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創環境下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新策略闡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近年來,隨著高校畢業的人數越來越多,就業的形式越來越緊張。在這樣的背景下,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就顯得尤為必要。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也應如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積極優化并改進教學的策略,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促使學生更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接下來,本文就探究雙創環境下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新策略,以供相關教師參考。
雙創環境 高職藝術設計專業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8.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9)01-0188-01
當前,我國的經濟已經步入到發展的新常態,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因此,培養學生的“雙創”能力就成為當前高校、職業學院教育的主要目標。高職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承擔著為社會各行業培育美術設計人才的重任,設計不僅需要創造能力,還需要創新思維,因此,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樹立培養學生“雙創”能力的教育思維,不斷優化、改進教學的策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他們未來的發展。
1.運用綜合性的教學方法
在雙創環境下,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師在開展課程教學活動時,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書本上的知識,還要結合學生們熟悉的生活實例,為學生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在教學情境中運用綜合性的教學方法,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審美情操,拓展他們的思路,幫助他們樹立設計的風格,從而有效培養他們的雙創能力。
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例如在素描石膏頭像時,教師就必須向學生明確如何觀察石膏作品的結構:先從全局的層面細致分析石膏頭像大致的構造,然后觀察作品的眼部、鼻子以及口唇部位的細節,這樣才能有效把握整體和細節,從而為畫出一幅優秀的素描作品奠定基礎。其次,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分析石膏作品整體的比例,考慮如何排線,接著學會如何調節素描作品的明暗,以提升作品的立體感和層次感,從而提高素描作品的視覺效果。在靜物素描練習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逐漸引導學生開展真人素描。
2.借助色彩應用教學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色彩應用教學也是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的必修課程,這門課程不僅能促使學生掌握色彩的調配和搭配,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他們的藝術靈感。對于藝術設計專業的美術作品而言,色彩是該美術作品的靈魂與核心所在,經過精心設計并搭配出來的色彩,能夠精確展現出實物與作者的抽象思維,并表達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提高該作品的藝術價值。因此,在雙創環境下,教師在開展色彩應用教學時,應傳授給學生色彩的應用與搭配的知識,并積極開展實踐教學,引導學生將理論運用到實踐當中,從而利用這門課程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他們綜合素質與能力的發展。
3.積極采用合作學習的策略
美術理論知識學習的過程比較枯燥,同時,將理論運用到實踐的過程也比較乏味。在雙創環境下,為了培養并提高學生對于藝術設計學習、研究和實踐的興趣,教師應積極采用合作學習的策略,讓學生們在合作學習中交流探討,并互相督促、互相鼓勵,這樣不僅能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激發并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還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和素質的發展。在實際操作中,教師首先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然后科學、合理地把學生們劃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引導他們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在組內分工合作,交流探討,在群策群力下,引發學生的頭腦風暴,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然后引導學生們在實踐中互相督促,互相鼓勵,這樣能促使他們更快地投入到學習的狀態,掌握藝術設計的技巧,從而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
4.積極開展綜合實踐教學
在雙創環境下,高職學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還必須就開展綜合實踐教學,通過綜合實踐教學,引導學生將學習的理論知識內化、遷移,形成自身的知識體系,提升他們的藝術審美能力和繪畫的技巧,同時,通過綜合實踐教學,還能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為此,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師,應主動與該校的合作企業或者是社會上其他的藝術設計公司、繪畫工作室進行聯系,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綜合實踐機會,并借助綜合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同時培養他們的創業能力,使他們在畢業以后能夠擁有更好的發展。
5.結束語
總上所述,當前我國的經濟已經步入到發展的新常態,在新常態下,社會需要具有“雙創”能力的人才,因此,當錢的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應轉變教學觀念,樹立培養學生“雙創”能力的思維,不斷優化并改進教學的策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造能力,并增強他們的創業能力,從而增強他們的綜合素質與能力,促進他們未來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解薈霖.“雙創”視野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研究[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25-27.
[2]周嫄.“雙創”導向下高職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途徑探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3):162-16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0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