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新于心 從心修煉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愛因斯坦說: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著他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作為教師,各種職業理想離不開自身的專業化,同時教師專業化也是教師成長發展的理想。在統編《道德與法治》教材背景下,我們需要不斷地進行自身修煉,不斷地更新以及完善自身的專業知識,寓“新”于“心”,從“心”修煉,走職業專業化道路。一名專業化程度高的教師,其專業知識素養結構應當由素養性知識、條件性知識、行為性知識、實踐性知識等幾方面的知識所組成。[1]從知識素養結構的要求出發,結合統編《道德與法治》教材,筆者做了如下思考。
一、“愛心”鑄造靈魂
素養性知識重在仁愛之心,德才兼備。在與學生的相處中,用人格去影響人格,用情感去喚醒情感,教師的榜樣力量更為巨大。“同言而信,信其所親;同令而行,行其所服”,教師言傳身教,令學生親近、信服,構建愛生、尊師、融洽的師生關系。
作為教師,提升職業專業化必須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常思為師之道,常懷有愛學生之心,才能盡到一個教師的責任。只有充滿愛心,我們才能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內心感受,使學生快樂健康地成長。同時,道德與法治學科肩負引導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的使命,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身體力行,以人育人,幫助學生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我們需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用愛去對待學生,去接納每一個類型的學生,找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有愛才能鑄造師德之魂,有愛才能永懷育人之責。
二、“精心”研讀教材
條件性知識重在熟讀精思,深入淺出。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需要熟知教育理論,掌握教學的基本原理以及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成長規律。同時,伴隨著社會的日新月異,終身學習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教師需要充滿求知欲望并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
教師要提升自己的職業專業化,必須加強學習。對于統編《道德與法治》教材,我們教師首先需要學習,精心研讀。教材編寫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教育主線,立足一個使命、一條主線、三個邏輯統一、八個主題、四個維度。[2]據此,作為教師,我們自己在學習的時候,不應局限于教材,我們的學習應該是全面的,基于教材的編寫依據和立意,全方位深層次地去認識和思考。
三、“留心”利用資源
行為性知識重在資源利用,與時俱進。教育是一個資源整合的過程,整合家庭、學校、社會各方的資源,創設多種情境,利用多種教育技術,鼓勵學生參與課堂和探究,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并通過結果反饋進行教學反思,不斷更新完善。
從這方面來說,我們要不斷留心身邊的教學素材。不僅是道德與法治課程名稱和教材發生了變化,我們身處的社會和遇到的學生也處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中,我們的教學需要隨著這些變化不斷做出調整,以適應學生、時代的要求。我們需要做一個有心人,不斷觀察和發現身邊的教學素材,同時也要不斷地向同仁學習,多聽課,多參考優秀的課件教案,積極參加市區校的各種教研活動,進行反思和總結。此外,教師還要加強理論學習,熟悉道德與法治學科的邏輯結構,包括心理、道德、法律和國情各板塊以及板塊間的聯系,了解學科的發展動向和最新研究成果。
四、“耐心”走近學生
實踐性知識重在關注學生,提高課堂效率。理論源于實踐,最終應歸于實踐,教師通過日常積累得出教學經驗,并將已有經驗應用于課堂,不能背離初衷,不是為了教而教。
我們的教學需要解決學生自己的問題,這才是教師提升專業化的表現。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了解學生,關注他們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學生不是空著腦袋過來學習的,而腦袋里裝著什么,是我們設計教學過程的前提和基礎。[3]知識的學習不是簡單的相加,新的知識是對舊知識的建構和遷移,然后加以應用,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從學生實際出發,指導學生在新舊知識間找到“連結點”,將之建立起關系,進行內化和生成。再來,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也是一種資源,我們利用好這些資源,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可以更加高效地達成課堂預設和教學目標。
提升教師專業化,借著統編《道德與法治》教材的全部出爐,我們需要不斷地完善自身的專業知識結構,尤其是素養性知識、條件性知識、行為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及時把握“新”,更新自身、修煉自身:“愛心”鑄造靈魂,“精心”研讀教材,“留心”利用資源,“耐心”走近學生,用“心”去提升自己的職業專業化,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
寓“新”于“心”,教育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理想的實現需要靜下心來,不忘初心。
【參考文獻】
[1]張傳燧,岳喜鳳.從《師說》的“傳道”思想看大學教師的文化使命[J].現代大學教育,2006(5):36-40.
[2]譚澤光.《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對政治教師法律素養的挑戰與應對[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7(6):163-165.
[3]梁冠萍.淺談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情境教學導入[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4(4):82.
(作者系南京市第三十九中學七年級道德與法治學科組長,一級教師,南京市鼓樓區首屆優秀青年教師)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27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