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想閱讀,享悅讀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閱讀是一場美麗的遇見,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文化素養和內在的底蘊。讀書可以讓一個人變得充實,變得自信,讓我們增長見識的同時也改變著我們的氣質。杜甫也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睍x多了,文章自然就會寫了。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關鍵詞】小學生;想閱讀;享悅讀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一個人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迸囵B閱讀習慣,當孩子愛上閱讀,他將同時學會愛的方式,他會懂得愛自己、愛他人、愛生命、愛世界。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想閱讀,在閱讀中享悅讀呢?
一、激發閱讀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故事人人愛聽,筆者充分發揮故事的懸念,誘發學生主動去閱讀。一個黃色頭發,戴著一副寬邊黑色大眼鏡的男孩,拿著一根神奇的魔法棒,隨時把你帶進一個神奇的魔法世界……他是誰?他就是那個神奇的小魔法師——哈利波特。他從一歲到十一歲由刻薄的姨媽和姨父撫養長大。在他十一歲生日的那天,他十分驚訝地發現自己是個巫師,當他對自己的身世知道得越來越多時,他與伏地魔的斗爭也越來越強烈……想知道他是如何與邪惡抗爭的嗎?那就讀一讀《哈利·波特》吧!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只能用兩個字來表達——“神奇”。而筆者在閱讀時,也隨之掉入了一個魔法的時空……隨著老師的聲情并茂,娓娓渲講,學生個個凝神屏氣,如饑似渴地想一聽為快。學生被扣人心懸的故事情節激起了濃厚的興趣,有的要求筆者把故事講完,有的問借書,在哪里可以買?當他們知道書中的故事是那么有趣的,只聽老師講是不過癮的,水到渠成地就想閱讀了。
二、營造閱讀氛圍
俗話說:“環境造就人。”可見環境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是多么的重要。古時候有孟母三遷之說,成語也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焙玫拈喿x環境可以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為此,筆者在班級環境的布置中創建了班級圖書角。為了給學生創造閱讀的條件,讓學生有更多的讀書機會,筆者讓他們在家里帶一本或幾本自己喜愛的圖書,存放在班級的圖書角里,讓每位學生都可以借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閱讀的平臺。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每周評選“閱讀之星”。筆者還利用班級墻報、學習樂園等,讓學生交流從課外閱讀中獲取的最新信息;召開“故事會”,讓學生講自己感到“最有趣”“最難忘”的故事。我還開展了班級的讀書節活動:1.“讀書交流會”。四人小組共同閱讀一本書籍,在小組內各自先說說自己的體會或感受,最后派代表交流。最終選出《十佳推薦書目》;2.“課外閱讀知識競賽”。通過游戲的方式來完成。最終選出一、二、三等獎。看看誰讀書讀得認真;3.《我的讀后感》學生閱讀完一個篇章、一個故事或一本書,把悟出的道理或啟發用手抄報或讀書卡的形式寫下來;4.競爭“讀書大王”。在讀書節期間,書目讀得多、閱讀時間長的學生將評為讀書節最高榮譽:“讀書大王”。這樣,既能激發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又能有效地訓練閱讀的意志。通過舉辦各種類型的讀書活動,在學生中掀起了一股讀書的熱潮。
三、保證閱讀時間
要想讓學生愛上閱讀,筆者充分給學生閱讀的時間,盡量減少書面上的作業,增加閱讀量,為學生的閱讀提供空間和時間。筆者的班級閱讀時間是這樣安排的,早晨7:50—8:00,是享閱讀的時間,十分鐘雖短,卻十分寶貴,在這十分鐘內學生可以用一兩句簡單的話說說昨晚的讀書情況,給你怎樣的感受。中午12:10—12:25午讀,筆者班上的全部學生都在學校吃飯,為了避免學生午餐后到操場去追跑,筆者讓學生在班里安靜地進行閱讀,可以是同位閱讀,也可以找自己的好友一起閱讀。為了給學生騰出充足的閱讀時間,定每周二下午最后一節為閱讀課,讓學生有真正屬于自己的課余時間,從而有功夫去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除此之外,筆者還利用每天的課前三分鐘讓學生(按學號輪著進行)用簡短的話語向同學們推薦一篇課外讀物,努力營造一種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書好讀的氛圍,既分享了收獲,開闊了視野,又鍛煉了說話的表達能力。
四、指導閱讀筆記
課外閱讀關鍵在于堅持,學生畢竟是孩子,讓他們持之以恒地自覺融入書海中,確實不容易,為此筆者鼓勵學生勤做筆記。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不動筆墨不讀書。”通過指導學生用“讀、思、圈、議”來完成對閱讀內容的理解,筆者發揮摘抄的作用,利用文體課,讓學生自由閱讀,選出好詞佳句,名言警句,優美篇章抄錄在摘抄本上,并鼓勵學生美化自己的摘抄本,可以在本子上配上插圖或作適當地點綴。在摘抄的過程中,筆者還注重教學生要對知識進行歸類與分類,告訴學生閱讀的文本有寫人類、敘事類、寫景類、狀物類、抒情類、議論類,以達到閱讀的效果。如寫人這一類的又可細分為:外貌的描寫、語言的描寫、動作的描寫、神態的描寫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抒情類有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寓情于景。筆者還讓學生從了解作者、內容簡介、摘抄精彩片斷、寫讀后感、記錄閱讀中的疑難等方面去積累寫作素材,達到讀有所思、讀有所獲。在指導學生做閱讀筆記的過程中,筆者還提供多種機會讓學生及時輸出信息、運用知識,展示成果,“制作閱讀小報”,好書推薦、閱讀名言、心情故事等等,選出“十佳小報”。
總之,課外閱讀,要注意學生興趣的培養和鼓勵,注意方法的指導,并重視閱讀的效果,給予正面的引導,讓閱讀成為學生學習的一種習慣。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筆者要追趕時代,超越課堂,給學生撐起一片多彩的課外閱讀空間,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地遨翔,幸福地成長。讓學生真正做到想閱讀,享閱讀吧!
參考文獻:
[1]彭麗華.讓課外閱讀真正“讀”起來,小學中年級學生課外閱讀指導之我見[J].新課程(小學版),2010(01).
[2]安雪霞,胡興強.讓孩子在閱讀中真正“悅讀”起來[J].課外閱讀,2013(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9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