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表》教學設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標題是文章的眼睛,通過這雙眼晴我們能夠洞悉作者寫了什么、為什么而寫以及怎樣寫。解好題,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合作探究文本,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
【關鍵詞】解題 合作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048-02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結構縝密、嚴謹的構思技巧,掌握本文說理委婉、暢達的寫作特色。
2.體會文章深摯樸實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義。
3.背誦全文。
教學重難點:
1.把握本文陳述的層次及語言上的特色,體會情之深,理之透。
2.在較短時間內把握文意且背誦全文;理解“忠”“孝”的含義。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在誦讀中理解文意文情,熟讀成誦。
2.探究法。理清結構,把握文旨。
預計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蘇軾說:“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也?!弊x一文章而潸然淚下,可見作者用情至深。今天就讓我們靜下心來,細細品讀李密的《陳情表》。通過學習《陳情表》來感受李密和祖母之間真摯深厚的親情,感悟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道”。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
李密(224-287),字令伯,一名虔,幼年喪父,母改嫁,由祖母劉氏親自撫養,長大后博學善辯。公元263年,司馬昭子司馬炎(晉武帝)廢魏帝曹奐,建立了西晉王朝。當時東吳尚踞江左。晉武帝為了安撫蜀漢舊臣,同時也為使東吳士臣傾心相就,以減少滅吳的阻力,對蜀漢舊臣采取了懷柔政策授予官職,以示恩寵。
李密以文學見稱,曾多次出使東吳,歷職郎署的李密當然被列為籠絡的對象。然而,李密對蜀漢則是念念于懷,更何況司馬氏是以屠殺篡奪取得天下,內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國之臣,對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顧慮,而暫存觀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這種想法,被晉武帝多少察覺到了,因此“詔書切峻,責臣逋慢”。
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聞”時,發生了困難。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卻又不從大道理講起,而是委婉陳辭,動之以情,恰到好處地解決了“不從皇命”的難題。無怪乎晉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終于準如所請。
三、朗讀全文,回答下列問題
1.為什么“陳”?(辭不就職或不想去做官)
2.“陳”什么?(文章的內容)
3.怎樣“陳”?(陳述的技巧)
文章的內容:1.敘述自己的悲慘遭遇,未曾廢離
2.敘寫進退兩難的處境
3.舉起孝這面大旗勸說
4.表達先孝后忠的愿望,愿乞終養
第二課時
四、簡要回顧上節課的內容,研習全文
1.研習第一段,齊讀第一段,結合注釋,完成下列問題。
A.哪句話可以總括第一段的內容?作者所說的“閔兇”包含了哪些內容?
夙遭閔兇:父喪母嫁、多病零丁、門衰祚薄、夙嬰疾病。
B.圍繞“閔兇”,作者的敘述角度、層次是怎樣的?語言特點及作用是什么?
縱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六月:慈父見背。四歲:舅奪母志。少:多疾病。九歲:不行。
分析:父死母嫁,是“躬親撫養”的原因;多病不行,寫出了“躬親撫養”的不易。表現了“躬親撫養”的艱難、辛酸與勞苦,為下文“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張本。
橫的方面:(外、內)既無——伯叔。終鮮——兄弟。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分析:強調“無(鮮)”字,“兒息”雖有卻“晚”,可見“門衰祚薄”,祖孫相依為命?!盁o”“鮮”等寫出了人丁不旺、兩代單傳的特殊關系。
以白描手法見情感的樸素、真摯。
C.哪些語句可見祖孫的相依為命?哪些詞語直接寫其凄苦?
相依為命:零丁孤苦——靠祖母之憫惜、撫養
夙嬰疾病——靠孫子侍湯藥
凄苦:零丁孤苦、煢煢孓立、形影相吊等詞語生動地表現其孤苦之情狀,令人讀而生悲。
研習第二段
自由誦讀第2段,結合課文注釋,完成下列問題。
A.本段可分為兩層,在寫作者兩難的處境之前,還寫了什么?
明確:寫朝廷征召之頻繁、急切。
B.第一層按什么順序來寫的? 和時間詞相對應的表官職的詞有哪些?由這些詞可見什么?為何官職遞增卻“辭不就職(赴命)”?
明確:時間順序。
表時間的詞:逮、前、后、尋
表官職的詞;孝廉、秀才、郎中、洗馬
由此可見:先孝廉,次秀才,直至洗馬,可見征召級別越來越高,表達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辭理由:供養無主,劉病日篤。(承上文“夙嬰疾病”,張下文“日薄西山”)
C.第二層作者用“詔、責、逼、催”等詞意在說明什么情況?有何用意?“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說明:事態嚴重,含蓄地表明了強己所難之窘迫。
用意:表明自己的處境狼狽,“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可是“供養無主”“欲奉詔奔馳”,“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表明:“奉”“沐浴”,一方面稱頌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另一方面為下文的說理做鋪墊。語言的得體和機智。
具體研習第3段結合課文注釋,完成下列問題。
1.本段結尾落在辭官養親上(“是以區區不能廢遠”),作者是怎樣陳述自己的理由的?
提示:三層,分別以“伏惟”“且”“但”來轉換文意。
A.抓住晉“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說明自己理應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同情。
B.敘述做官的經歷和理想,稱頌君恩,表明辭職與“名節”無關,以求皇帝諒解。
C.正面陳述劉之現狀,這才是“不能廢遠”的惟一原因。
2.品味第一層,作者為什么扯起“孝”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義?
A.借孝來掩飾自己的觀望之意,從而解除晉武帝的疑忌之心。
B.“凡”是指一般,“況”是指特殊。孝既已及于一般,對特殊就更應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
3.品味2、3層,看本段的語言特點。
A.“至微至陋”“豈敢”等詞委婉動人,至為懇切。
B.“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更相為命,……”,一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特點:委婉、流暢。此段中反復表明心跡,敘說衷曲,解釋不能“廢遠”的原因,情辭懇切。
具體研習第4段。
A.本段中哪句話是表文主旨?
?。ā霸钙蚪K養”)
B.貫空全段的是哪兩個詞?
?。ā氨M節”“抱養”——忠孝兩順)
4.李密通過《陳情表》,實現了“愿乞終養”的愿望,不僅如此還獲得是額外的收獲。那么,他上湊的成功之處有哪些呢?
明確:A.(事之實: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
B.(言之切:愿乞、愿矝憫、聽臣微言、明知、共鑒。)
C.(心之誠: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五、探究
李密的孝表現在哪里?你是如何理解孝的?(聯系現實)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10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