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滲透生活實際教學策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教學活動緊貼學生的生活實際,把數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數學貼近生活,把枯燥的數學變得有趣、生動,易于理解。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的有效發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和生活的主人。
  【關鍵詞】小學數學;緊貼生活;數學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痹诮虒W中,教師要盡量把數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數學貼近生活,把枯燥的數學變得有趣、生動,易于理解。但在多年的農村小學教學工作中,我發現農村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狀況不容樂觀,很多做法不符合新課改的理念。由于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應試教育的存在,在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還是以書本上的知識傳授為主,讓學生在解答數學作業時力求獲得標準的唯一的答案。因此,在現實中遇到數學問題時不會解決,只是學了一些死知識,阻礙了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在農村小學數學課堂中怎樣使我們的教學活動緊貼學生的生活實際。
  一、發掘生活素材,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要善于緊密聯系生活實際,發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讓課堂教學與學生的學習生活融合起來,從學生身邊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他們對數學學習產生親切感。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的認識》時,讓學生觀察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體,看看有哪些對稱的現象,并收集一些軸對稱圖形物體(如:樹葉、窗花、圓、正方形、長方形、等腰三角形等),用來分析它們的共同特征,通過折一折、畫一畫、剪一剪揭示軸對稱圖形并畫出對稱軸,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同時讓學生感受到軸對稱圖形的美。學生充分感知“數學來源于生活”,切身體會到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中處處有生活,培養了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情感。
  二、巧設生活情境,激發探索欲望
  在實際的農村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要想讓生活情境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融入發揮最大的作用,教師就要根據實際的數學教學內容,對生活情境進行科學、理性和合理地選擇與設計,以此來讓農村小學生更好更快更容易地融入到生活情境課堂中去,從而讓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不斷的得到提高。首先,教師就要對自己的教學內容進行深入認真地分析和研究,了解和思考其中的重點和難點。另外,教師還要對農村小學生進行充分了解,要注重觀察農村小學生的實際生活狀態,為接下來的生活情境的選擇和設計做好準備。最后,根據上面兩點為前提,選擇一個農村小學生熟悉的、內容豐富的生活情境,并且要選擇合適的時機引入到自己的數學教學活動當中去,幫助小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小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思考。比如,在為小學生講授“加法計算”的時候,如果只是簡單地對數字的計算方法進行講解和介紹,那么小學生就會很難能夠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所以,我們可以結合數學課本教材的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地借用學生司空見慣的事例,進行適當加工編制,創設出學生喜聞樂見的緊貼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情境向小學生進行提問:“同學們,我們班有12個男同學,10個女同學,那么請大家來算一算,男同學和女同學加起來一共有多少人?”這樣利用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很恰當地將數學計算融入到生活中去,這樣的數學教學方式會使數學知識的傳授緊貼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容易接受,從而讓小學生能夠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更好更高效地進行學習。
  三、活用數學知識,增強數學能力
  學生掌握了某項數學知識后,讓他們應用這些知識去解決我們身邊的某些實際問題,即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在活學的基礎上學會活用。例如:在學習了《圓柱的表面積》之后,我就安排學生解決這樣的生活實際問題:“一臺壓路機前輪直徑為1.2米,輪寬2米,工作時,每分鐘滾動10圈。這臺壓路機1分鐘前進多少米?前進1分鐘前輪壓過的路面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在解決這個問題時,讓學生用課前準備好的紙巾筒或其他圓柱體滾動一周,使學生看到所壓路面的面積就是前輪的側面積。然后合作交流,想象壓路機的工作狀況。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等實際操作活動,合作交流探討,對抽象的知識就有了感性的具體認識,得出這臺壓路機1分鐘前進的路程為1.2×3.14×10=37.68(米),前進1分鐘前輪壓過的路面面積為37.68×2=75.36(平方米),達到具體、形象、直觀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目的。這樣寓抽象知識于學生的具體生活情境中,從實際生活過程中抽取反映數學問題的本質特征,優化了例題的教學過程。學生的情緒高漲、思維活躍、積極探索,不斷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又如:學習求平均數后,要求學生用步測的方法測量出學校到家的路程,然后隨機抽取兩個學生的家分別到學校的距離作為已知條件,請大家說說這兩個同學的家之間有多遠,在哪個范圍之內。如:小明家離學校50米,小紅家離學校65米,小明家與小紅家之間有多少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分析小明、小紅他們的家與學校是否在同一條直線上。(1)如果小明、小紅他們的家和學校在同一條直線上,而且小明、小紅兩家在學校的同一側,那么他們兩家的距離為65-50=15(米)。(2)如果小明、小紅他們的家和學校在同一直線上,而且小明、小紅兩家分別在學校的兩側,那么他們兩家的距離為65+50=115(米)。(3)如果小明、小紅他們的家和學校不在同一條直線上,那么他們兩家的距離應該在大于15米、小于115米這個范圍之內。這樣,學生學得自然、輕松,覺得學習、生活真有趣,對生活和學習產生信心。同時,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
  正如陶行知所說:“生活即教育?!苯處熞皇r機地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了解生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做到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緊貼學生的生活實際,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的有效發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和生活的主人。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崔靜娟.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探究[J].文理導航(下旬),2016.
  [3]劉秀明.關于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994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