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整合的基本模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當小學英語學習“結緣”信息化時,資源上,從單一單薄到豐富多彩;課堂上,從單向灌注到情境育人;拓展上,由拘囿文本到內外結合。小學英語教師,應該把握好信息技術視頻出場的最佳時機,從而更好地把握孩子們思維能力的內隱成分,更好地為學生松綁,真正實現“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之目的。
【關鍵詞】信息技術 以學定教 情境創設 拓展延伸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6-0128-01
好的小學英語課堂離不開現代化信息技術的保駕護航。實踐證明,當英語學習“結緣”現代信息技術時,當“網絡化和數字化”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有效介入和無縫對接時,孩子們不僅僅在反復背記、對話、練習的單行道上打轉轉,而是在多個“軌道”,多扇窗戶,多維立體的前提下闊步向前,在一個“英語環境”下“發現自我”乃至“相互發現”的平臺上,發現了更美的、更新的、更鮮活的風景。
一、“生”字為本,以學定教
現代化教育技術介入到小學英語教學中,首先為師生從資源的獲取上提供了極好的平臺。教師可以借此引領孩子們在一個更為活泛的領域內與英語對話、與現實對話、與英語的本質對話,以此更好地把握學生思維能力的內隱成分。關鍵就在于,師生是否在這個過程中,打開了通向英語王國的更多路徑和通道,同時,也在于學生是否在這樣的平臺中得到多方面的鍛造、滋養和提升。
比如,面對低年級孩子,學習一些單詞后,課后就布置與此相關的英語小視頻,及早培養孩子們的聽力;面對中年級學生,可以提前從網上搜尋各種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或學生想要表達的思想,通過QQ、微信轉發給學生,讓他們自由選擇、提前準備、有備而來、愿意交流;面對高年級學生,課堂上進行正確地書寫、朗讀和作文,而在課外提供給他們一些免費的網絡學習平臺信息,布置學生參與網絡學習,如單詞測驗、朗讀檢驗、口語“天天練”等等,以此讓孩子們步入到“千樹萬樹梨花開”般的英語王國中。
這一切有挑戰,有機遇,有驚喜,并且因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介入而實現了學生自身能力差異的資源共享。實踐證明,在現代化信息技術背景下,英語教學資源不再是單一的,不再僅僅是一張卡片、一個錄音機、一支粉筆,而是“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大學習環境。作為教師,不是僅僅停留在會制作課件會播放課件等比較低階的階段,而是從真正有利于學生思維發展、身心發展和創新發展的角度去提升和充實自己,完成自己的專業發展和教學理念上的可貴轉變。自然,學生也在這樣的資源整合中得到了多方面的淬煉、鍛造和滋養。
二、“聚”字引人,模擬情境
成功的課堂應該真正把學生放在心底,而不是把教師放在首要位置[1],小學英語教學亦然。如何真正做到以生為本,如何在課堂上大面積地聚焦學生,如何活潑潑地吸引孩子們的眼球,如何從單向灌注到互動多元,必須要有打一些憑借和抓手,不能“隔空對話”。竊以為,這個“憑借和抓手”離不開現代化技術支撐下的情境設置,離不開“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課堂體系的構建。對于英語學習中的孩子們而言,情境設置的意義就在于:它所營造的課堂氣氛愈濃厚,孩子們愈投入,孩子們學得愈輕松,收獲得愈多,而這不正是新課改理念下英語學習所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嗎?
三、“拓”字為展,內外結合
僅僅拘囿在課堂四十分鐘是不夠的,僅僅裝點好課堂的內環境也是不夠的。好的英語學習還應該從英語文本出發,基于學生實際和教材實際而有所拓展。把英語這本書“讀厚”,讓英語學習的內環境和外環境都變得豐厚寬闊起來,應該成為英語體現腦科學、學習科學、深度學習、具身認知、新型混合學習等方面的應有之義,對此,英語教師應該借助信息技術不斷拓寬學習的領域和渠道,不斷彌補和擴展學習的外環境,打造拓展性、開放性、延展性和創新性的英語學生教學新時空。
“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盵2]這里的“小”充滿磁力,這里的“大”充滿磁場,這里的“大”和“小”均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深度滲透和高效對接。的確,英語課堂不只是固守于靜止的文本,不只是拘囿于平面的方寸之間,不只是沉浸在此時此刻躑躅不前,而應從“小”到“大”,與古往今來、寰宇四海的先哲“通上電”,與更深處藕斷絲連的資料“掛上鉤”,以此發現英語的生機、發現英語的廣博、發現英語的絢麗,以此以更新穎、更快捷、更高效的方式鍛造學生、成就學生、滋養學生。
參考文獻:
[1]李鎮西.得失寸心知[J].教師月刊,2015,(4):039.
[2]陳俊一,程曉云.竇桂梅:站在課堂上的校長[J].教師月刊,2015,(2):02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49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