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共和地區油用牡丹生長與氣象條件的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2018年在青海省共和地區栽種油用牡丹,并對油用牡丹生長及氣象條件進行分析。結果表明,穩定通過5℃的積溫大于189.2 ℃·d時栽種油用牡丹,栽種后32 d油用牡丹開始發芽,發芽始期5 d后進入盛期。發芽盛期5 d后開始展葉,展葉始期至盛期間隔日數為6 d。葉變色始期出現在10月16日,10月下旬油用牡丹葉變色盛期。氣溫高、降水少、日照時數多對油用牡丹的生長有利。
  關鍵詞 油用牡丹;生長;氣象條件;共和地區
  中圖分類號:S56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305(2019)02-049-04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9.02.021
  Abstract The growth a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of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planted in Gonghe County of Qinghai Province in 2018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was planted when th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of 5℃ was more than 189.2 ℃·d. The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began to germinate 32 days after planting, and reached its peak after 5 days of germination. Leaf development began 5 days after the peak of germination, and the interval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peak was 6 days. The beginning of leaf discoloration occurred on October 16 and the peak of leaf discoloration of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in late October. High temperature, less precipitation and more sunshine hours were beneficial to the growth of oil peony.
  Key words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Growth;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Gonghe Area
  油用牡丹屬毛茛科,芍藥屬,是多年生小灌木, 原產于我國,是一種一年種百年收, 成本低的新興木本油料作物,具有適應性強、出油率高、油質好等諸多優點, 其根系發達, 適應性廣, 耐寒、耐干旱、耐貧瘠, 可以減少水土流失, 適合荒山綠化造林、林下種植, 是一個很好的綠化樹種[1-4]。油用牡丹既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藥用價值,也是重要的木本植物油資源,且多年生長,收益期長,具有十分重要的發展前景和開發利用價值[5-8]。2017年,在共和縣龍羊峽鎮龍羊新村開始引進栽種油用牡丹,以提高龍羊新村農民收入。為此,開展油用牡丹生長與氣象條件的關系研究,對振興鄉村戰略提供優質的氣象服務具有重要意義。
   共和地區海拔高、氣候冷涼干燥,晝夜溫差大,雨熱同季,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有著適宜油用牡丹生長的得天獨厚的氣候資源。利用在共和縣龍羊峽鎮龍羊新村和共和縣氣象局院內栽種的油用牡丹,觀測2018年油用牡丹的生長物候期、新枝長、花徑、莖粗、冠幅等指標,利用油用牡丹各生育期間光、溫、水等氣象條件分析油用牡丹生長的影響,并對油用牡丹關鍵生長期土壤相對濕度及生育期間農業氣象特征進行研究,旨在探索油用牡丹生育期間氣象條件,為特色氣象服務提供科學參考依據。
  1 研究區概況及資料觀測
  1.1 研究區概況
   共和縣隸屬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北角,北靠青海湖,南臨黃河,東以日月山與東部農業區為界,西與柴達木毗連,東西長221.5 km,南北寬155.4 km,總面積1.73×104 km2,其中陸地面積1.46×104 km2,占總面積的84.86%。地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平均海拔3 200 m,擁有農、牧資源,礦藏資源,水資源,地熱資源,旅游資源,動植物資源,風、光資源等七大優勢資源。
