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現代信息技術與物理課堂教學的整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已不再是新鮮事物。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中小學原有的課程結構、教材系統、教學內容都有很大的變化,相應地必然要求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也要隨之轉變。作為中學物理教師,怎樣把現代信息技術與物理課堂教學整合起來,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信息技術的優越性,從而推動整個教學的發展?下面就結合本人在教育教學中的實踐經驗,談談本人對現代信息技術與中學物理課堂教學整合的研究的體會。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物理教學;融合
  一、現代信息技術在課改模式中的應用特點
  教學模式以提高物理課堂效益為目標,現代信息技術在物理教學中使用,能使學生實現視覺、聽覺、思維的有機結合,從而使知識多層次、多角度、直觀形象地展示于學生的面前,這樣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調動學生主動學習,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能夠與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整合,如直觀教學、啟發式教學、愉快教學等,在課堂教學模式中,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運用,有利于啟發學生主動思考,開發學生智力,提高學生多方面能力。
  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讓課堂教學模式具有靈活多變的特點?,F代信息技術在課堂模式中的運用,能夠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取大量的信息,并通過自主學習感受物理的魅力,能夠讓教師的精講與啟發,學生的質疑、問難和討論,更加形象生動、更富啟發性。
  二、現代信息技術在課改模式中的作用與優勢
  顧名思義就是教師“少教”和學生“多學”。為此,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優勢,將文字、數字、圖形、圖像、聲音和視頻動畫等教學資源進行有機結合,改變單一的學習方式,讓學習變得更生動和更有效率。在物理教學課改實踐中,筆者認為在以下教學環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更有效。
  1.運用創設物理學習情境,提高學生興趣,導入課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進學生“多學”。教師在導入新課時,設置新、奇、疑、趣的問題情境,誘發情感,激發學習動機,學生有學習動機,學生的“多學”才有可能實現。例如,教學《杠桿》一節時,將自制(或下載)的Flash課件——阿基米德用足夠長的硬棒撬起地球的假設,教師一邊講解阿基米德的假設,一邊播放視頻。形象直觀、生動有趣的動畫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對學習產生深厚的興趣,學生會思考:地球這么大,撬得起來嗎?如在初中物理“多彩的物質世界”這一章,利用多媒體展示模擬星系運動試驗動畫,再一次將學生帶入充滿神奇色彩和具有無窮魅力的物理世界中,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和學習物理的熱情。教學《聲音的特性》一節時,網絡資源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音頻資源,不同樂器悅耳動聽的音樂和燃放鞭炮的噪聲,讓他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音樂的悅耳動聽,噪聲使人心煩意亂。所有這些,都能刺激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實現學生的“多學”。
  2.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在的課堂教學中,重點難點的突破對教師來說是一大難題,現代信息技術為我們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方法和手段。例如在講“金屬導體中的電流”時,采用多媒體動畫模擬金屬導體中電流通過的情形,使學生明白金屬導體的導電機制——自由電子(負電荷)定向移動形成電流。這樣使原本可能需要大量時間的教學活動變得充滿魅力,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倍增。再如電磁感應的教學,在課堂演示實驗的基礎上,再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模擬閉合電路的部分導體穿過磁場的過程,使學生從動態圖上觀察感應電流的產生。這些教學環節中,現代信息技術起到了常規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作用,突出了教學重點,也突破了難點??梢姡诘恼n堂教學模式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有助于加深學生對一些難點問題的理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考、探索的能力。
  3.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增強物理演示實驗效果。在課堂教學模式中,現代信息技術與物理實驗教學結合,能夠改善演示實驗的效果,優化物理課堂教學。例如:“硫酸銅溶液與清水之間的擴散”實驗,此實驗需要幾天時間才能觀察到較為明顯的變化,不可能當堂完成該實驗,教師可下載實驗視頻資源組織學生觀看,實驗現象更為明顯,節約了課堂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在一些演示實驗中,由于速度較快,學生尤其是在后面的學生看不清過程,運用多媒體技術或用仿生實驗對模擬演示的速度進行控制,教師操作簡單方便,還可任意選擇演示內容及演示時間的長短、次數,使學生對物理實驗的層次及整個物理過程的觀察清晰明了,為提供時間保證,促進課改的順利進行。
  4.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復習課中的成效。例如在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復習時,筆者制作PPT演示文稿,教學時用動畫放映,逐次加入表一中文字及對應的光路圖,這樣不但節省了教師的板書、畫圖的時間,而且教學效果很好,單位時間的教學信息量大大提高。實現了中把學的時間讓給學生,把做的過程歸還學生,盡可能多地給予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
  心理學對大腦接受刺激與記憶率之間的關系研究表明:在學習中視聽并用能顯著提高學習效率。如在學習“凸透鏡成像規律”一節時,如果按照傳統課堂教學方法,既要做到,有要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記住表格中的知識內容,是很困難的。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在講解的過程中放映圖表和光路圖,給予學生多重感官的刺激,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三、現代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整合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1.不能過度依賴多媒體技術。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中越來越普遍,條件好的學校每間教室都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但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普及,在教學中也逐漸顯露出一些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如一些教師上課完全依賴于多媒體技術,扔掉了傳統的教學手段,碰上突然斷電或是計算機出了問題,就手足無措,不知該如何上課。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要注重考慮教學需要和教學條件,應以有助于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和物理規律為指導思想,把握好課件演示的時機和時間長短,科學地將多媒體技術引入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其運載信息量大、媒體豐富多彩、交互性強、傳播速度快等優勢,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多媒體技術在豐富表象、補充文字教材不足方面具有很大作用,但如果我們只是一味“補充”,而不注意“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只依靠畫面去理解語言文字,也就談不上發展想象力,更談不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在進行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的設計時,要注意把握好思維的坡度,引導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讓學生能自主建構終身學習所需要的知識概念體系和能力,真正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讓它能更好地為我們的素質教育服務。
  2.多媒體課件設計要注重實用性
  物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而科學是一種在自然本質的意義上被觀察的,在人為的環境中又常常變得隱蔽不見了的學問。在制作多媒體物理教學課件時,要注重應用性和必要性,凡能讓學生做的實驗,必須讓學生親手做,決不要用課件來取代它。這樣才能使學生動手、動腦的實踐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課堂上如果教師成了課件放映員,學生成了觀眾,這樣的課堂就只是為了教師的“少教”而忽略了學生的“多學”,表面看似乎現代信息技術用得好,用得多,但決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而是另一種形式的“滿堂灌”。因此,課件設計要小而精,要為教師的“少教”——精講、學生的“多學”——自主學習服務。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是為了“少教”并保證學生的“多學”,現代教育技術不排斥傳統的教學方法。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我們應博采眾長,把現代信息技術和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起來,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現代信息技術運用于教學的效果才會彰顯。
  (作者單位:四川省合江縣城關初級中學校)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221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