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化教育理念下如何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生命化教育理念是在我國新課改的基礎之下編寫出來的理論,對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生命化教育理念,實現師生生命價值的體現,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并且在此基礎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使學生明白生命的意義為何,從而不斷追求生命的有效價值,也對學生形成健全人格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生命化教育 小學語文 有效教學
引言
生命化教育是新課改制度下衍生出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思想。主要運用于小學語文老師對于教學思路的規劃,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在生命化教育理念下如何提升小學語文的有效教學,讓學生對課文有更深入的學習認知,此教育對于課堂教學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生命化教育理念的概述
1.含義
生命化教育,就是在教育的過程中,通過現實生活中的情景,人物故事教育大家,讓人知道生命的可貴,讓人學習到如何愛護生命,珍惜生命。生命化教育重點在于教育小學生對于生命的認識,是學生將所生活的現實生活和自己的生命價值觀合結合。生命化教育引導學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是一種體驗式的教育,在理解生命意義的過程中,感受喜怒哀樂,從而進行自我深思,對于生命有更深的認知。[1]
2.必要性
生命化教育符合語文課程的人文性,生命化教育理念符合語文課程“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生命化教育能夠讓學生認識生命存在的意義,理解自己生命的價值所在。生命化教育從人性最基本的問題——真、善、美出發,關注生命差異,努力尋找各自閃光點并進行進一步的發展,使得每個生命都有意義。教師通過生命化教育能夠真實地表現人的理解、期待和成全并且對其有更高層次的認知,運用生命化教育使得老師充分發揮主體能動性,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實現自身價值,找到更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教授學生,并從中獲得尊嚴與成就。[2]
二、生命化教育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1.感受自然情境,提升學生生存技能
人類生存和發展與自然息息相關,人是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人類更好地生存就必須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生命化教育促使學生認識自然環境、認識生命,學生學會了如何生存;如何珍惜生命;如何保護自然。[3]
在學習《黃山奇石》這篇課文時,老師可以播放紀錄片《黃山》的部分內容,在播放完之后讓學生朗讀課文中描寫黃山美麗,奇特的句子,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自然就對黃山的壯麗景觀有了更深的認識,同時,學生也能感受到大自然原生態之美,這樣再次基礎上引導學生保護大自然的意識。學會與自然,與其他生命和諧共處,從我做起,不破壞自然生態,做到與自然和諧相處。
2.領悟作者真情,感受生命之美
在語文課文中一篇文章核心內容都是通過情感表達,小學階段的課文中大致分為三個部分:對國家的熱愛,對親情的歌頌和對友誼的贊揚。
例如,第一部分表現對祖國的熱愛,小學文章《詹天佑》,講述了愛國工程師詹天佑不畏帝國主義強權,不畏環境的艱苦,修建北京到張家口這段鐵路的故事。這篇文章讓學生領悟到了詹天佑對祖國的熱愛,從而激勵自己,不斷提高自身,不斷磨練自己堅強的意志,將來可以為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第二部分表現親情的歌頌,代表課文是《懷念母親》,主要講述了母親養育了作者,表達出作者對母親崇高的敬意與歌頌,這篇文章能夠讓學生領會生命之可貴,從而學會珍惜生命,熱愛自己的母親。第三部分表現對友誼的贊揚,代表詩篇是《贈汪倫》,其中著名最后的兩句詩,夸張的手法表現了兩人的離別的不舍,表現兩人的深厚情誼,這種濃濃的友情使得學生學會更加的珍惜友誼。
3.培養不息奮斗的精神,提升生命質量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這一課知識能夠讓學生學習伽利略那種奮斗不屈,突破封建迷信,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在生命化教育中,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將重點放在對學生的人格培養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對生命意義正確的理解,從而提升其生命質量和生命價值??梢酝ㄟ^學習課文《生命生命》之后,以“生命、生存、生活”為題讓學生寫一篇這樣題材的的作文,寫一寫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這樣的一種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讓自己的生命活的更有價值。
三、生命化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方法
1.語文教師要注意教學設計的“留白”和“層次性”
教師在課堂上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狀態以及課堂實際情況靈活地組織教學。尤其是小學語文課堂上,老師的思想與學生的思想交叉時,兩種不同的思想交織在一起,結果會產生不一樣的驚喜意義。對于某種問題,要以自由的方式讓學生自由發揮自己想象力以及發表自己的觀點,不要對其束縛,這樣的課堂才是真實的課堂才是適合學生學習的課堂。
2.語文教學中要有適時的情境創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體驗,激發學生的悟性
學生通過體驗的方式領悟生命的意義,密切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還要把握住學生的情緒脈搏,實現師生的生命在場,完成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驗,這就要求教師提高學科修養,成為對學生有持久影響力的良師益友。
3.對學生要寬容相待,因材施教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教學要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發展差異,盡力發現每一個學生的潛能以及發光點,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用積極的眼光評價,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讓每一位學生都高高地舉起自信的手,在積極鼓勵的評價中讓學生自己感興趣,能夠不斷提高自己自信心,課堂上充滿人情味與愛,促進學生生命之光綻放。
結語
生命化教育的出現與運用,能夠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生命的價值,樹立自己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更能培養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對生活充滿信心,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身心健康成長。在生命化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師能夠做到有效的進行教學,就需要完全把生命化教育理念融入進小學語文教學中使其不斷發展,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和路徑,讓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幸福地成長。
參考文獻
[1]張文質.基于生命化教育立場的語文教育再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4(6).
[2]翟淑娟.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探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4.
[3]肖川,李玉俠.生命化教育視野下的課堂教學[J].衡水學院學報,2011(11).
作者簡介
楊晨(1992.04.01—),女,漢族,籍貫:江蘇鹽城,當前職務:小學語文老師,學歷:本科。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79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