  1.2 資料觀測
   油用牡丹的發育期及同期氣象資料人工觀測所得,時間為2018年5—11月,油用牡丹生育期包括萌動、發芽、展葉、現蕾、開花、成熟、葉變色和落葉期等普遍期,同時觀測油用牡丹從栽種至落葉各生育期間的光、溫、水等氣象條件。油用牡丹發芽后,每10 d測量油用牡丹的生長高度、冠幅、莖粗等數據。選取4塊地段(避免邊際效應),每塊地段選取10株油用牡丹,進行定株觀測。
  1.3 栽植地段及田間管理
   在共和縣龍羊峽鎮龍羊新村和共和縣氣象局院內栽種油用牡丹。栽植前,先將選好的地深翻30~40 cm,施用發酵后的羊板糞15 000~22 500 kg/hm2。
   油用牡丹露地栽植時間為5月中旬。一般選擇2~3 年生實生苗,用800倍福美雙浸泡5~10 min,稍晾干后栽植。栽植密度為1 650~4 950株/hm2。栽植時,用鐵锨插入地面 ,锨開縫隙放入油用牡丹小苗,拔出鐵锨,苗向上輕提,使根頸部稍低于地平面10~20 cm,然后踩實使根土密接。
   油用牡丹生長期內,為滅除雜草、增溫保墑,應勤中耕,深度3~5 cm。油用牡丹為肉質根,不耐水濕,不宜經常澆水,但特別干旱時仍需適時澆水,特別是開花前后或越冬封土前,要保證土壤墑情適中。   2 結果與分析
  2.1 油用牡丹生長發育期
   共和地區油用牡丹栽種日期為5月8日,6月10日開始發芽,至6月15日達到發芽盛期;6月20日油用牡丹開始展葉,至6月26日達到展葉盛期;葉變色始期為10月16日,10月23日達到葉變色盛期。由于第1年栽種,故油用牡丹未出現現蕾、開花、果熟等生育期。
  2.2 不同生育時段各氣象條件
  2.2.1 油用牡丹栽種期的氣象條件2018年氣溫穩定通過0℃的日期為3月13日,氣溫穩定通過0℃至油用牡丹栽種前的平均氣溫為6.7℃,平均最高氣溫為14.5℃,平均最低為-0.1℃,降水量累計42.5 mm,日照時數累計468.3 h,相對濕度39%,平均風速為1.6 m/s,≥0℃積溫為380.2℃·d。氣溫穩定通過5℃的日期為4月18日,≥5℃積溫為189.2℃·d。
  2.2.2 發芽期 從表1可以看出,共和地區油用牡丹從6月10日開始進入發芽始期,栽種至發芽始期間隔日數為32 d。栽種至發芽始期間的平均氣溫為12.1℃,降水量為85.8 mm,日照時數為271.8 h,相對濕度53%,平均最高氣溫達18.9℃,平均最低氣溫為5.8℃,≥0℃積溫為397.7℃·d,≥10℃積溫為351.3℃·d。6月15日油用牡丹進入發芽盛期,從栽種至發芽盛期間隔日數為38 d。平均氣溫為12.4℃,較始期偏高0.3℃;降水量為86.8 mm,較始期增多1.0 mm;日照時數為303.5 h,較始期增加31.7 h;相對濕度為53%,與始期持平;平均最高、最低氣溫較始期偏高0.2~0.4℃;≥0℃積溫為470.6℃·d,較始期增多了72.9℃·d;≥10℃積溫為424.2℃·d,較始期增多了72.9℃·d。油用牡丹發芽始期至盛期間隔日數為5 d,期間平均氣溫為14.6℃,平均最高氣溫達20.0℃,平均最低氣溫為9.4℃,降水量僅為1.0 mm,日照時數31.7 h,相對濕度52%,期間積溫72.9℃·d,由于溫度高,降水少,日照時數多,導致油用牡丹發芽期加快。可見發芽期間的溫度高,降水少,日照時數多有利于油用牡丹的生長。
  2.2.3 展葉期 從表2可以看出,共和地區油用牡丹從6月20日開始進入展葉始期,發芽盛期至展葉始期間隔日數為5 d。發芽盛期至展葉始期間的平均氣溫上升為13.9℃,期間降水量較少為10.5 mm,日照時數為24.5 h,相對濕度64%,平均最高氣溫達19.0℃,平均最低氣溫為10.0℃,≥10℃積溫為69.7℃·d。6月26日油用牡丹進入展葉盛期,從發芽盛期至展葉盛期間隔日數為11 d。期間平均氣溫升高達16.0℃,較展葉始期偏高2.1℃;降水量為17.0 mm,較始期增多6.5 mm;日照時數為55.2 h,較始期增加30.7 h;相對濕度為61%,平均最高、最低氣溫較始期分別偏高2.3℃、1.5℃;≥10℃積溫為175.7℃·d,較始期增多了106.0℃·d。油用牡丹展葉始期至盛期間隔日數為6 d,展葉始期至盛期間,平均氣溫高達17.7℃,平均最高氣溫為23.3℃,平均最低氣溫為12.7℃,降水量僅有6.5 mm,濕度適宜,日照時數為30.7 h,積溫多,對油用牡丹展葉極為有利。
  2.2.4 葉變色期 據觀測,油用牡丹葉變色始期出現在10月16日。從表3可以看出,10月中旬平均氣溫已降至4.0℃,降水量24.5 mm,平均最高氣溫為11.6℃,平均最低氣溫在0℃以下。到了油用牡丹葉變色盛期,平均氣溫已降至1.6℃,平均最低氣溫更是降到-4.4℃。
  2.3 油用牡丹生長期各旬高度、莖粗、冠幅的測量
  2.3.1 6月份油用牡丹生長高度  從表4可見,油用牡丹平均高度從6月10日的9.0 cm生長到6月30日的9.9 cm,20 d間增長了9.0 cm。其中6月上、中旬期間生長0.4 cm,6月中、下旬期間生長了0.5 cm。根據氣象觀測數據,6月上、中、下旬平均氣溫分別為10.9、14.3、18.8℃,而降水量分別為36.4、11.5、6.8 mm,日照時數分別為70.0、56.2、62.8 h,10 cm地溫分別為15.6、17.7、21.7℃??梢姡?月上中下旬平均氣溫逐漸升高,但降水量上旬較常年偏多108%,中、下旬分別偏少34.3%、69.0%。日照時數各旬均偏少。由于6月上旬降水量偏多、日照時數偏少,油用牡丹生長緩慢。6月中、下旬隨著氣溫、地溫升高,降水量較常年值偏少很多,油用牡丹較6月上旬生長較快。油用牡丹最小平均值從6月上旬4.5 cm,到中旬4.8 cm,到下旬變為5.3 cm。而最高值從6月上旬的15.5 cm,到中旬的16.2 cm,到下旬變為17.1 cm。
