紀年方法。
(PPT展示此段文字,教師講述)
2.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總稱,把干支順序相配正好六十年為一周期,周而復始,循環記錄。
?。≒PT展示此段文字,教師講述并說明)
3. 公元紀年法和農歷紀年法在新中國的使用:一九四九年9月新中國召開的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通過開始使用公元紀年法(格里高利歷),同時輔以農歷紀年法(干支紀年法)。
(PPT展示此段文字,教師說明并解釋格里高利歷:1582年羅馬教皇格里高利頒布施行的歷法,先在歐洲后隨著西方的侵略擴張在世界推廣)
4. 簡介天干地支。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
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PT展示天干地支,教師引導朗讀)
5. 介紹中國古代用地支估算時間: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辰,對應現代時間如下:
子時:23:00~01:00, 丑時:01:00~03:00
寅時:03:00~05:00, 卯時:05:00~07:00
辰時:07:00~09:00, 巳時:09:00~11:00
午時:11:00~13:00, 未時:13:00~15:00
申時:15:00~17:00, 酉時:17:00~19:00
戌時:19:00~21:00, 亥時:21:00~23:00
(PPT展示中國古代地支估算時間表,教師據表說明,明確的向學生提問,在我國古代處決人犯的過程中所說午時三刻是指什么時間)
6. 介紹二十四節氣:
?。≒PT展示二十四節氣,教師只簡單介紹同學們熟悉和感興趣的幾個節氣,如:驚蟄,清明等)
7.天干地支的組合: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PPT展示天干地支,教師通過動畫重點介紹連線方法: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農歷紀年法六十年為一周期,周而復始,循環記錄。教師只引導介紹方法,具體連線組成有學生完成,1894年甲午年,1898年戊戌年,1901年辛丑年,1911年辛亥年,2018年是中國農歷什么年學生自然會得出結論)
教學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初步掌握了農歷紀年法、農歷紀年法中的天干地支及農歷紀年法的組成,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夠理解和應用。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71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