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的整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邏輯性、抽象性是數學這門學科非常重要的兩個特征,而大多數小學生還很難達到使用邏輯抽象思維去思考問題。因此,將小學數學里抽象性、空間性的知識點轉化為易于接受的具體性、形象性的知識點,信息技術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信息技術;數學學科;整合
  現代社會信息技術發展迅猛,信息化已滲入到當今社會的方方面面,對于各行各業都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教育也不例外。當今世界各國都在改革教學模式,使其走上信息化的道路,我國政府也及時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目標,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在此大環境下,作為數學教師,我們必須研究如何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使信息技術和數學學科教學有機地進行整合。重點是要真正解決學生認識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上的難點問題,解決學生在認知過程和創新過程中所必須要解決、而傳統教學難以甚至是無法解決的能力培養問題。
  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整合最直接的結果就是教與學方式的變革。教師的角色將會轉變,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轉變為學生探索新知的伙伴、指導者、促進者。學生的學習環境也將發生變化,學生不再只是被動地獲取知識,而是轉變為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中進行學習,學生將主動探索知識,啟動問題討論,參與問題解決。那么,該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的整合呢?
  一、讓數學與時俱進
  “數學要貼近生活”“數學問題生活化”,這是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兩個方向。事實上,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知識,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更易于被學生理解和掌握。因此,數學備課時,應該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與時下熱點結合起來。我們可以在浩瀚的信息資源庫中搜尋時效性強、與生活實際相關的資源,與教學內容進行有機整合,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與時俱進;教師也可以活用傳統的教學內容,讓數學學習更具有趣味性。
  比如,教學四年級上冊《近似數》這一節課,筆者會在網上搜索一段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勝利大閱兵的視頻,在“導入”這一環節播放給同學們觀看,讓同學們邊看邊思考,視頻里提到的數據哪些是精確數,哪些是近似數。由于勝利大閱兵是極具關注度的社會熱點,學生也都在電視上收看了這一盛況,所以學生全都興致盎然,積極性迅速被調動了起來,很快便進入了學習狀態。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的“原型”,與時俱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年級下冊《奧運中的數學》這一課主要學習奧運會中一些數學知識,分為三個環節:一、田徑——劉翔110米欄奪冠;二、跳水——男子單人3米跳板比賽;三、女子10米氣手槍決賽。在講每一個環節之前,筆者都會播放一個本環節提到的比賽短視頻,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運動健兒努力拼搏,為國爭光的精神,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化抽象為具體
  數學知識體系龐大,分支繁多,其中不乏抽象難懂,需要空間想象力的知識點。如果僅憑黑板粉筆和教師口述,很多學生可能無法對知識點進行深入的理解和領悟。信息化教學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對于某些幾何圖形的性質學生難以理解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制作圖片,動畫或視頻,以動態形式直觀地向學生展示出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
  在講《旋轉與角》這一課時,學生可能比較難理解平角與直線,周角與射線的區別,會模糊地認為平角就是直線中間加一個點和一個彎箭頭,周角就是射線加一個彎箭頭。我們可以制作動畫分別展示平角和周角的形成過程,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平角與直線,周角與射線的區別,避免混淆。
  而在《圓柱的表面積》這節課中,教材上是通過將圓柱展開成兩個圓和一個矩形來求其表面積的。有部分同學可能很難想象展開的過程,我們可以用動畫的形式將展開的過程向同學們展示出來,使其加深理解,為接下來的求表面積奠定基礎。
  在《圓的面積(一)》這一課當中,同樣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使抽象的問題直觀化。這一節課的主要內容是把圓轉化成平行四邊形來求圓的面積,把圓平均分成4份,8份,16份,然后拼接成平行四邊形,通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得到圓的面積公式。在實際教學中,把圓平均分成4份,8份,16份還是可以操作的,但是如果分成32份,64份,甚至是128份的話,操作起來難度就會非常大,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所以,這個時候,信息技術就體現出了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優勢。我們可以利用幾何畫板或其他教學軟件,將圓平均細分成若干份,再將這些部分拼接成平行四邊形的過程動態展示出來,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圓是如何轉化成平行四邊形的,進而對于通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這一知識點就會理解得更加透徹。
  三、當堂展示,及時反饋
  在數學課堂上,隨堂練習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學生對于課程的掌握程度,隨堂練習能夠很大程度地體現出來。傳統教學中,學生在隨堂練習中若出現了典型的錯誤或者新穎的解法,教師一般都是讓學生在黑板上寫出來向全班展示。而在信息化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實物投影儀將學生的本子投影到大屏幕上,批改過程也可直接在屏幕上展示。隨著科技的發展,如今出現了一種新的課堂反饋形式。教師的手機安裝一個軟件,和教室的電腦聯網后,教師在巡堂的過程中,發現學生有獨特的發現或典型的錯誤時,教師可以立刻將學生的方法或作品拍下,即時上傳到大屏幕,展現在全班同學面前。這樣不僅省時方便,而且及時的反饋也能使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促使學生自我激勵,以不斷獲得獨立發現問題的愉快體驗。
  四、去除浮華,注重實效
  運用信息技術制作課件進行教學,既有利于提升教師的課堂效率,又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但制作課件需注意去除浮華,注重實效。具體來說,需做到以下幾點:1.準確科學。圍繞教學目標,選取合適的教學內容,按學生的認知規律,組織適當的表現形式,體現課件的教學價值。原理必須要正確,允許用各種形式展現,但不得出現知識方面的錯誤。
  2.靈活可控。課件要便于操作,簡便靈活,前后連貫,交互性強。
  3.簡約藝術。投影的畫面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突出重難點,去除干擾信息,在音響播放、內容切換、色彩轉變等設計上應簡約。畫面盡可能做到美觀流暢,實現好的內容與好的形式相得益彰。
  信息技術使得傳統的教學方式發生轉變,新課改的理念逐漸滲透到新的教學模式當中,惠及每一個學生。有信息資源作支撐,以信息技術作平臺,教師可以創建貼近生活的學習環境,采用課件呈現教學內容,比起文本呈現,視覺呈現將更加直觀,便于理解,甚至可以多學科進行融會貫通,學生做到舉一反三 ,對數學將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師生關系也從傳統的“教”與“學”轉變為探討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合作者,進而使學生真切地感受數學的魅力。
  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有機地整合起來,教學形式更加多樣化,教學資源更加多元化,教學過程呈現多媒體化。不但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能使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參考文獻:
  [1]丁楊華.中國教育信息化[M].中國教育信息化雜志社,2013(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433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