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知恩于心,感恩于行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之前媒體有這樣的兩則報道:一則是在蘋果手機的專柜前,女兒拉著父親要買蘋果手機。高昂的價格顯然已經超出了父親所承受的范圍,女兒竟躺到了馬路中間要挾父親。最終,父親妥協了,進商場買了手機。走出來時,女兒一臉的興奮,父親則是一臉的頹廢。另一則是湖北5名貧困大學生,受資助二年多,沒有一句感謝的話,更沒有給資助者打過一次電話或者寫過一封信,5名受助大學生缺乏起碼的感恩之心,不懂知恩圖報,讓資助者寒心。當今,青少年感恩意識淡薄,不懂得關愛他人、尊重師長、孝敬父母,他們以自己為中心,自私、冷漠,有的連最起碼的做人道德都沒有,這是當今教育存在的一個嚴重的問題。
  究其原因有:青少年中獨生子女居多,在家中備受長輩們溺愛,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養成孩子只懂索取不思回報的習慣,感恩教育缺失。另外社會上一些不健康的思想也嚴重影響著青少年的價值觀,感恩情愫缺失。育人德為首,感恩當為先。在對學生的感恩教育中,要讓家庭、學校、社會三者聯動起來,形成合力。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開展有效的感恩教育。
  一、營造校園氛圍,熏陶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要有效果,首先必須創設良好的教育氛圍和校園環境。 我們主要通過校園的文化建設和人文環境建設營造感恩氛圍,校園環境的精心布置會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做到“無聲潤物三春雨,有心護花二月風”。利用學校走廊、教室墻壁掛上大量的感恩名言,如,“知恩圖報”“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樹后人乘涼”“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等等,學生每天在這樣的環境中,讀讀背背,耳聞目染。同時我們還利用紅領巾廣播臺定期播出名人感恩故事,利用國旗下的講話,做專題的感恩教育宣傳,對孩子們進行感恩熏陶,逐步培養感恩意識。在學校的開放書吧、教室的圖書角,增設了很多古今中外有關感恩的書籍,讓孩子們閱讀交流,孩子們在閱讀的同時,為書籍中的人物、故事所感動,提升他們對感恩的認識。并讓孩子們把閱讀后的感想寫下來、記下來,并裝訂成冊在班里傳閱。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明白了道理,獲得了感悟。
  二、以品德課為主渠道,實施感恩教育
  思想品德課是學校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陣地,更是進行感恩教育的主渠道。根據《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新編寫的人教版《道德與社會》,教材不再只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獲得,更是關注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學會怎樣做人、做事。教材也關注了各個方向道德教育的整合,體現了“綜合課程”的特點,而感恩教育更是占了教材很大的比例,教材中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誠信教育、艱苦奮斗教育、金錢教育、孝順教育等內容都很好地切入了感恩教育。
  作為教師,在小學思想課中,應充分運用好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成分,要把相關感恩的內容進歸納、整理,并把這些內容作為切入點,在課堂上采取主題討論、集體游戲等多種學生喜歡的形式,引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欲望,讓他們自己獲得體驗和感悟。
  例如,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我們生活的地方”,教材讓學生在感受家鄉美麗山水的同時,了解和接受自己家鄉的傳統文化,產生對家鄉的認同感與自豪感,知道是家鄉的鄉土、鄉親養育了自己,要懂得感恩生我養我的家鄉。三年級上冊“家是溫暖的地方”這一單元,教材分別從父母多愛我、爸爸媽媽在我心中、家庭的記憶這幾方面,引導學生體會父母、家庭的愛,感受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的關懷,并讓學生學會用恰當的方式去表達對父母、家人的感激、尊敬和關心。同時還要教育學生,老師是我們的再生父母,為了我們嘔心瀝血,默默付出,要懂得尊重和感激自己的老師。五年級下冊“我們的地球村”中,告訴我們地球是人類的母親,激發學生產生對地球的感恩之情,幫助學生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此外,我們可以通過開展學國情、知國情學習,告訴學生,我們還應該感謝我們的祖國,感謝黨和人民,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讓感恩教育從小家升華到大家。
