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教師生命教育素養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社會整體的進步,生命教育廣受關注,與此相關的實踐也不斷地深入。生命教育實施的核心所在就是教師。唯有教師自身的生命教育素養得以大幅提升的情況下,才會帶動學生對于生命的認知更加深刻,更加懂得珍愛生命。小學是學生一生中實現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教師對其認知與觀念塑造的重要階段,做好小學教師相關的生命教育素養探究,能夠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生命、把握生命的真諦,如此才能夠在未來的成長中更加積極地面對生活。
  【關鍵詞】生命教育;素養;意識;知識;能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中小學生的生活條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們面臨著更多的生存挑戰。自殺以及傷害別人等各類校園事件,一直是學校教育期間需要面對的重大難題。此外,我們今天的教育以教授文化和技能為主要方向,缺乏對學生自身生命發展部分的重視。如此,導致學生在此方面的情感發展有所缺失,表現在精神層面上就是會對生命這個問題有所困頓。目前,出現生命教育卻反的關鍵是生理論研究的缺乏和對現實的關注不足引發。由此,發展生命教育相關工作迫在眉睫,應在學校生活教育中提倡,開設生命教育專業課程,并在其他各種課程中滲透生命意識教育。強化學生自身對于生命的見解,擺脫對于生命的困惑,更加明白生命的可貴及崇高,明確生命是值得讓人敬畏,幫助學生擁有一個完美健康的人生。生命教育視生命為教育的主體,通過灌輸生命相關的意義、價值以及方式等各方面的概念,提高受教者對于生命的認知理解與激情,以此感知到生命存在的真諦,并能夠在有限的生命歷程內綻放出無限的華光。而在生命教育實施期間,教師發揮的作用效果極其關鍵。若想要獲得最佳的教育成果,首先就是強化教師本人對于生命的教育素養,而這也是決定開展此項教育最終能否成功的關鍵環節。目前生命教育專任教師在中小學是少之又少。在此情況下,作為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師都應該注重自身在此方面的培養,努力發展成為可擔負起生命教育的老師。
  吳康寧曾說過:“在生活中,教師教育不僅是道德教科書的代言人,更不應該成為教書匠,教師應該是一個活生生的、充滿生命的人,應該對學生和自己的狀態有愛和敏銳的洞察力和反思,能夠給生活以教育、擁有足夠的教育智慧和自我成長的力量。”因此,一個合格的老師不僅要掌握夠硬的專業知識及普通常識,而且要對個人的生命有更深刻的認識,將其看成是尊重以及人性等集合體,重視到自身發展的生命素養培育。視為具有人性、平等和尊重的人生觀和意識,也就是所謂的教師生命素養。
  一、生命意識是生命教育的基礎
  生命教育就是以一個人對于生命的理解態度及認可來打動感化另一個人,幫助其成長構建完整健全的生命素養。所以,一個從事生命教育的工作者其自身對于生命的理解與認知就必須是積極樂觀向上且深刻的,這是生命教育實踐的前提。就教師本身而言,他們必須關注自己的生活質量、自己的幸福體驗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如此才可有效引導學生讓其能夠體會到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及世界觀,確保其三觀不至于太離經叛道。其次,從學生層面來說,要尊重學生的生命。具有尊重學生生命的觀念,視各個生命體為平等充盈并且值得尊敬的獨特個體。學生從老師對待生命的方式與意識中,可體會到生命的可貴與崇高,讓其不自覺地也會重視到生命,構建起正確的三觀,懂得愛自己也愛別人,不至于讓生命在歲月中快速褪色,失去鮮亮,空余遺憾。
  二、人文主義關懷是生命教育依托
  作為獨立的生命個體,各個學生均有著自己特征鮮明的個性,我們既需尊重其個性,還需心懷一顆愛心?!叭说纳且粋€在時間上無限發展的過程,其內涵是一個永不重復、永不終結的復雜產物。學生生命的獨特性,讓其生命的成長呈現出鮮明的獨特性。”正因為其生命的獨特性,我們作為生命教師必須尊重其個性,讓他們的個性得到發展,發揮自我的才能。在日常課堂以及生活中,我們需要樂于傾聽,了解學生的心聲,肯定其存在的合理性,成就富有個性的健全人格。作為生命教育教師要秉持強烈的人文關懷情感,我們必須堅持用情感化人,用愛感染人。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老師應該像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保護學生的心。水晶露是美麗可愛的,但它是非常脆弱的。如果露珠不小心掉下來,它就會破裂消失。學生的柔嫩的心房如露珠般細弱,需要老師和家長的雙重呵護。”這種呵護就是愛。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知識汲取,更多的是需要人格上的充盈,生命的潤澤。因此,教師無微不至的關懷以及諄諄的教誨顯得尤為重要。教師的人文關懷就像春雨。無論他們滋潤什么樣的學生,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價值。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了解生命的價值,知道如何尊重自己與他人的生命,然后健康成長,擁抱生活。
  三、生命教育的知識素養
  作為老師,我們的任務是教書育人。傳授學生知識以及品德養成是我們的主要任務。因此,身為教師僅僅具備相應的知識和普通教學技能,在學生的生命教育期間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身心發展。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并不是單純的學科知識就能挖掘的。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深入地學習教育學等知識。只有充分理解教育的概念和人的身心發展規律,才能形成教師全面的生命素質教育。更重要的是,在生物學、醫學、心理學、社會學和哲學方面,教師都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并將這些知識內化到教師的成就中,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尊重和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四、生命教育的能力素養
  貝加寧說過:“僅僅有知識是不夠的。只是為了掌握材料,盡管這些材料很好,但是為了把知識傳授給別人,合理使用這些材料也需要很大的技巧?!边@就說明教師不僅要有知識儲備,還要懂得怎么把知識或是內化的素養交給學生。作為專業的從事生命教育事業的老師,我們不僅需要具備此方面教育的文化積累,更要培養自己的技能和修養。生命教育的關鍵是教師有效的教學方法,應該善于使用合理的執教手段把自己的生命價值觀和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了解更加徹底深刻的生命真諦,努力珍愛生命無價。
  總之,隨著人們對生命教育的重視及實踐的深入,也對作為實現該方面教育核心的教師相關的生命素養更加受到關注。只有教師自身能力不斷的提高,才能更好的推動針對生命素養教育事業的實施。特別是作為一名小學生命教育教師,良好的生命意識、人文情懷、豐富的生命教育知識和實施生命教育的技能都是不可缺少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何仁富,汪麗華.生命教育的思與行[M].現代教育出版社,2016(5).
  [2]吳康寧.教師是“社會代表者”嗎[J].教育實驗與研究,2002(2).
  [3]盛春霞.生命教育視野下的教師素質構建[J].曲阜師范大學,2007.
  [4]朱清華.生命教育教師的內在素養[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2012(8).
  [5]侯玉來.課堂組織教學的藝術技巧探析[J].周學刊,2012(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945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