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研讀教學用書,設計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教師教學用書》是教學的直接理論依據,是我們備課的最重要的參考資料。而“雞兔同籠”我國古代的趣題。借助研讀《教師教學用書》,策劃設計教學。
  【關鍵詞】研讀  教師教學用書  設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5-0149-02
  《教師教學用書》是教學的直接理論依據,是我們備課的最重要的參考資料。在四年級下冊教學用書全冊說明及第九單元數學廣角——雞兔同籠中,詳細提供了《雞兔同籠》教學目標、內容安排及其特點、編寫意圖、教學建議、課時安排、教學設計、評價等。我通過認真研讀并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撰寫了教學設計,執教之余獲益匪淺。
  一、研讀用書材料說明,明確教學目標
  在數學用書開篇全冊說明中,提出讓學生切實經歷“假設-驗證-調整……”最終找到答案的全過程,體會解決此類問題的一般策略,理解并初步掌握思想方法。通過自主探索的活動,讓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研讀以此,結合我們班實際情況,我確立了教學目標:
  1.了解“雞兔同籠”問題,感受古代數學問題的趣味性。
  2.經歷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列表法、畫圖法、假設法,在體驗解決問題策略多樣性的同時溝通策略之間的內在聯系。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猜測,有序思考及邏輯推理能力。
  二、研讀用書編寫意圖,確立教學重難點
  張景中、曹培生在《從數學教育到教育數學》曾提到:教育數學可以著眼于兩點———難點和新點。
  用書中說明原這一內容在實驗教材中安排在六上,挑戰性不足,教學對象為六年級學生, 學生在五年級已經熟練掌握了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方法, 因此在滲透了“列表法”“假設法”之后, 教師可以順勢引導學生用“列方程”的方法解決問題,但也會對學習造成一定的干擾,因此修訂安排在四年級,不具備“列方程”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材中刪除了這一方法。針對于此“新”,在明確了每節課完整的知識體系框架和教學目標后,我確立了這節課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用列表法、假設法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溝通各種解法之間的內在聯系。
  三、研讀用書教學建議,實施教學過程。
  1.微課開篇,鋪墊方法策略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 ( 2011年版) 》提出:教師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在學生學習本課時之前,學生已積累了不少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例如畫圖、列表(枚舉法)、有序思考等。為了喚醒孩子主動學習,我在新課之前設計了微課1,通過回顧之前學過的解決問題的具體例子,出示了解決問題的常用方法:列算式、畫圖、列表格、擺卡片(枚舉法)。為新課的自主學習作了鋪墊。
  2.挖掘主題圖,激發學生興趣
  用書建議:利用古題激發興趣。雞兔同籠、韓信點兵、李白買酒被稱為我國古代三大趣題,它被記載于《孫子算經》一書中,距今已有1500多年。然后出示主題圖,讓學生感受我國數學文化悠久的歷史與魅力,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與興趣。
  3.經歷自主探索,體會方法策略
  (1)化繁為簡
  在新課標的總目標中提出:讓學生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的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用書中也強調了讓學生初步感受化繁為簡的思想,因此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1>理解題意,找出信息與問題,及隱藏的數學信息:一只雞2只腳,一只兔4只腳,(師畫示意圖)一只雞比一只兔少2只腳。小結:學習數學就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發現一些隱藏的信息。
  <2>猜測:有多少只雞,多少只兔?這么多頭和腳,感覺難猜,有猜不準,怎么辦呢?把數據改小來研究,這種做法是數學上常用的化繁為簡的思想。
  (2)自主探索
  一接觸此題,學生最初的直覺反應肯定是最“樸素”的想法——猜測,為了讓學生切實經歷“假設-驗證-調整……”最終找到答案的全過程,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1>回憶剛才解決問題的方法,你打算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學生獨立嘗試。出示活動要求:(1)可借助列表格、畫圖、列算式等方法獨立解決問題;(2)完成后組內交流方法。
  <2>呈現方法:
  A.列舉法:
  呈現學生的表格,交流列表枚舉的過程,引導學生進行有序思考。逐一列舉:現在請同學們一起來觀察表格,你發現什么?出現腳數26時,還要列舉下去嗎?后面還會出現26嗎?
  發現真不少,通過觀察表格中的數據,我們可以知道,當雞少一只,也就是兔多一只時,就會多出兩只腳;當兔少一只,也就是雞多一只時,就會少出兩只腳。當我們進行猜測時可根據所猜測的方案即腳的只數進行合理的調整,當腳的只數比實際少時,就增加兔子的數量,當腳的只數比實際多時,就及時增加雞的數量,使之快速逼進準確值。還有更好的方法能夠快速找到雞兔的只數嗎?
  匯報:跳躍列舉和居中列舉,這方法叫列表法。
  B.畫圖法。
  從8只雞,0只兔開始;其實就是假設什么;從8只兔,0只雞開始,其實又是假設什么?
  小結:從這位同學的畫圖過程中可以看出,假設全是雞可以先推算出誰的只數?假設全是兔又可以先推算出誰的只數?
  C:假設法:列算式,溝通聯系
  呈現學生的假設法的算式,一步一步說理點撥。
  出示微課2,生動展示假設法的推算過程。
  誰再來說說(26-8×2)÷(4-2)每一步表示什么?
 ?。?)溝通三種方法
  它們之間有聯系嗎?不管用哪種方法,都是從最開始的假設后,發現總腳數與實際腳數之間的差距,進行調整,從而找到正確的答案。
  畫圖、列表、假設三種方法的思維主線都是“假設—比較—調整”。
 ?。?)變式練習
  在“課標2011年版”給出的的十大核心詞中,唯有“模型”以思想指稱。在日常生活中,“雞兔同籠”問題有很多的變式,教學用書中建議我們通過練習鞏固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策略,進而建立“雞兔同籠”問題的數學模型。以此我把“雞”與“兔”換成烏龜和鶴等,變式為“龜鶴問題”、 “植樹問題”等,使“雞兔同籠”成為這些問題的模型,并應用模型解決問題,促進模型的內化。設計了下面練習:1.解決古人雞兔同籠問題;2.解決“龜鶴問題”;3.解決“植樹問題”。
  4.拓展延伸
  利用閱讀材料,制成微課3,介紹抬腿法、減半法,進一步鞏固這節課的重難點——假設,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
  四、研讀用書評價建議及樣例,布置作業
   用書評價中要求學生掌握運用列表法、假設法解決“雞兔同籠”,能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和“雞兔同籠”問題建立聯系。因此我布置了書本第106頁的“大小鋼珠問題”、“租船問題”、“投籃得分問題”,加深學生對“雞兔同籠”數量關系的理解。
  可見,用好《教師教學用書》,“站在編者的肩膀上”看教材,能幫助我們一線教師明確教材在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分類,把握知識、技能的要點或知識點?!督虒W用書》是一線教師備課的抓手、評議研課的幫手、專業提升的助手。
  參考文獻:
  [1]教育部.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22-158.
  [2]曹培英.跨越斷層,走出誤區:“數學課程標準”核心詞的解讀與實踐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171.
  [3]曹培英.“數學廣角”教學的系列研究(六)[J].小學數學教育,2017(21):3-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020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