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利用校本資源培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當前我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迎來了一定程度的變化。本文以如何利用校本資源為研究對象,剖析了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開展的難點,淺談了一些關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一些看法,為后續道德與法治課改提供一定的建議。
  利用 校本資源 社會主義 核心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06-0002-02
  校本資源,顧名思義,即充分結合學校內軟硬件資源開展實施課程教學,對于充分利用校內教學資源優勢,深入挖掘校內教學資源,提升學生學習成績,培養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結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實際情況,分析在培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中如何充分利用當前校本資源,為增強學生們社會主義核心觀念,樹立學生社會主義意識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建議。
  1.如何培育利用校本資源
  (1)通過創新的方式發掘校本資源
  校本資源的發掘可以以創新的方式進行,可以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做出火焰式表演、采用實驗方式探究太空行走的體驗以及改進教材教學方式等等。學校應該動員教師提升創新意識,以創新的精神開展初中道德和法治課程教學,深入挖掘課本的教材資源,結合學生個體實際需要,鼓勵教師課堂教學方式方法創新,培育學生創新意識,提升學生協作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與傳統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方式不同的是,當前已不能完全按照過去的模式來開展教學,必須在利用過去校本資源的基礎上,深入結合互聯網信息技術,以創新的精神開展教學,改變過去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和方法。學校按照固定的周期,以教研組的形式組織審核教學創新模式,探討如何利用校本資源開展教學活動。通過創新的方式開展教學,可以培育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教師以創新形式完善校本資源,將教材課程統籌協調安排,發掘更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和方法,讓學生們更好的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
  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2)發掘學校特色,明確學校定位
  當前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面臨著較多的問題,但是鑒于這門學科在初中學生成長教育過程中的不可或缺性,必須在挖掘學校校本資源特色入手,從而使得這門學科更容易為學生接受,也是順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在我國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大多注重于成績,在課堂講授過程中以書本教材為主,難以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新課改的教學方式方法革新背景下,教師必須摒棄傳統的教條式教學方式方法,發掘學校學科特色,培養學生多方面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多參與社會實踐,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這就要求學校必須及時挖掘自身特色,在課程設置和安排上做到科學合理,重視學校自身特色課程建設,以教材為媒介搭建起學校和學生直接溝通聯系的橋梁。從而滿足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需要,讓學生勇于實踐和探索,以學校特色為著力點,梳理學校的發展脈絡,感受學校的文化氛圍,增加自身的文化修養,努力為國家培養有用人才。學校也要從自身軟硬件設施入手,科學規范自身管理模式,深入發掘自身文化特色,提升校園學習氛圍,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校園學習環境。
  2.利用校本資源培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途徑分析
 ?。?)增強師生間的互動,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融洽的師生關系下,學生會更加投入地融入到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當中,初中道德與法治是道德法治學習的起步階段,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將相對枯燥的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在融洽的師生關系下展開講解,有利于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與之相反的是,如果師生關系不夠融洽,學生會害怕教師,甚至對道德與法治課程也會帶有反感,那么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趣味性也就無從談起。以人教版八年級教材“師友結伴同行”這一課為例,教師可以組織與學生結隊出行活動,踏春、秋游等等,加強師生間課外活動的聯系,強化學生們集體生活觀念,培育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的理念,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讓學生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融洽的師生關系可以讓這一課的教學更加容易,學生們也容易結合自身所處的師生關系對課本的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此外,融洽的師生關系需要教師更多的情感投入,讓學生們感知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愛,在理性的教學過程中融入一定的個人感情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投入到學習中來,對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結合時政熱點,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
  道德與法治課程本身帶有一定的社會屬性,這就需要道德與法治教師對時政熱點有較強的敏銳性和深刻的洞察力。道德與法治教學與時政熱點的結合,為學生們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學習提供了與社會實際結合的紐帶。道德與法治教師們通過將社會時政熱點與書本課程的知識點融匯起來,激發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學生感知到自身在社會中的存在價值。以人教版道德與法治課本“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一課為例,可以結合社會中遵守規則的熱點新聞,給學生講解遵守規則帶來的便利性,以及破壞社會規則帶來的危害,讓學生們深層次的感知遵守各項規則的必要,要養成遵守規則的良好習慣,在遇見不遵守規則的事情要想辦法制止,從小養成維護規則的責任感。通過與社會時政熱點的結合,學生們可具象的感知書本知識,從而從生活中感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結合學生實際水平,創新教學方法
  初中學生大多處于青春發育時期,心智尚未健全成熟。教師必須深入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隨時掌握學生知識的接受水平,這也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基本要求。只有制定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計劃,才能更容易的被他們理解和接受。例如,七年級課程“享受學習”一課中,教師們可以要求學生從實際出發,組織起關于“享受學習”的主題討論,讓學生對學習的方式方法闡述自己的觀點,也可以結合教師制定的教學計劃提出自己的看法。通過組織“享受學習”的主題討論,讓學生們暢所欲言的表達自身對學習的觀點和看法,從而提高學生們的道德與法治學習參與性。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上,教師應以教材為核心,深入挖掘教材的內容,以親身經歷講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念和內涵。初中道德與法治知識相對比較系統,理論知識比較多,教師可以采用PPT、影音播放的形式選取社會典型案例給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具象的感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的內涵,樹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行為準則的意識。
  (4)充分發掘校本資源,組織團體活動
  初中校園環境大都環境宜人,適合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組織各類團體活動有利于學生價值觀的養成,讓學生安心的學習和成長。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團體活動結合起來,在學生積極參與團體活動的過程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受到感化教育,對于自身的學習興趣提升也大有幫助。比如,可以開展五四紀念朗誦詩會、紅歌演唱比賽、團體籃球賽、校園排球賽等,學生參與校本資源為基礎的課程活動,可以了解書本知識的來歷和背景,提升學生們學習的參與性和師生間的互動聯系,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此外,可以結合學校校本資源組織開展團體活動,不僅局限于校內,還可以號召學生們多參與社區活動,利用好家庭和社區資源,讓學生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動,培養自身社會意識,比如,社區法律宣傳活動、社區公益醫療活動,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了解明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念,在團體活動中加強學生之間合作意識,協作能力,對于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綜合素質的提升也有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為加強初中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質方面的引導,必須注重道德和法治課程的設計,在課程準備的過程中要細致的進行情感投入,將道德與法治的課程準備工作做到實處,培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全面提高初中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質,為培養學生們全面綜合的素質打好基礎,使得學生更符合社會主義發展需要,為祖國培養合格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張雅南.內化于心外顯于行--培育校本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與思考[J].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5(8):13-15
  [2]肖影玲.移動互聯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化[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S2):51
  [3]商立媛.論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J].求知導刊,2016(18).7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88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