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地區油用牡丹引種栽培試驗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油用牡丹因牡丹籽含油率達22%,牡丹籽油核心成分α-亞麻酸含量42%、亞油酸含量28%,并且還含有大量生物活性物質,從2012年起在全國得到迅猛發展。本文通過田間試驗,詳細研究了油用牡丹在南充地區的栽植成活率、生長特性、單位產量等,并開展了育苗試驗,得出了油用牡丹在南充地區的栽植成活率可達90%以上,畝產量75 kg,出苗率可達85.2%的試驗結果。
關鍵詞: 南充地區; 油用牡丹; 栽植成活率; 生長特性; 出苗率
中圖分類號: S 685. 11, S 602. 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1 - 9499(2019)03 - 0035 - 04
油用牡丹是指結實能力強、能夠用來生產種籽、加工食用牡丹籽油的牡丹類型,具有適應性強、出籽率高、油質好等優點。牡丹籽油含不飽和脂肪酸高達96.2%,其中含有被稱為“血液營養素”的α-亞麻酸42%以上[ 1 ]。牡丹籽中還含有氧化芍藥苷、8-去苯甲酰芍藥苷、芪類和黃酮類等其他藥理活性物質[ 2 ]。2011年牡丹籽油 被國家衛生部批準為新資源食品,正式成為食用油品種[ 3 ];國務院辦公廳及國家林業局將油用牡丹劃為木本油料作物,使得其成為一個全國性的新興產業。
截止到2016年5月中旬,南充市共引種栽植油用牡丹4 500畝,栽植模式主要分為林藥油型、林藥型、糧油型、油草型、純(油)型等。油用牡丹種植的快速發展很快就將帶來一個現實問題:高效、高附加值的產業化問題,解決不好就會成為其發展的瓶頸。對于油用牡丹在南充市是否具有高產量、高效益的問題,南充市林業科學研究所分別于2015年、2016年進行了《油用牡丹區域性栽培技術研究及豐產示范》、《油用牡丹區域適生性及豐產性研究》項目的立項研究,對油用牡丹在南充地區的栽培技術進行了試驗,得出了適生性及豐產性結論,為南充地區是否適合大力推廣油用牡丹進行進一步論證提供了參考。
1 試驗地概況及試驗材料
試驗基地位于南充市嘉陵區世陽鎮小院寺村,屬于典型的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冬暖、春旱、夏熱、秋雨、多云霧,年均氣溫15.8~17.8 ℃,1月均溫5~6.9 ℃,七月均溫26~28 ℃;降水量在980~1 150 mm之間,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夏季約占全年的15%,秋季約占25%,夏季具有明顯的高溫高濕氣候特點,年平均日照1 367.3 h。土壤為紫色壤土,有機質含量為15.5 g/kg,pH值為7.8。
油用牡丹性喜溫暖、涼爽、干燥、陽光充足的生長環境,具有耐半陰、耐寒、耐干旱、耐弱堿等特性,適宜在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長。本試驗基地的氣候及土壤條件基本滿足了油用牡丹的栽植要求。
試驗引種油用牡丹為鳳丹牡丹,分別為安徽亳州5年生苗及山東菏澤5年生苗。
2 試驗設計
2. 1 引種栽培試驗
2. 1. 1 栽植前準備
土壤深翻30~40 cm,每畝施用40~50 kg復合肥作為底肥,同時施入10~15 kg/畝的辛硫磷顆粒劑和4~5 kg/畝的硫酸亞鐵等土壤殺蟲殺菌劑;苗木用800倍福美雙溶液浸泡15~20 min,待晾干后栽植[ 4 ]
2. 1. 2 栽植時間及栽植方式
2016年1月底,從安徽亳州引種5年生鳳丹牡丹苗1萬株;起壟40 cm,株行距60 cm×60 cm,覆膜栽植于南充市嘉陵區世陽鎮。
2016年11月初,從山東菏澤引種5年生鳳丹牡丹苗1萬株,起壟40 cm,株行距60 cm×60 cm,也覆膜栽植于嘉陵區世陽鎮。
2. 1. 3 田間管理
栽植第1年不追肥,第2年追肥2次。第1次在春分前后,每畝施用40~50 kg復合肥;第2次在入冬前,每畝施用40~50 kg復合肥。
