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促進數學教學與人格教育的和諧發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新課標指出:“結合數學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是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可見,數學教學不僅是教授知識技能的過程,還是實現學生素質教育,道德培育的過程,而人格教育作為德育工作的基礎和根本,更貫穿于數學教育的全過程。
  關鍵詞:數學教學 人格教育 和諧發展
  小學是人格塑造的重要階段,本文將就小學數學教育中如何實現人格教育提出建議。
  數學教育除了傳授數學知識和方法外,還應擔負起人格教育的任務。車爾尼羅夫斯基說過,要使人成為真正有教養的人,必須具備三種品質:淵博的知識、思維的習慣和高尚的情操。數學是具有純粹的理性與完滿嚴謹形式的真善美事物,數學中蘊涵著使人首先優化,促使美德生成的力量。實踐證明,只有把技術、文化、人格三位一體統一于科學文化這一范疇,才能真正使數學教育的技術性功能和文化素質教育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因此,我們應注重數學教育與人格培養的和諧統一,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一、激發情感,培養意志型人格
  情感是指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應,是人對現實的對象和現象是否適合人的需要和社會需求而產生的心理體驗。
  首先,要讓學生掌握自我培養數學學習情感的方法。其次,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自信心的樹立是培養學生數學學習情感的一個主要途徑之一,它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學生的自信心一旦形成,它的影響比外在力量干預的影響會更持久、更重要,會更有力地推動其對數學的學習。意志型人格的培養,一要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目標。目標愈高尚,愈能形成深刻而持久的學習動力,產生的意志力也愈大,也是形成數學學習意志品質的思想基礎。有了這種人格品質,學生必然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起和求知欲。二要培養學生不屈不撓的精神。學會去經受挫折、失敗,進而激發和促進意志品質的養成。三要培養學生追求本真的科學態度。避免在數學認知活動中盲從、輕率和消極。四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二、展示自我,培養主動型人格
  主動型人格主要表現為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喜歡主動、獨立地去學習數學知識,不容易被困難嚇倒,敢于質疑,勤于思考、張揚個性等,這是一種可貴的人格品質。因此,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創設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動手、動腦、動口,讓全體學生都能自始至終、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探索新知的過程中去。人格教育屬于思想文化教育的范疇,講究潛移默化,不是一朝之功,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的時候,不能急于求成,尤其是小學生身心發展還不成熟,接受能力有限,教師必須參照兒童心理發展階段性特征,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利用滲透的方法,從學習態度出發,從學習習慣著手,以學習品質為目標,在數學學習的全過程里逐漸塑造學生人格。
  1.重視動手操作,讓學生在活動中展示自我。
  教學中,教師要突出操作過程,創造條件,讓學生人人動手,按要求進行操作。在操作中充分感知,形成表象。觀察、比較,探索規律。
  2.組織討論,讓學生在多向交流中展示自我。
  討論能集思廣益,既有利于學生的主動參與,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充分表現的機會,又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
  主動型人格體現人的個性。沒有個性,就顯得缺乏靈氣,考慮問題沒有獨特的見解。數學教育中要營造一個得以自由發展的寬松氣氛,對有獨到見解要大力表揚,只有這樣,學生的個性才能被充分認可與發展,奮進的火花才會迸發,使學生自覺形成主動型的人格。
  三、自主探索,培養思考型人格
  思考型人格表現為:喜歡獨立自覺地思考問題,愛用審視的眼光看待事物,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敢于標新立異,積極努力地探索未知,它反映了思維的深度及對事物特征的把握程度,是鑒別一個人創新能力的重要標志。自主探索是培養思考型人格的重要手段,它通過猜測、實驗、驗證和推理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自主地發現對象的某些特征或其他對象的區別和聯系。
  思考型人格品質的形成靠學生自己去“悟”、去“做”、去“經歷”、去“體驗”。就要求學生通過自主探索來培養思考型人格品質。
  四、合作學習,培養容納型人格
  容納型人格,表現為學生具有一種兼容并蓄、寬容大度的態度,相互信任、互動配合,對事不存在偏見,能接受自己的一切(包括好與壞),正視自己的缺點,也能接受別人的意見,尊重他人的成果,它是當今學習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人格品質。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組織作用極為重要,否則,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學生交流、爭執,課堂有時處于無序狀態,這時,教師充當的角色既是參與者又是合作者。堅持不懈地引導學生掌握合作學習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如何糾正他人的錯誤,如何汲取他人的長處,如何歸納眾的的意見等,從而提高合作學習效率。這種潛移默化的容納型人格品質的培養,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已成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它強調合作時的優勢互補、相互支持、配合信任、接受分工、積極態度,完美形成合作學習與容納型人格的和諧統一。
  俗話說:“獨學而無友”,小學數學教師應有意識的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讓學生在合作中互相幫助,共同進步,這對學生的人際交往大有裨益。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習小組來實現這個目的,小組中分工協作或者集思廣益,個人智慧與集體智慧相融合。
  五、延伸思維,培養靈活型人格
  靈活型人格主要表現為反應敏捷,處事靈活,思維容量大,易于接受新事物,善于隨機應變,能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思維的靈活性是指思維活動的智力靈活程度,一是思維起點靈活;二是思維過程靈活;三是概括——遷移能力強;四是善于組合分析,伸縮性大;五是思維的結果不僅有量的區別,而且有質的區別。
  教育家裴斯泰洛認為:“教育的主要任務,不是積累知識,而是發展思維?!痹跀祵W課上,學生能敢于提高、敢于質疑,形成“富于思考、勇于挑戰、敢于表達”的質疑品質。教師要把學生提出的思維含量較高的問題,成功誘導,促使學生深入地探究,延伸思維,激發學生創新的興起。
  總之,思維的靈活性是創新的基礎,靈活型人格的培養有利于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增強。兩者的和諧統一,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和創新素質的不斷提升。人格教育貫穿教育活動的始終,關系到所有學科,數學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應該在教育實踐中貫徹人格教育,在教學活動的點滴中積累經驗,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階段性特點,用對方法,做好學生的人格教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791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