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試談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閱讀在個人成長的道路上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初中閱讀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非常關鍵,對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也非常關鍵。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需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意思,達到一種新的層次。對于初中生和語文老師而言,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閱讀都是一種挑戰。文章從筆者個人的教學經驗出發,分析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為初中語文老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在整個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部分是教師和學生公認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很多老師在這一環節上投入了大量時間和大量精力卻沒有得到明顯的“回報“,優等生也好,學困生也罷,常常在閱讀環節表現出應對的困難。語文老師絞盡腦汁探尋多樣化的講解方式,學生往往難以理解文章所要傳遞的信息,理解上或多或少存在偏差。在新課改環境下,語文老師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優化語文閱讀教學。
  一、做好對閱讀背景的介紹
  傳統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直切主題地進行閱讀理解,學生盡管提升了對文章的理解能力,但對背景的了解卻遠遠不夠。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需要緩解閱讀背景介紹不夠的問題。誠然,在閱讀文章之前了解寫作的背景對于學生的理解是有很大作用的,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學生可以形成查閱背景資料的良好閱讀習慣,對于拓寬個人的知識面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在八年級的《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一文的學習中,語文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背景材料,學生在當下感受到人民解放軍為整個抗戰的勝利所做出的壯舉,在充分了解當時的時代格局背景下進行閱讀,能夠投入真摯的情感。
  二、激勵學生在閱讀中設疑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依然有很多地區的閱讀教學是灌輸式的,縱然其中的內容更加豐富和創新,但于學生而言僅僅是“換湯不換藥”,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面對有問題的文章也是被動接受,對于學生長遠的發展產生不良影響。新時代的初中生要具備突破思維,能夠勇敢地針對文章提出質疑和發表個人想法,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有利于個人提高的知識。初中語文教師要發揮指導作用,引導學生不能單純聽老師講,而是要注入自己的想法。例如,在學習八年級的《恐龍無處不有》一文時,學生首先要針對題目進行質疑,而非第一反映是本文應用了哪些表現手法?本文的分段是怎樣的?在這種設疑中,學生才能產生深入閱讀的興趣,提升對閱讀學習的積極性。
  三、提倡多角度閱讀,培養學生閱讀的語感
  九年級的初中生盡管很快就要踏入到高中階段的學習當中,但個人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依然處于發展階段,語文老師的閱讀教學面臨著壓力。經筆者的閱讀教學實踐發現,多角度的閱讀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語感,在語感的推動下學生往往能夠快速且深入地理解文章。例如,學生在閱讀時可以站在文章主人公的角度分析和理解文章,獲得真實的體會,防止理解上的偏差。理解思路的正確性會使得學生回答問題的條理性更強。二次閱讀進行時,學生則要脫離主人公身份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從宏觀上分析和概括問題,防止出現認知上的偏差。而在進行三次閱讀時,學生們要站在個人角度上獲得獨特的認知,更加全面系統地看待問題,理解文章中所要表達和傳遞的內容。
  四、做好比較閱讀,提高學生鑒別能力
  第一,進行古今作品的對比。初中階段的閱讀涉及的領域和范圍非常廣泛,這是拓寬學生視野的重要途徑。語文老師要組織學生進行閱讀比較,提升學生的閱讀鑒別能力。進行古今作品的對比,可以針對某一具體內容進行對比,例如對壯麗山河的描繪中古今作品的差異,在循序漸進中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例如,在閱讀酈道元的《三峽》一文時,可以比較古今的作品,語文老師可以讓學生閱讀李白的《早發白帝城》與余秋雨的《三峽》,而后進行文章異同點的對比,三文都描繪了三峽這一奇跡,但李白注重以景色抒發感情,表達個人歡快愉悅之感,而酈道元是為描寫三峽的景色,余秋雨是借景觀引起深層次的思考。
  第二,比較同一作者不同階段的作品。除了要比較古今作品之外,還要比較同一作者不同階段的作品狀況。不同階段中每一個體的心境會存在很大不同,創作的文章也會有所不同。于讀者們而言,閱讀同一作家不同階段的文章能夠獲得更深的體會。經過筆者的教學實踐發現,這樣的閱讀教學策略總體上效果比較理想。尤其要注意的是,在應用這種比較法時要做好穿插式的教學,語文老師倘若長期讓學生閱讀某一作假的作品會形成審美疲勞。八年級的學生對審美疲勞的具體概念認識不清,也就是產生厭煩情緒的可能性比較大,對于整個閱讀教學并非有益?;诖?,語文老師要合理調控比較作品法。例如,在學習杜甫的詩時,可以聯系杜甫的多個作品,感受在前期和后期的語言風格和蘊含的思想感情,提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
  五、實現語文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結合
  閱讀和寫作長久以來都是相輔相成的兩個部分,兩者都是語文學科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存在著相輔相成的關系。若結合得好能夠形成一體化教學體系,深化語文新課程改革。不可否認的,閱讀為寫作提供素材,是寫作的基礎,寫作又是閱讀的動力和體現,整個初中閱讀教學中語文老師要為學生們提供寬松的環境。例如,在學生閱讀古詩詞時,第一遍泛讀期間語文老師要引導學生大致理解古詩詞的意思,在第二遍的深入閱讀中勾畫出自己認為重要的字或詞,對這些字或詞的“深挖“中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在仿寫訓練中鍛煉學生對閱讀和寫作的掌握能力,感受到作品獨特的語言魅力,在仿寫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總而言之,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需要深入改革,就要和時代發展相適應,結合班級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把握本校的閱讀教學優勢,合理整合閱讀教學,介紹閱讀的背景,激勵學生勇敢的提問,倡導學生的多角度閱讀,做好比較閱讀并實現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結合,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在提升學生語文成績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尚保葉.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D].延安大學,2014.
  [2]劉紅智.初中文言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999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