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語文教學與生命教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生命教育不僅僅局限于生命本身,還囊括了許多與生命息息相關的內容,如為人處世、待人接物、愛護自然等行為,再如真誠、樂觀、勇敢等精神。本文主要闡述了語文教學需要“喚醒”生命意識的原因,分析了將生命教育滲透于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與方法。
   1.語文教學需要“喚醒”生命意識
   就三維目標而言,培養孩子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由此可見,隸屬于價值觀范疇的生命意識是需要通過教育來強化的,且早已被納為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語文教學需要“喚醒”生命意識,主要可從以下幾點進行剖析:首先,語文屬于人文類學科,生命意識這一人文精神是語文課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可以為語文課堂增添生機與活力;其次,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僅局限于提升學生的基礎語文能力,還在于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理解領悟能力,而“生命”話題則是一個很好的素材,可以引導學生收獲更多的感悟;與此同時,21世紀這個新時代需要“喚醒”生命意識,其原因在于現實生活中太多的青少年缺乏人生目標,始終處于迷茫的生活狀態,甚至認為活著毫無意義,而選擇輕易地放棄自我的生命,這造成了嚴重不良的社會影響,這一狀況需要得到及時改善;此外,生命是值得我們思考與探究的永恒話題,不僅是語文教學,其他學科的教學也應該積極地拓展至“生命”話題,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引導學生以獨特的視角看待生命、生活、整個世界以及身邊的人,從而收獲正確的生活態度與精神。
   2.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生命教育滲透
   2.1讓學生追尋生命的本真
   當人們一提到“生命”二字,首先聯想到的詞便是“活著”,其原因在于生命的本真在于有意義地活著,至于何為有意義,則受我們所處的生活環境、所從事的工作以及所接觸的人等多方因素的影響,但最終都取決于我們是否挖掘了自我價值,是否充分地發揮了自我價值,為社會的美好貢獻出了一份小小的力量。換而言之,教師需要通過語文教學引導學生領悟一個道理:生命非常短暫且珍貴,因此,我們不應將時間浪費在等待這件事上,而應該通過自身努力,主動去爭取我們渴望得到的東西;當然,在爭取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也可能會面臨失敗,但是,在爭取的過程中所收獲的東西往往比結果更重要。同時,教師還可以導入《瘋狂動物城》這部電影,帶領學生一起在電影中尋找生命的本真——不屈服于命運,勇敢、堅強地接受生活的挑戰,活出最真實的自己。
   2.2教會學生如何做人
   王國維曾在書中寫到,我們在童年時能做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我們在中年時能做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我們在老年時能做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這是三種截然不同的處世態度,童年時期的我們很純真,做人也能很真誠;到了中年時期,受現實的影響,我們變得圓滑,可以為了迎合他人而違背自我的原則;到了老年時期,我們看遍了現實生活中的諸多不美好,卻依然愿意做一個真實的自己,真誠地為人處事待物。譬如,在教學部編版教材新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6單元的名人故事《我不能失信》時,教師便可以向學生傳遞誠信精神,引導學生領悟到生命價值的實現離不開誠信做人。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導入兒歌《誠信歌》——“言必行,行必果……”陪伴學生從歌聲中去領悟誠信精神。當然,誠信只是做人必備的品質之一,善良、勇敢、樂觀等也是促進我們健康生活的重要品質。
   2.3引導學生感悟親情、友情
   親情、友情、愛情是我們生命中最為珍貴的情感,親人、愛人、朋友是我們需要用心對待的人,因此,教師可以合理地將“引導學生感悟親情、友情”納入生命教育的范疇,陪伴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重溫親情、友情的美好。譬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的課文《伯牙絕弦》時,教師可以提出如下問題:(1)伯牙為什么要絕弦?(2)伯牙管仲是什么關系?由此來引導學生感悟友情的奇妙與偉大。在失去知音后,伯牙選擇絕弦,這便是友情的力量。
   2.4教會學生愛護自然
   地球是我們人類的家園,是我們的棲息之所。地球是當下唯一適合我們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地方,一旦地球遭到了嚴重破壞,我們別無去處。由此可見,關愛地球、愛好自然是保護人類自身的最佳方式。因此,將“愛護大自然”這一主題融入到語文教學中顯得十分必要且重要。縱觀小學語文教材,不難看出,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有多篇文章都在講解與大自然有關的內容,如《自然之道》《只有一個地球》《黃河是怎樣變化》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地發揮教材價值,合理地導入一些課外素材,如紀錄片、電影、音樂、課外故事等,以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保護欲望,在整個生命進程中都能做到愛護大自然。
   3.生命教育的現實意義
   3.1對學科知識的學習具有積極作用
   表面看來,生命教育與小學語文學科教育是沒有聯系的兩門課程,實則不然,生命教育與小學語文教育二者密不可分,是相互促進的關系。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幾乎每一篇課文都在講授著“生命”,此處以人教版三年級語文的第一單元為例。表面看來,第一單元的第一課《燕子》、第二課《詠柳》與《春日》、第三課《荷花》、第四課《珍珠泉》講述的是大自然的風景;但實質上,它們都是在展示生命的最好姿態,燕子是那么地活潑有趣,柳樹是那么地婀娜多姿,荷花是那么地亭亭玉立,如果小學語文教師能夠敏銳地抓住這一點,并適當地放大,與“生命”主題構建有效聯系,相信學生一定能夠學有所獲、學能明達,這便是生命教育對小學語文學科知識學習的正向作用。
   3.2為孩子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學生需要樹立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理念,但是,由于大部分小學生暫時無法領悟到生命的意義,他們的學習態度與精神也相對被動,缺乏主動意識。而生命教育的滲透,恰好為小學階段的孩子創造了更多主動參與的機會,為孩子綜合能力的培養、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通常情況,小學語文教師開展的生命教育并不是局限于干癟癟的理論知識講解,而是帶領學生一起去參與多元化的社會實踐,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感悟、收獲。譬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三年級第二單元時,第5課《翠鳥》和第6課《燕子專列》講述的是人與動物之間的故事,第7課《一個村莊的故事》和第8課《路旁的橡樹》講述的是人與植物之間的關系,基于此,教師便可以帶領孩子一起深入大自然、村落,陪伴他們一起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理清人與大自然生命之間的獨特關系,從而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創新創造力、實踐參與能力、團隊意識等綜合素養,為他們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3.3為孩子的學習與生活增添樂趣
   據調查顯示,21世紀的小學生是壓力最大的社會群體之一,小升初考試為他們帶來的壓力并不亞于初升高、高升大為初中生、高中生帶來的壓力,這并不利于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適當的融入生命教育是可取的,可以創設寬松、自由、充滿趣味的學習環境,不僅利于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也有利于實現學生的快樂學習、輕松學習。語文學習本就是相對靈活的課程學習,需要學生擁有活躍的思維,生命教育就猶如一杯快樂咖啡,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增添了無限趣味,幫助他們在學習語文的道路上披荊斬棘。換而言之,生命教育的滲透并不會加重孩子的學習負擔,反而會改善孩子的學習狀態。
   4.結語
   生命教育不只是局限于課堂,也不只是局限于教師的理論分享,更在于課后學生的自我體驗。當教師在課堂上分享了勇敢、樂觀、感恩、熱愛生命等精神品質時,還需要陪伴學生在實踐中踐行,不斷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實現自我的進步與健康成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505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