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育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兒童文學存在情節單一,想象力豐富,極具童趣的特征,因此,對于小學生的語文學習具有很大的幫助,文章根據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育分析展開了一系列的分析和論述。
【關鍵詞】兒童文學;小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18-0220-01
兒童教育在我國教育領域當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備受社會各界的重視。在我國兒童教育中,兒童文學和小學語文教學存在密切的聯系。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無法脫離兒童文學的輔助,兒童文學不但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語文課程學習的熱情,還可以科學的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成效,確保學生在快樂的環境中成長。因此,強化對兒童文化和小學語文教學的探究能夠更好地促進兒童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一、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一)激發語文學習興趣
小學生從幼兒階段就和兒童文學有著緊密的關聯,嘴里哼唱著童謠,耳朵里聽的故事,均與兒童文學有聯系。在課堂教學中,正確引導小學生認真學習這部分文章,同時指引學生在課下仔細閱讀相關書籍,確保小學生在課內外閱讀的時候培養對語文課程的興趣,以此來提升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1]。如在教學“比尾巴”一課時,這篇就是以童謠的形式呈現出來的,讀起來朗朗上口,也深受小學生的喜愛,再加上它與小學階段的學生生活有著緊密的關聯,在朗讀這則童謠的時候,能夠啟發小學生學習文章的敘述方式。如“誰的尾巴長,猴子的尾巴長,誰最可愛,貓咪最可愛……”如此一來,能夠有效激發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ǘ┨岣呦胂罅εc審美情趣
兒童文學的內容十分簡單,故事情節的設定富有趣味性,語言簡單清晰,故事營造出來的氛圍與形象比較生動,主題明顯,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很貼近,適合小學生去閱讀,特別是故事內容在想象力上有著較強的多元性。在孩子的世界中,自然萬物都是會表達的,人和自然是平等的,故事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能夠指引小學生樹立良好的審美觀念,經過學習這部分文章,不僅能夠提升小學生的語感,還能夠加強學生的想象力與審美情趣。如在教學“荷葉圓圓”一課時,文章存在豐富的想象力,將荷葉比喻成荷塘生物展現自己的舞臺,小水珠比喻成搖籃,蜻蜓比喻成停機坪,荷塘中的小魚比喻成大傘,借此,教師能夠延伸啟發小學生荷塘中存在哪些生物?還可以比喻成哪一種事物?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同時,學生還將荷葉繪畫出來,如此一來能夠生動地認識文章,同時增添了學生的審美情趣[1]。
二、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結合
?。ㄒ唬┛茖W引導課外閱讀
小學生在語文學習水平上的提升,想只要利用課堂教學是不切實際的,因為課堂中的學習時間有限,學習的課文數量也是固定的,所以想要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水平,還應該增加閱讀量,這個任務只能夠在課下去落實。由于課下時間不好控制,再加上小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較弱,想要運用好課下時間,還要求老師給予合理的引導,如此一來學生的閱讀才能得到保障[2]。如在教學“樹和喜鵲”一課時,為提升小學生讀寫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閱讀沈石溪的動物文章,一周用2~3課時進行摘抄筆記,之后老師進行檢閱,保證小學生能夠讀有所獲,并且落實監督管理的成效。
(二)閱讀和寫作有效融合
閱讀和寫作有著緊密的聯系,小學生只有閱讀才會存在一定的積累。推動語言表達水平的健康發展,需要把握好兒童文學這個根源,促使小學生在閱讀時能懂得賞析,同時懂得語言表述的科學方式,并且將這些方式應用到寫作過程中,讀寫結合,兩者互相影響,互相促進。如在教學“比尾巴”一課時,說一說你知道的尾巴長的動物有哪些?你是用什么標準來判定長短的?之后,讓學生根據動物的尾巴編造一個故事,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不過不乏當中會出現故事情節不符合邏輯的狀況。教師需要針對這種狀況領著學生分析文章,促使小學生明白編造故事情節也需要根據事物特征展開,讀寫互相影響[2]。
總之,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能夠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所以,作為一名小學階段的語文老師,應該意識到兒童文學的意義,科學的把兒童文學結合到小學語文中,促使學生可以在兒童文學的渲染下健康地成長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春霞.兒童文學迎來大繁榮時期[N].新華書目報,
2019-01-25(020).
[2]張桂萍.在兒童文學閱讀中發展學生的言語智能[J].學周刊,2019(0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33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