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農村幼兒園特色課程的實施與經驗分享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農村幼兒園課程建設,要以滿足兒童的興趣和需要讓每一個兒童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發展為基本導向。在實施課程使幼教工作者從在各種教育思潮中隨波逐流,到現在逐漸探索出一條清晰的思路,那就是必須緊緊把握幼教改革的脈搏,貫徹綱要精神依托省編教材,以園為本進行課程建設。
  關鍵詞:農村幼兒園 特色課程 經驗分享
  我們所倡導的農村幼兒園課程建設,應多作農村幼兒園教育本土化問題的研究。根據幼兒的發展需要充分挖掘本土教育資源使主題內容本土化,使課程能體現農村幼兒園課程建設的特色和內涵。
  一、農村幼兒園課程建設
  農村幼兒園課程建設,要以滿足兒童的興趣和需要讓每一個兒童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發展這一基本導向。陳鶴琴先生指出,農村幼兒園應挖掘、利用農村的自然環境進行教育,形成農村特色,從而有效地促進幼兒發展。[1]
  《五大領域》課程曾經是大家很喜愛的教材,然而在農村幼兒園課程建設中,要充分利用一切資源進行課程選擇、課程設計、課程生成,為農村幼兒園幼兒量身定做一套適合他們最近發展區的課程。如今隨著幼兒園課程的生活化、本土化、游戲化的研究的不斷深入,各種課程模式不斷影響和沖擊著我們幼兒園,不同的教材更讓我們眼花繚亂,在實踐和探索中,我們發現照搬莫一種課程模式去進行教學是不利于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實際的。[2]
  在實施課程使幼教工作者從在各種教育思潮中隨波逐流,到現在逐漸探索出一條清晰的思路,那就是必須緊緊把握幼教改革的脈搏,貫徹綱要精神依托省編教材,以園為本進行課程建設。敞開胸懷,有各種新的觀念,不要一味的照搬。我們要以博采眾長為我所用,內化積淀,轉化行為,創新發展,為我所有。
  二、農村幼兒園課程存在的問題及改進
  1.幼兒園和教師對園本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重視程度不夠:開發利用園本課程資源,體現出幼兒園教師明顯缺乏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這種情況下,各種有價值的農村園本課程資源都被浪費,造成了農村幼兒教育的嚴重損失,同時也失去了農村學前教育的本土優勢和應有特色。
  2.農村幼兒園一味教授讀、寫、算,不重視通過農村幼兒園環境設置,園風建設來優化幼兒園的教育環境,教學內容比較單一僵化,嚴重的影響幼兒園教育目標的全面貫徹執行,不利于農村幼兒個性的發展。
  3.教師在實施主題活動課程時,有教學的意識沒有課程的意識:大多重簡單的學科知識傳授單項技能的訓練,忽略了領域間的融合貫通,忽視了幼兒情感能力的培養課程整合能力不強。無論是幼兒園的管理者,還是幼兒教師,對幼兒園課程資源都缺乏正確清楚的認識。
  4.追隨新編,教材常換常新,教師無所適從;農村幼兒園所選用的教材,其中的內容脫離農村幼兒生活的實際。一個幼兒園往往同時用好幾套教材,教材經常更換,教師也跟著教材團團轉,如此下來教師只能永遠跟著教材走,而不能真正領悟到教材所蘊涵的課程實質。教師的教學反思也流于形式,對發現的問題缺乏有效分析和改進。
  5.課程評價依然重結果輕過程:雖然新課改認為課程評價應該一改過去的更多的去關注教育目標的完成度,而忽視了幼兒的個體差異性。
  6.偏重社會和家長的使命:為追求幼兒升園率,幼兒園迎合家長的需要開設漢語拼音教學,這往往與幼兒的實際需要脫節。
  三、立足實際,幼兒園課程特色化
  根據我園地處農村的優勢,一直以來,我們的教學內容立足教材內容的同時,利用農村幼兒園的優勢,從實際情況出發,不斷深入挖掘,提煉辦園理念,制定適合農村幼兒發展的特色課程。結合本園的實際,我們開辟了種植園地。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季節特征,班班規劃種植。教師和孩子們一起播種了豆角、西紅柿、黃瓜、蔥、紅薯、土豆、花生等,體驗種植的不同,鼓勵幼兒用眼睛看,用手觸摸,用鼻子聞,讓幼兒了解蔬菜、農作物的生長特性,了解其生長環境及生長過程,并引導幼兒做好觀察記錄。一年四季孩子們都會有自己辛勤的勞動,當然也會有豐富的收獲,這個過程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勞動的艱辛、收獲的快樂,有利的促進了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我園在課程設置上緊緊圍繞農村資源優勢,進行了有效的探索與實踐,以季節為一個大主題活動,充分利用農村自然條件開展主題活動,組織教育內容,這是農村開展主題活動的一個特色,在以春夏秋冬為線索的四個小主題活動中,如多彩的秋天,你認識花卉植物動物為主,設置了相關活動,帶幼兒到大自然中采集樹葉野花,觀察農民勞動收割的情景,讓幼兒在大自然中學習呢知識陶冶情操,充分體現幼兒對什么感興趣,教師就教什么,體現了教為學服務的主張,讓幼兒通過親身感受體驗,在開放的主題活動中學會知識,提高技能,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為幼兒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在研究中我們開展了“找春天”“秋天里”“下雪了”等主題活動。在教育活動中更加注重孩子的感官讓孩子走出幼兒園來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去采摘、去觸摸、去嘗試、去探索、去發現。如用我們親自采摘的野花野菜進行藝術插花;用柳條編草帽、花環、長辮;用玉米皮編織草墊;用棉花、棉殼進行粘貼;用玉米、大豆、高粱、南瓜、葫蘆等裝扮我們的小超市和綠色長廊。
  我們在活動區中創設相應的特色區域。如:小班創設的《農家樂》、《樂陶陶》;中班的繩編《巧手坊》、大二班的《樂在棋中》,這些區域的創設貼近幼兒的生活,是我們幼兒園的特色。
  農村有著豐富的自然和社會資源,巧用這些鄉土資源,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進行教育,使它們成為幼兒成長過程中的財富。親近自然,擁抱社會,讓農村幼兒課程散發“農”味,這是我們幼兒園永恒的主題,也是我們農村幼兒園的共同追求。
  農村幼兒園課程建設,還需要我們在教育目標內容方法和評價上逐步的進行完善,并根據新時代的需求和綱要精神不斷改進賦予它活力。農村幼兒園課程建設是十分辛苦的工作需要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要不浮不躁,知難而進,潛心研究,從而深度地推進農村幼兒園課程改革建設。讓我們一起用智慧來進行農村幼兒園課程建設,讓農村幼兒園課程建設更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吧!
  參考文獻
  [1]沙迎迎.對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研究[J].亞太教育,2015,(24):14.
  [2]馮曉霞.以活動理論為基礎建構幼兒園課程[J].學前教育研究,1997,(0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730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