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的實踐與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語文課堂教學引入現代信息技術,可以豐富課堂教學手段,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拓寬學生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通過知識形成過程的充分展示,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有機結合,激發學生的內在因素,充分發揮師生的主體能動作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 語文教學 整合
  一、利用信息技術搜索課文相關資料
  教材中選用的許多文章都有其特定的歷史條件和社會背景,有些已脫離目前學生的生活實際,因此,只有激發出學生的濃郁興趣,才能便其更好地融入文本,理解課文內容。在學習課文前,先讓學生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去尋找與文本有關的素材,首先解決部分疑難問題,初步為教師的課堂教學作好鋪墊。例如,《草船借箭》、《再見了,親人》等課文,其中敘述的事情,都因時隔久遠,與當今時代的一些人和事相距甚遠,學生一時無法理解:《三國演義》是本什么書?諸葛亮是個什么樣的人?為什么周瑜如此緊逼?由于大多學生在課前能上網查閱,自我解決。上課時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又培養了學生不斷自主選擇和學習的能力。[1]
  在預習過程中,學生通過“文學網”和“語文教學”等網站搜索相關知識,對志愿軍開赴到朝鮮戰場,在朝鮮土地上浴血奮戰,幫朝鮮人民打敗美國侵略者有了更強的感受,更深的了解。部分同學從網上找到了《上甘嶺》和《英雄兒女》等影片,進一步加深了對志愿者抗美援朝的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的理解,為“朝鮮人民和志愿軍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感情而深深感動著。[2]
  二、通過網絡教學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
  1.改變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
  由于網絡擁有各種不同的教育教學資料,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能力水平自由地來選擇學習內容,明確學習重點,徹底改變以往教師以“教”為主的課堂教育教學形式,讓師生通過人機對話,自主學習、鞏固復習和自我測試,不僅能誘發學生創新意識,而且可以滿足學生創新學習的欲望,實現了教育教學過程新的變革。
  2.有利于創設語文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以五年級教材中的一篇閱讀課文——《青海湖啊,夢幻般的青海湖》為例。文章用文字對青海湖的美進行了詳盡的描寫,讓師生讀起來蕩氣回腸,心神向往。為了讓孩子們能夠更加真實地感受到青海湖的美景,授課教師課前設計好,從網站中搜集了大量的文字及圖片資料供學生查閱。通過遼闊高遠的畫面,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青海湖的美,感受到那一抹抹深深淺淺的藍是那么醉人,感受青海湖的草灘是那么的碧綠,那么的生機勃勃,還能感受到那色彩斑斕的鳥兒也是那么地美麗。通過畫面的感染和音樂的渲染,學生再朗讀文本,便更能體會到如詩如畫的美景,感受到語言的魅力,讓學生對文字由衷的贊嘆和喜歡。
  案例中,授課教師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課前有預見性地搜集海量資料,為孩子們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直觀的拓展材料。從課堂效果來看,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學生不僅感受到文本所描繪的美景是那么地具體可感,像海底的動物和植物、青海湖的湖水等,老師借助信息技術提供的聲音、色彩,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感知,培養了孩子們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而且還為學生提供了大量課本上沒有描寫到或是描寫不夠細致的材料,像海底的陸地與高山、青海湖的地理位置等,通過瀏覽讓學生的知識面更加廣泛。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啟迪學生創新思維
  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豐富學生頭腦中的表象,形象化地解決文中的重難點,極大地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并不斷在課堂學習中迸出創新的火花。例如,在《田忌賽馬》一課教學過程中,針對文中重難點,教師通過多媒體動畫分別演示田忌三資賽馬的場景,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求索精神。理解過程中,讓學生輕松得出田忌兩次賽馬得勝的重要原因。[3]
  可見,閱讀教學中巧妙靈活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不僅能使抽象的語言文字變得生動、形象、具體、直觀,還能能更好地引導學生精神百倍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讓閱讀教學充滿新鮮的活力。因此,我們應該善于利用信息技術來不斷優化閱讀教學,讓閱讀教學的趣味性、主動性和實效性更強。[4]
  四、小學語文網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網絡教學,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一個充滿新鮮感的空間,使本來枯燥的書本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形成了自主創新學習的能力。然而,當你真正面對小學語文網絡時,又會產生一些困惑。
  1.網上閱讀令人擔憂
  利用網絡閱讀使閱讀對象能夠從單一、抽象化的文字媒介拓展為多樣化的、形象化的多種媒體,其聲形并茂的特點,讓學生走進浩瀚的閱讀世界,極大豐富了學生的閱讀情感。然而,網上同時也存在著毫無價值或價值不大的海量垃圾信息。部分學生缺少辨別和判斷能力,尤其是小學生,相較思想單純,難免導致會出現良莠不分的情況。
  2.制作課件耗費太多時間與精力
  在網絡教學中,教師確實需要花費很多的精力和時間去設計、制作課件,有時為了搜尋資源或設計一個空間,常常用去教師過多的時間!況且,在當今教師還沒有普遍熟練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時,要做好課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有的學校就光靠幾個電教專業人員去做課件,筆者認為,這樣就失去了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的真正意義了。
  3.教學過程中有時存在著干擾因素
  由于網絡的功能強大,學生在使用過程中有時會把興趣集中到電腦游戲或聊天上,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從而忽略課程中重要內容的接收和學習,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難控制整個課堂。此外,在傳輸過程中,偶爾也會出現電腦死機、未保存信息丟失等情況,以至影響課堂教學正常進行。
  總之,小學語文學科網絡教學給了學生自由學習的新天地,也讓小學課程改革有了新的教育教學環境和平臺,使得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健平.整合學科教學過程構建信息技術平臺,教育發展研究.2001年7期.
  [2]楊舸.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江西教育,2002年第11期.
  [3]王倩.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及其發展趨勢,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增刊.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725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