  三、挖掘學科育人因素,滲透感恩教育
  對學生開展感恩教育,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渠道,就是學科滲透。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明確教育目標,通過挖掘語文、數學、音樂、美術、體育等學科的相關育人因素,用滲透的方法整合和優化,將學科中有關感恩的素材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學生在學習中感悟感恩的豐厚內涵,有目的地寓德育于課程教學之中。
  例如,語文老師在課堂或課后有目的地選用名人名家的感人故事,或富有人生哲理的的童話故事,讓學生來聽故事、講故事,并談談感想,從中明白感恩的道理。這種方法對于小學生來講,生動有趣。在執教五年級語文上冊《慈母情深》一課中,老師要引導學生反復品讀課文中描寫母親外貌、動作、語言的語句, 體會作者是怎樣理解母親、感激母親、關愛母親、孝敬母親,從而激發孩子們對父母敬愛之情。學習《一株紫丁香》時,可對學生進行感謝師恩教育;講《地震中的父與子》時,可進行回報父母之愛與回報父母對自己養育之恩的情感教育;學習《我不是最弱小》時,可以教育孩子要愛護大自然,保護環境,讓孩子感受到大自然的賜予之恩等等。再者,藝術科具有獨特的學科特點,它富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能讓學生在進行審美教育的同時心靈得到美的熏陶,道德情操得以升華,要發揮藝術科的學科功能,寓感恩教育于藝術教學中,讓學生在聽一聽、唱一唱、畫一畫中,寓教于樂。如,音樂課中《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這首歌曲,在教學中要以情感為依托,深情地唱出學生對老師的敬愛之情,感恩之心。
  四、開展系列活動,踐行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一種學生自身的情感體驗,實施感恩教育要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感,做到以行動情,以情感人。學校的感恩教育可以通過各種途徑,開展各種活動來實施,要注重為學生的道德實踐搭建平臺,創設情境,提供機會,促進學生自我教育、自我培養、自我提高。
  1.定期召開“感恩”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要探索“主題班會”這一感恩教育活動形式,定期召開“學會感恩”的主題班會活動,讓學生聯系學習生活實際,暢談感想。還可以組織“感謝爸媽養育恩”“學會感恩”等講故事、朗誦、演講比賽,激發學生的感恩之情。
  2.結合傳統節日,開展“感恩”活動。在母親節、父親節、教師節、三八節、端午節、重陽節等節日進行傳統教育。例如,在教師節到來之際,讓學生動手自己制作卡片,寫上祝語送給老師,表達自己的敬愛之情;母親節上,組織學生出版“感恩父母”為內容的黑板報、手抄報,讓孩子給媽媽送上一句“媽媽,您辛苦了”的問候;重陽節上,組織學生到敬老院,為老人們表演節目,送上歡樂,回家給自己的爺爺、奶奶送上祝福,讓老人們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
  3.建立紐帶,讓感恩教育走進家庭,走進社會。我們還要將感恩教育落實到家庭、到社會中去,使感恩教育常態化??梢圆欢ㄆ诘牟贾眉彝ァ案卸髯鳂I”,作業可以是:幫父母做一天家務、做一次飯、和父母一起郊游、為家人做一件有意義的事等等。這些都是平時父母為孩子做的平常的事情,學生已是習以為常,通過和父母交換角色,自己體會家人的辛勞,感受家人無私的愛。讓學生明白,我們要懷著一份感恩的心來接受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更要擁有一份孝心,并用力所能及的行動來報答家人的愛。
  知恩于心,感恩于行。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本性,是不可磨滅的良知,常懷感恩之心,以德報德,知恩圖報,無愧于心。在教育工作中,感恩教育是永恒的話題,我們要使家庭、社會、學校三者聯動起來,使教育形成合力,讓學生懂得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回報老師的授業解惑之情,回報祖國的培養之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944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