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策略研究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作為小學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語文能夠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有助于學生全面發展。小學語文教學需要結合新課標下的語文教材,基于現代語文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本篇文章將結合新課標的特點,在實踐中探索和總結語文教育教學對策,以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語文;教學對策
引言:在新課程的標準下,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新的要求——轉變傳統教學理念,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方式多樣化以提升學生的積極性,以學生的可持續性學習和發展為條件以促進他們的能力全面提升。
一、優化小學語文教學理念
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更加注重學生的應試成績。但在新課程的標準下,語文教學更注重素質教育。換句話說,有意識的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人文素養。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向學生傳授基本的語文知識,還要引導他們積累中華傳統文化、培養他們的核心素養,將學習主動權歸還給他們。
二、有效激發學生語文興趣
興趣才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需要最大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為他們創建趣味性的課堂情境。將課堂情境和他們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增強他們的感悟。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中適當運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小視頻、音樂等等,引起學生的興趣,并讓語文知識更加生動形象展現在他們面前。比如,在學習古詩詞的時候,教師可以配合一些古典音樂帶領學生朗讀;在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先播放西沙群島的視頻,學生一下子就融入優美的自然風光中,學習效率自然就會被大大提高了。
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習慣用單一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指標。但是在新課標的標準之下,教學評價有了新的標準——需要符合素質教育要求,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需要承認和用正確的態度對待學生的個體差異,并根據他們個體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通過分層化的教學照顧到不同學習能力和基礎的學生。
結束語: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是各個學科的學習基礎。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學更加重視素質教育。教師不僅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還需要重視他們綜合能力的提升。由此,本篇文章結合新的教學理念,對小學語文教學策略進行分析。為了進一步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還應該積極探索和總結教學經驗,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多作課堂反思。
參考文獻:
[1] 熊廣平.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策略[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1(08).
[2] 楊翠琴.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美育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1(2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48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