病蟲害防治措施,采取2月中上旬噴灑多菌靈500倍液,噴灑時要覆蓋整個地面;3月初,每畝撒施辛硫磷顆粒劑10~15 kg;4月初,于花期前7~10天噴施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5月下旬開始,每隔15~20天,噴施1次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殺菌劑600~800倍液。
為了培養樹勢,定植第1年時將鳳丹牡丹的花蕾去掉,每株僅保留1~2個花蕾。
2. 1. 4 生長特性及栽植成活率調查
制定《鳳丹牡丹生長情況調查表》,分別從徑粗、抽稍長度、芽孢萌動、展葉、開花、病蟲害等方面對鳳丹牡丹生長情況進行連續跟蹤調查,獲得鳳丹牡丹在引種地的生長表現及栽植成活率等相關數據信息。
2. 1. 5 鳳丹牡丹豐產性調查
由于2016年1月栽植的鳳丹牡丹成活率不理想,故該試驗產量測定的植株為2016年11月栽植的鳳丹牡丹,定植2年后于2018年7月下旬進行產量測定。
2. 1. 6 生長特性、栽植成活率及豐產性統計方法
將栽植的鳳丹牡丹采用棋盤式隨機調查方法,將2016年1月及2016年11月栽植的鳳丹牡丹分別劃分為9個小塊樣地(樣地1~樣地9),然后從不同樣地中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油用牡丹植株100株進行標記,兩組樣本各900株。2017年4月分別對兩次不同栽植時間的鳳丹牡丹進行栽植成活率調查。由于油用牡丹植株存在抽梢卻不展葉的假活現象,故栽植成活率以是否展葉為依據。 2018年2~6月,對2016年11月栽植的鳳丹牡丹按《鳳丹牡丹生長情況調查表》進行調查,統計平均徑粗、抽梢長度、病蟲害、開花、每株莢果數量、結果株數等生長特性。7月開始,每隔10天調查莢果成熟度。
2018年7月下旬,將樣地900株鳳丹牡丹的莢果全部采收,取出種子陰干后進行種子千粒重、單株平均產量、畝產量測定。
2. 2 育苗試驗
2. 2. 1 育苗準備
選擇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于播種前30天深耕30 cm翻曬,并施入適量農家肥,拌入辛硫磷和毒死蜱顆粒,整平土地并做成高畦,人工條播覆土2 cm厚,并覆蓋稻草保濕,至次年2月上旬除去。
2. 2. 2 育苗設計
2017年7月底,取試驗基地種子,采用常規的4種育苗方式進行播種育苗試驗,以比較種子采收后不同處理方式及不同播種時間對出苗率及出苗勢的影響。具體設計方案:種子采收后陰干,待立秋后(8月10日)直接播種(1組);種子采收后陰干,播種前冷水浸泡一周,2017年10月中旬播種(2組);采收后沙藏至長幼根1 cm左右,2017年10中旬播種(3組);種子采收后陰干,播種前冷水浸泡一周,2018年1月底播種(4組)。每組處理的種子數為1000粒,采用條播方式播種,每行100粒種子,每試驗組10行。
2. 2. 3 育苗試驗統計方法
2018年1月25日開始至3月底,每隔1周觀察記錄種子萌發情況,統計出苗率、出苗勢。
① 出苗率=(n/N)×100%
式中,n為正常出苗種子數;N為供試種子數。
②出苗勢為種子出苗達到高峰時,正常出苗種子數與供試種子數的百分比。
3 結果與分析
3. 1 油用牡丹生長特性
從表1可以看出,鳳丹牡丹在南充地區生長旺盛期為2~4月,2月上旬芽孢開始萌動,2月下旬至3月上旬生長量(抽梢長度)最大,每10天平均抽梢長度可達7.4 cm,4月中旬抽梢長度不再變化,全年平均抽梢長度可達30.93 cm。
病蟲害開始出現的時間為3月上旬,主要為葉片褐斑病,用藥一個月后該病可得到控制;4月,將部分未展葉或未開花的植株挖起后,可見根腐病。花期為2月下旬至4月上旬,盛花期為3月中旬;4月上旬開始出現莢果,單株平均莢果為4.5個,結果率84.67%,莢果一般在7月下旬成熟。
3. 2 油用牡丹栽植成活率
2016年1月底栽植的1萬株安徽亳州5年生苗栽植成活率為32%,2016年11月初栽植的山東菏澤5年生苗栽植成活率為90.6%。由試驗結果(表2)可以看出,2016年1月栽植的油用牡丹成活率遠遠低于2016年11月栽植的油用牡丹成活率。
3. 3 油用牡丹豐產性