  2.3.2 7—9月份油用牡丹生長高度、冠幅及莖粗變化 從表5可以看出,油用牡丹高度7月10日為10.3 cm,到8月20日增長為最大高度14.4 cm,41 d間增加了4.1 cm。最小高度從7月10日的5.8 cm,到8月20日增長到7.9 cm。油用牡丹的冠幅從7月10日的5.8 cm,增長到8月20日為7.5 cm,共增長了1.7 cm。冠幅的最小值變化與平均值變化一致,7月10日最小,8月20日最大,其后呈停止狀態。油用牡丹的莖粗從7月10日至9月30日基本變化不大,穩定在0.8 cm左右。
   從表6可以看出,除7月上旬、9月中旬平均氣溫較歷年值分別偏低0.2、0.8℃外,其他各旬平均氣溫均偏高,偏高幅度在0.1~2.3℃之間,其中以7月下旬偏高幅度最大。降水量變化中,7月上旬、8月上下旬、9月中旬均較歷年值偏多,分別偏多2.4倍、1.5倍、83.7%、98.6%、1.8倍。7月中、下旬,9月上下旬降水量較歷年值偏少,分別偏少1.59%、35.1%、9.2%、48.9%。從氣象數據分析來看,7月上旬由于氣溫偏低、降水量顯著偏多,日照時數少,造成油用牡丹高度、冠幅及莖粗增長緩慢。7月中、下旬由于氣溫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時數多,此段時間油用牡丹的高度、冠幅均為生長高值。   3 結論
   (1)當氣溫穩定通過5℃,穩定通過5℃的積溫為大于189.2℃·d時栽種油用牡丹。栽種后32 d油用牡丹開始發芽,發芽始期5 d后油用牡丹進入發芽盛期。發芽期間的溫度高,降水少,日照時數多有利于油用牡丹的生長。
   (2)發芽盛期5 d后油用牡丹開始展葉,油用牡丹展葉始期至盛期間隔日數為6 d,展葉始期至盛期間,平均氣溫高達17.7℃,平均最高氣溫為23.3℃,平均最低氣溫為12.7℃,降水量僅有6.5 mm,濕度適宜,日照時數為30.7 h,積溫多,對油用牡丹展葉極為有利。
   (3)油用牡丹葉變色始期出現在10月16日,10月下旬油用牡丹葉變色盛期。
   (4)2018年6月上旬降水量偏多、日照時數偏少,油用牡丹生長緩慢。6月中、下旬隨著氣溫、地溫升高,降水量較常年值偏少很多,油用牡丹較6月上旬生長較快。7月上旬由于氣溫偏低、降水量顯著偏多,日照時數少,造成油用牡丹高度、冠幅及莖粗增長緩慢。7月中、下旬由于氣溫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時數多,該段時間油用牡丹的高度、冠幅均為生長高值。
  參考文獻
  [1] 胡三英,宋保林,崔淑琴.油用牡丹栽培技術[J].陜西林業科技,2014(6):116-117.
  [2] 李熙莉,李平平,岳樺.紫斑牡丹研究進展[J].北方園藝,2007(5):129-130.
  [3] 高見. 紫斑牡丹的繁殖栽培技術[J].特種經濟動植物,2007,10(1):29-30.
  [4] 周興海,張文有,閆克清,等.臨澤縣荒漠區油用牡丹栽培技術[J].甘肅農業科技,2017(8):92-94.
  [5] 陳慧玲,楊彥伶,張新葉,等.油用牡丹研究進展[J].湖北林業科技,2013(5):41-44.
  [6] 胡鐘平.湖南油用牡丹生產現狀及發展路徑[J].作物研究,2015(1):74-76.
  [7] 劉德晶,焦曉旭.油用牡丹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西部林業科學,2015(20):170-173.
  [8] 吳從憲,葛廣紀.油用牡丹間作套種技術與效益分析[J].中國科技博覽,2015(12):189-190.
  [9] 李清河,張景波,李慧卿,等.不同種源白刺幼苗生理生長對水分梯度的響應差異[J].林業科學,2008,44(1):52-56.
  [10] 李發鴻,馬存世,高萬林,等.干旱荒漠區圍欄封育對白刺群落生長的影響[J].甘肅林業科技,2012,37(3):23-25.
  [11] 李紅,方偉東.沙漠櫻桃-白刺大、小孢子發育過程研究[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1,25(1):190-194.
  [12] 李雙福,張啟昌,張起超,等.白刺屬植物研究進展[J].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6(1):78-81.
  [13] 李必華,邢尚軍.白刺及其開發利用[J].山東林業科技,1994(3):7-12.
  [14] 李清河,江澤平.白刺研究[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1:3-4,211.
  責任編輯:劉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028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