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討論有關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基本思想和目標,并對圍繞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基本要求,探討了幾種實現的策略和分別在多媒體課堂環境,校園網絡環境,因特網環境和網站開發環境下,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模式。
關鍵詞:信息技術;整合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心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為了適應這個發展趨勢,我國已經確定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并特別強調要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是與傳統的學科教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和繼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對獨立的特點的教學類型。對它的研究與實施將對發展學生主體性、創造性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基本思想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是指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學科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學科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它基本思想包括三個基本點:
1.要在以多媒體和網絡為基礎的信息化環境中實施學科教學活動
這是指學與教的活動要在信息化環境中進行,包括多媒體計算機、多媒體課堂網絡、校園網絡和互聯網絡等,學與教活動包括在網上實施講授、演示、自主學習、討論學習、協商學習、虛擬實驗、創作實踐等環節。
2.對學科教學內容進行信息化處理后成為學習者學習資源。
3.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讓學生知識重構。
利用文字處理、圖像處理、信息集成的數字化工具,對學科知識內容進行重組、創作,使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不僅只是向學生傳授知識,讓學生獲得知識,而且能夠使學生進行知識重構和創造。
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目標
1.培養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態度和能力。
學習資源的全球共享,虛擬課堂,虛擬學校的出現,現代遠程教育的興起,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通過互聯網進行學習,使學習空間變得無圍墻界限了。教育信息化還為人們從接受一次性教育向終身學習轉變提供了機遇和條件。
2.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養。
教育信息花為終身學習帶來了機遇,但只有學生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才能把終身學習看成是自己的責任。才夠理解信息所帶來的知識并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正是培養學生形成所有這些必備技能和素養的有效途徑。信息素養應包括三個最基本的要點:
?。?)信息技術的應用技能。
?。?)對信息內容的批判與理解能力。
?。?)運用信息,具有融入信息社會的態度和能力。
3.培養學生掌握信息時代的學習方式。
?。?)會利用資源進行學習。
(2)學會利用網絡通訊工具進行協商交流,合作討論式學習。
(3)學會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創作平臺,進行實踐創造的學習。
三.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基本方式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是一種信息化的學習方式,其根本宗旨是要培養學習者能夠在信息化的環境中,利用住處技術完成學科學習的目標,并學會進行終身學習的本領。因此,學校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組織教學模式和策略的研究十分重要。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應符合如下基本要求:
1.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習是個性化,能滿足個體需要的。
2.學習是以問題或主題為中心的。
3.學習過程是進行通訊交流的,學習者之間是協商的合作的。
4.學習是具有創造性和生產性的。
為了達到上述要求,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基本策略包括:
?。?)利用信息化學習環境和資源創設情境培養學習觀察、思維能力。
?。?)利用信息化環境和資源,借助其內容豐富,多媒體呈現,具有聯想結構的特點,培養學生自主發現、探索學習能力。
(3)利用信息化學習環境和資源,借助人機交互技術和參數處理技術,建立虛擬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積極參與、不斷探索精神和科學的研究的方法。
?。?)利用信息化學習環境和資源,創造機會讓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表述觀點思想,形成個性化的知識結構。
?。?)利用信息化學習環境和資源,提供學習者自我評價反饋的機會。通過形成性練習、作品評價方式獲得學習反饋,調整學習的起點和路徑。
在利用信息化學習環境和資源進行課程學習時,因對其利用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它分為如下三種基本方式:
?。?)L-about IT方式,即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對象。
(2)L-from IT方式,即把信息技術作為教師教學輔助工具。
?。?)L-with IT方式,即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的認知工具。
四.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和的基本策略
要根據各學科的具體特點(即學科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及教學的對象(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能力與生活經驗等),選擇相應的策略?!罢稀睉撟⒁庖韵掳藗€方面:
1.選擇合適的知識內容。
2.調動多種感觀參與。
3.促進自主探究學習。
4.加強思維能力訓練。
5.重視情感激勵因素。
五.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的評估
1.教學模式是否真正改變。即從以“教”為主的“教師為中心”、“書本為中心”的教學結構,向以“學”為主的“學生為學習主體,教師為教學主導”的方向轉變。真正形成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究的各種教學模式。
2.師生角色是否有明顯的轉換。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主宰者與知識的施與者,而是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組織者、幫助者或學習伙伴;學生不再是被動的“受填灌者”或“接受者”,而是真正成為主動的學習者、主要的參與者。
3.“整合”研究能否凸顯主題?!罢稀钡淖罱K目標是落實素質教育各項任務。因此每個課題組都有“整合”的具體目標。如:有的是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有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有的是研究構建新型教學模式等等。因此,評估“整合”研究的成果,還要看研究過程中是否凸現主題,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當然還要同時評估我們“整合”中所采取的各種策略、途徑、措施和方法是否真正有效。
參考文獻:
[1]江澤民同志在北京師范大學建校10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人民日報
[2]南國農《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幾個理論和實踐問題》電化教育研究
?。ê鲜g陽市龍伏鎮焦橋完?。?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60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