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活用視頻資源,提升物理實驗教學效果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可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但并不是有充足器材讓學生動手操作就一定可提高實驗課的效果。我認為只有掌控好課堂,活化、利用好課程資源,才能更好地提高物理課堂效果。
  【關鍵詞】物理實驗;教學效果;實驗視頻;學習興趣
  前段時間聽了一節八年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實驗課,上課的是一位有十年從教經驗的年青教師,在簡單介紹了實驗器材和要求后,以同桌的兩同學為一組,開始動手實驗,老師巡查指導。我留意觀察學生操作,發現有幾個組同學操作比較快,能按實驗要求順利完成。同時,也有很多組同學舉手向教師求助,老師忙不過來。十多分鐘后,還是有一半左右同學未能完成實驗。我了解到的情況是這些同學不知道要干什么,要怎樣做,只憑著好奇漫無目的地玩器材。顯然,這節課未能達到預期目標,課堂自然就低效了。這種情況在初中實驗課中較為常見,特別是鄉鎮中學因學生物理基礎薄弱、動手能力差情況更為嚴重。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可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但也不是有充足器材讓學生動手操作就一定可提高實驗課的效果。我認為只有掌控好課堂,活化、利用好課程資源,才能更好地提高物理課堂效果。在這里我想談談物理實驗視頻在物理課堂的一些有效運用。
  一、示范引領,使學生快速了解實驗操作流程
  發達的互聯網技術為我們教學提供了豐富學科教學資源,我們可以很輕松地找到課堂實驗相應的視頻或模擬實驗,如果用來替代學生動手實驗當然大錯特錯,但不加以有效利用也不對。在一些較復雜的學生分組實驗課中,先觀看實驗視頻,可使學生快速了解實驗操作流程。如上述《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課,八年級學生接觸物理實驗時間不長,對光具座操作不悉,這時可先播放教材配的實驗視頻,使學生認識實驗器材,建立對實驗操作初步整體印象,這對基礎薄弱動手能力差的學生由為重要;提出實驗目的,使學生明確我要做什么?我如何去做?之后才放手讓學生去實驗,可以事半功倍,從而在時間使用、實驗任務的完成、課堂目標的達成等都可以得到理想效果,老師也不再分身無術了。利用媒體播放實驗視頻的直觀效果要比老師在講臺上的示范強很多呢。那么學生實驗會不會變成學生簡單的模仿,削弱了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培養作用,失去了探索創新的功能呢?不會,任何技能的學習都是循序漸進的,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有方向會操作能力就自然會提高,試想連基本都不會何來創新?而現階段初中各科目課時安排是很緊張的,每一節課都有各自目標與任務,在規模學校因班級多,實驗室的使用編排很緊奏,假如某班學生未能在計劃時間完成相關實驗,就很難再安排時間補回的,師生都難抽出這個時間。所以想方設法提高課堂實效達成課堂目標才是根本。
  二、再現實驗操作過程與現象,為分析和總結提供真情實景
  通常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時老師會巡查了解學生實驗操作情況,指導學生實驗,并解答一些疑難問題,糾正出現的錯誤。然而這時候老師只是一個人,而實驗小組卻是十幾個至二十幾個不等,對各小組提問題分身無術,一些小組實驗情況和錯誤就會因未被發現而得不到及時糾正。如果能重現實驗過程,使到我們在實驗小結時能系統地、有針對將一些實驗情況再現,引導學生觀察分析,不但解決疑難,糾正操作錯誤,學生才真正系統地掌握實驗,提高實驗能力?,F階段我們還沒有實驗課堂實錄,這需要技術支持,老師也沒這么多時間查看各小組實驗錄像,這時可利用實驗視頻,通過暫停與回放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觀實驗操作細節與現象,對實驗要領進行強調,對經常出現的錯誤進行分析,這樣一來就很好的彌補分組實驗的缺陷與不足。例如,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我們通過設計在實驗小結時播放實驗視頻,針對以下問題暫停,提出來讓學生思考與討論:①如果不調節蠟燭、凸透鏡、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會出現什么現象?(光屏比較小,像偏高或偏低超出光屏時難找到像)你如何調?②蠟燭從遠處向凸透鏡移近,像的變化有什么規律?光屏移動有何規律?③蠟燭在2F處時成像有什么特點?④蠟燭在F處時不能成像(折射后變成平衡光);⑤你如何理解倒立的像?除上下倒立外,左右會顛倒嗎?結合學生記錄的凸透鏡成像情況分析,可全面加深與鞏固學生對實驗的理解,提高實驗課的效果。
  三、快速創設實驗情景,有效拓展實驗,激發創新思維
  拓展實驗能夠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在日常實驗教學中,很多老師只是著眼于學生完成既定實驗內容,怱略對實驗外延的思考與拓展,久而久之學生思維受到束縛,創新思維能力得不到培養。利用實驗視頻可快速有效創設實驗情景,引導學生對實驗進一步的拓展,不但可能加深學生對原理的理解,進一步熟練實驗操作,還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如《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小結時,觀看凸透鏡成像視頻,提出問題:①凸透鏡成像跟鏡的形狀、大小有無關系?你如何進行探究?(啟發用三角形、星形等紙板將凸透鏡一部分檔住,觀察成像情況。)②分析焦距相同大小不同(指直徑)凸透鏡成像情況(像相同,光暗不一樣)。這樣就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凸透鏡成像的認識。又例如在《探究串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實驗中,運用視頻創設實驗情景,向學生拋出問題:①在器材充足情況下,如何改進實驗?(用三個電壓表同時測量,見圖一)②用導線將一小燈泡(如L1,見圖二)短路會發生什么現象?③如果其中一燈燒了(如L1,見圖三)又會發生什么現象?然后可讓學生進一步實驗探究。這樣既可加深學生對電路局部短路、開路的認識,提高實驗操作能力,還能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進一步提高實驗課堂效果,可謂一舉多得。
  四、在中考復習中通過實驗回放,提高復習效率
  九年級的中考復習,對于物理科來說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實驗內容在考題中所占分數很多,對實驗專題的全面了解、理解掌握至關重要。如何讓學生構建一個立體三維的知識體系,使學生較為輕松有效地復好實驗題?心理學家特雷齊勒通過心理學實驗證實,人們一般只能記住自己閱讀內容的10%,聽到內容的20%,看到內容的30%,同時聽到和看到內容的50%,交流過程中自己所說內容的70%。由此可見,在教學過程中將視聽的雙重作用有效結合起來,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形成自己的理解并反饋出來,對于記住所學知識將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考復習我們不可能把每一個實驗重做一次,但可通過實驗視頻觀看,使學生迅速回憶起實驗相關信息,對實驗內容在腦中形成清晰印象,再通過“練”與“講”多維度的結合,使到學生牢牢記住復習內容,從而提高實驗題復習效果。
  總之,實驗視頻作為課程資源,科學合理加以利用能有效提高教學效果,縮短了教學時間,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如果我們平時能有針對性地將一些實驗錯誤操作錄制下來制成視頻或微課用到課堂教學中,實現視頻媒體與學生的互動,可使到課堂教學活動更具生動性,教學環境更富真實性,教學事件更富啟發性,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效地提升物理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粵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九年級上冊[M].廣東教育出版社.
  [2]楊大鳳.淺談課堂教學中視頻案例的應用.2007,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922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