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素質教育之感恩教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普及,幼兒教育工作者對加強幼兒素質,提升幼兒認知能力和情感體驗進行了不懈努力。其中感恩教育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完善人格修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意義。而在幼兒階段是培養孩子感恩意識的重要時期,感恩教育應當從孩子抓起。幼兒園教師要通過豐富的感恩活動,加強學校和家庭間的溝通,培養幼兒的感恩意識。本文將針對幼兒園素質教育中的感恩教育內容進行分析,并結合筆者多年工作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幼兒園;素質教育;感恩教育;對策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句老話: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作為我國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應當發揚感恩精神,只有學會感恩才能夠在社會上立足,才能夠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添磚加瓦。而感恩教育應當從幼兒園開始,不斷培養幼兒對于感恩的認識和感悟,從而健全人格,為未來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新時期素質教育中感恩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家庭教育觀念存在問題
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使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當前家庭中的獨生子女較多,幼兒是全家人愛護的寶貝,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無一不是圍著孩子轉,這就導致溺愛問題的出現。當前的家庭結構暴露出的缺陷,使得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兄弟姐妹,再加上家庭教育上存在的不足,孩子在獲得大量物質獎勵的時候,沒有學會分享,也沒有尊重、互助等經歷,很容易讓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特點。
家長過于關注孩子的分數和成績,缺乏對孩子的情商培養,導致孩子交往能力和團結意識較差。家長們無悔的付出使幼兒感覺到這是理所應當,在幼兒園與其他小朋友相處時,就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矛盾,最終影響幼兒的發展。另外,當前生活條件變好,幼兒沒有吃苦經歷,自幼生活在溫室之中,使他們養成了享受的習慣,缺乏換位思考意識,感恩意識也十分缺乏,對幼兒的成長和未來發展十分不利。
2.社會環境的不利影響
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背景下,人們物質條件不斷豐富,不少人在生活中存在不良作風問題,尤其是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都會引來孩子的模仿。家長缺乏感恩意識,優渥的物質生活使人們對事物不珍惜,對他人的勞動成果用金錢來衡量,社會上的冷漠之風盛行。比如近些年發生的“該不該扶老人”問題,正反映了當前社會風氣的一些缺陷。孩子的世界是單純的,在生活中,他們很容易會去模仿他們接觸到的行為。除此之外,目前社會上缺乏正面榜樣的宣傳,尤其是在幼兒園層面上這種宣傳活動更是比較匱乏。
二、幼兒園素質教育中實施感恩教育的具體對策
1.家長要以身作則
幼兒的學業并不繁忙,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與家長接觸更多。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應當肩負起感恩教育的重任。家長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要對一切人事物懷有感恩之心,只有父母在生活中以優良的作風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幼兒處于良好的感恩氛圍之中,才能夠更好的培養幼兒的感恩意識。其次,幼兒園應當多開展感恩教育活動,讓幼兒將在家中幫父母做的事說出來或畫出來,使幼兒養成體貼父母的好習慣,培養他們的感恩意識。
2.教師要起到示范作用
幼兒園教師是幼兒幾乎每天都會接觸的人物,在幼兒的學習生活中也占據了很大的比重。不少幼兒會將教師作為行為的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幼兒的影響同樣很大。因此,教師在感恩教育中應當起到帶頭示范作用,給幼兒積極的影響。比如說在班級上經常對表現出感恩意識的幼兒給予鼓勵和表揚,使幼兒形成一種正向的積極的態度,了解到幫助他人、感恩他人的重要意義。教師還應當將培養幼兒形成善良和正直的高尚品質的信念謹記在心,在幼兒的學習生活中,出現問題要積極聯系感恩教育,形成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3.注重感化,營造感恩環境
(1)幼兒園環境
幼兒園本身的環境和文化氛圍對于孩子的影響極大,三歲左右的幼兒在進入陌生環境之后,除了教師會對他們產生影響外,環境更是在潛移默化中熏陶著幼兒的人格形成。幼兒園環境中如果充滿著濃厚的人文感恩氣息,幼兒自然能夠學會感恩他人,具備較強的感恩意識,并對他們的未來發展帶來積極影響。
在幼兒園環境和文化氛圍打造過程中,領導和教師應當制定完善的計劃方案。首先要確立感恩主體,每個學習在不同的階段,開展感恩主題教育,做好幼兒園文化氛圍建設。比如在活動走廊和室內張貼感恩的圖畫和文字,讓幼兒通過豐富的圖畫案例了解感恩的意義。其次要開展感恩活動,通過多種感恩活動,能夠感受感恩品質的重要意義。幼兒感恩活動主要是對父母家庭的感恩,對教師的感恩,對幫助過自己的同學和他人的感恩,學會禮貌用語。禮貌用語是一種基本的素質和修養,幼兒園應當將“你好、請、謝謝、對不起、沒關系、不客氣”等禮貌用語融入到幼兒的生活中,使幼兒學會尊重他人,這也是養成感恩教育的基礎。
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每天早晨的交流談話,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利用節假日,如父親節、母親節、勞動節等節日,開展感恩教育活動,比如說給父母一個小禮物,幫父母做事等等,讓幼兒感恩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讓幼兒讓觀察父母的表現和態度,使幼兒了解到父母同樣需要自己的愛,從而養成感恩意識。
?。?)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是一個大熔爐,對于幼兒的影響是復雜也是多樣性的,幼兒感恩教育中,應當利用優質的社會環境,摒棄其中的糟粕。比如說常帶幼兒參加本地的名勝古跡,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等等。在特定節日中,教師可以帶領幼兒走出園門,比如重陽節可以去敬老院,給爺爺奶奶表演節目,感受幫助他人的快樂和滿足,從而養成良好的感恩意識。
總而言之,當前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素質教育對于促進社會進步就顯得愈加重要,幼兒是祖國的花朵,承擔著復興中華民族的重任。因此,加強幼兒素質教育意義重大。感恩教育作為重要的內容之一,是一個人的基本品德,因此要從幼兒時期抓起,從多角度培養幼兒學會感恩,并且能知恩圖報。
參考文獻:
[1]孫丹丹.感恩教育在林區幼兒園的實施與運用[J].才智,2018(29):10.
[2]任曉曄.以愛之名,點亮幼兒的感恩之心——以廣州市人民政府機關幼兒園感恩教育活動為例[J].文教資料,2018(21):137-139.
[3]徐少華.讓感恩伴隨孩子成長——談幼兒園感恩教育的實踐與探索[J].才智,2018(06):130.
[4]劉淑英,馬麗花.幼兒園教育中幼兒感恩意識的培養[J].林區教學,2017(07):106-10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5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