2018年7月,對2016年11月引種栽植的5年生山東菏澤油用牡丹苗進行測產,測得的千粒種籽重量(干重)為254.79 g,采收的所有種子重量為27.9 kg,單株平均干重為0.031 kg。按照株行距50 cm×60 cm,每畝栽植2 200株,損失量10%進行估算,測得定植第2年產籽量為75 kg/畝。
3. 4 油用牡丹育苗試驗結果
從表3可以看出,3組的油牡丹籽出苗率為85.2%,出苗勢為59.4%;2組的油牡丹籽出苗率為70%,出苗勢為38.1%;1組的油牡丹籽出苗率為50%,出苗勢為15%;4組的油牡丹籽出苗率為24%,出苗勢為5.1%。結果顯示,3組的油牡丹籽出苗率與出苗勢都最高,出苗最整齊;2組次之;4組的油牡丹籽出苗率與出苗勢最低。
同時,10月中旬播種的油牡丹籽出苗情況明顯好于8月采收后就播種,或者1月底播種的情況;采收后沙藏至長根1 cm的育苗方式也優于采收后不沙藏的方式。
4 小結與討論
4. 1 在南充地區的區域性栽培試驗結果顯示,油用牡丹最佳栽植時間為10月中旬前后,最遲不要晚于11月,成活率可達90.6%。這是由油用牡丹自身的生長特性所決定的,其根系1年有2次生長期,第1次為10月中旬至12月上旬,第2次為翌年春天。若栽植時間過晚則錯過了栽植當年的長根時間,栽植不易成活。但是,該試驗在比較不同栽植時間對栽植成活率的影響時發現,來自兩地這兩種苗木可能存在質量差異,對試驗栽植成活率會造成影響。
4. 2 調查發現,油用牡丹在南充地區具有“春看花、夏打盹、秋發根、冬休眠”以及“長一尺退八寸”的生長特性。2月開始芽孢萌動、抽梢展葉,3月開花,花期1個月左右。病蟲害并不嚴重,主要為葉片褐斑病及根腐病,7月底種子成熟即可采收。種子采收后,油牡丹當年新抽的枝條將逐漸干枯回縮80%,即“長一尺、退八寸”。
4. 3 經過對試驗地測產,油用牡丹在南充引種試驗地定植2年后的種子干重畝產量為75 kg,與原產地山東菏澤畝產150 kg左右有較大差異。同時,四川地區油牡丹籽的相關配套加工技術還處于試驗階段,生產上的應用還處于空白,多數采用菜籽油加工技術,出油率低、品質差[ 5 ],要獲得牡丹油的市場收益仍存在難題,因此油牡丹產業在南充當地可結合農業觀光來發展。
4. 4 油牡丹在南充地區最佳的育苗方式為種子采收后沙藏至根長1 cm左右于10月中旬播種,出苗率可以達85.2%;2月初種子就會萌發,到3月中旬基本出苗完畢,3月底平均苗高達到10 cm。育苗試驗結論符合油牡丹籽生理特點:油牡丹種子皮厚,具有蠟質層上胚軸休眠特性,當年秋末播種后,只發出幼根,幼芽需要經冬季低溫、完成休眠的生理變化,翌年方可萌發[ 6 - 7 ]。
參考文獻
[1] 王偉偉. 牡丹籽油脂肪酸的構成幾生理功能[J]. 中國衛生產業, 2011, 8(12): 8 - 9.
[2] 何春年, 肖偉, 李敏, 等. 牡丹種子化學成分研究[J]. 中國中藥雜志, 2010, 35(11): 1 428 - 1 431.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公告2011年第9號[J]. 中國食品添加劑, 2011(2): 264.
[4] 趙曉娟. 油用牡丹栽植技術[J]. 農技服務, 2014(4): 183.
[5] 張杰, 呂向陽, 王迅, 等. 四川省油用牡丹種植基地調查及土壤質量測定[J]. 農業科技通訊, 2017(6): 276 - 280.
[6] 劉心民, 程逸遠, 張霽, 等. 牡丹種子萌發特性與播種繁殖技術研究進展[J]. 河南林業科技, 2005, 25(4): 38 - 41.
[7] 高水平, 范丙友, 劉改秀, 等. 牡丹、 芍藥種子上胚軸休眠解除效應初步研究[J]. 北方園藝, 2008(5): 116 - 118.
[8] 胡曉東. 油用牡丹栽培技術及主要病蟲害防治措施探究[J]. 南方農業, 2017(33): 24 - 25.
?。ㄘ熑尉庉嫞?nbsp; 潘啟英)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88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