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油用牡丹“鳳丹”高產栽培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鳳丹”是油用牡丹栽培的主要品種之一,不僅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而且經濟價值極高。本文主要探討“丹鳳”高產栽培技術,包括育苗技術、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套種栽培模式等,以供參考。
  [關鍵詞] “鳳丹”;油用牡丹;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65.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10-74-4
  在我國,牡丹素有“花中之王”的稱號,其廣泛分布于山東、河南、陜西、安徽等省區,栽培歷史十分悠久。牡丹花色艷麗,不僅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而且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油用牡丹具有獨特的油用價值和藥用價值,牡丹籽油中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90%以上),其中α-亞麻酸占不飽和脂肪的20%以上。α-亞麻酸是人體必需脂肪酸,并能轉化為ω-3不飽和脂肪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EPA(二十碳五烯酸)。DHA和EPA均是兒童營養的重要指標,是促進大腦發育、兒童成長的重要物質,具有提神健腦、增強記憶、增強免疫力、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等作用,對人體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因此,開發油用牡丹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目前“鳳丹”是主要油用牡丹栽培品種之一,下面從其生長習性、育苗技術、栽培技術、栽培模式等方面闡述其關鍵種植技術,為油用牡丹“鳳丹”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1 油用牡丹“鳳丹”生長習性
  1.1 土壤條件
  栽培油用牡丹“鳳丹”的關鍵是為其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其對土壤的要求較高,選擇地勢較高且土質松軟肥沃、排水性能優良的沙土地為最佳。油用牡丹“鳳丹”耐熱性較好,耐寒性則相對較差,新土可以使其根部旺盛生長,種植時需向陽栽培,但又忌狂風烈日。牡丹不宜連栽,連栽極易造成根部潰爛,還存在重茬死亡現象,需每年換地或者間隔一兩年后重新栽種。
  在種植油用牡丹“鳳丹”的過程中,最忌地勢低洼水淹脅迫,土質以沙壤土為好,忌黏土、鹽堿土,要提前挖好排水設施,確保大澇之年不積水。土壤pH值在6~8為最佳,土壤含鹽量在0.3%以下,對于過堿或過酸地區,需拌入少量的石灰粉或硫磺,以期達到調節土壤酸堿度的目的[2]。
  1.2 氣候條件
  牡丹種植在我國已有2 000年的歷史,在長期的栽培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標準化的種植體系。牡丹栽培時間在陰歷8—10月(秋分至寒露),時間過早會引起牡丹植株秋發,時間過晚會影響根系生長和第2年的開花情況。
  1.2.1 溫度控制。在“鳳丹”花期控制的過程中,溫度控制尤為重要。如果日間溫度太高,可對其進行遮陰處理或者是對周圍地面進行灑水等,以降低溫度。
  1.2.2 四季管理。對于北方地區來說,冬季來臨時,新植的“鳳丹”需要防凍,栽種2 a以上的“鳳丹”,可在入冬前結合澆水施一次“健株肥”,用量可大一些。同時,應對植株進行適當修剪,再向全株噴灑石硫合劑160倍液或波爾多液200倍液以預防病害。開春之后,為了促進植株展葉結蕾,結合澆水,為植株施一次“花前肥”。
  夏秋季節高溫多雨、酷熱潮濕,首要任務應停止施肥、控制澆水。雨季需要在種植地四周做好排水處理,避免大雨沖刷造成根部暴露,或地面上的泥漿反濺到葉子背面,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如果導致水淹傷根,會造成植株壞死。
  2 油用牡丹“鳳丹”育苗技術
  2.1 播種
  在對“鳳丹”進行種子育苗時,最為關鍵的是準備好苗床。種子可以隨采隨播,也可以存儲至第2年3月進行播種。當種子較少時,可以選擇穴播;當種子較多時,可選擇溝播。每行間隔一定距離,播種完成后需要對其覆土2.0~3.0 cm并蓋上一層稻草,有助于控制水分的流失。一般油用牡丹都是當年生根、次年發芽,第3年便可移栽[3]。
  2.2 分株
  秋季進行分株,一般挑選四五年生長旺盛的植株,除去母株及附土,沿著根系逐一分開。根據植株大小及株叢多少進行分株移栽,剪去死根、病根、過長根、腐根及老根等,可帶部分土球。分株的切割傷口處易遭受細菌等的侵染,可以在切割處涂抹1%硫酸銅溶液或硫粉消毒,然后將分株放在陰涼通風處晾干,待分割處干縮后方可進行栽培。分株時注意節氣不能太晚,否則冬季易因低溫造成植株死亡。
  2.3 嫁接
  常用的砧木有芍藥根或單瓣的牡丹。在立秋前后挖芍藥根,陰干處理兩三天,待芍藥根稍微變軟后,取下帶有須根的一段,截成長10.0~15.0 cm的小段。將接穗切成6.0~10.0 cm的長度,每個接穗應有一兩個全芽和頂芽。在芍藥的根段用切接法等方法進行嫁接,再用保鮮膜把接口處包扎好。接好后將其栽植于種植圃,將接口種入土中約10.0 cm,培土要高于接穗頂端10.0 cm以上,以便防寒越冬。寒冷地區需要蓋稻草來御寒,第2年再去除上面的稻草和培土,露出接穗讓其萌芽生長便可。
  2.3.1 圃地選擇。牡丹是肉質根深根性植物,在為油用牡丹選取種植地塊時,應選取地塊干燥、向陽、易排水的地段。土壤以土層深厚、肥沃的沙質土壤為最佳。修整地塊時,667 m2土地施加餅肥150~200 kg或者腐熟的廄肥1 000~1 500 kg,再施用復合肥40~50 kg作為底肥。同時,將辛硫磷顆粒劑和土菌靈作為土壤殺菌劑、殺蟲劑,按667 m2辛硫磷顆粒劑10~15 kg和土菌靈4~5 kg的比例施入土壤。之后深翻土壤25.0~30.0 cm,耕耙細致整平。
  2.3.2 選種及處理。播種前,必須先對“鳳丹”種子進行篩選和預處理,從而提高種子的成活率,防止種子在發芽生長過程中出現發黑、變硬等不良現象。首先,需要對其進行晾曬,殺除自身所帶的病菌,然后在溫水中浸泡1 d;其次,放入少量高錳酸鉀對種子進行再次殺菌;最后,用清水洗凈,并淘汰干、癟、壞的種子。
  2.3.3 育苗時間與技術。油用牡丹較為合適的播種時間為9月中旬,可采取畦播方式,播種行距20.0 cm,也可以采用點播或者散播方式,按照70~100 kg/667 m2的播種量進行播種,深度在3.0 cm左右。播種后,需要覆土鎮壓,覆土厚度在2.0~3.0 cm。另外,需要進行防旱保墑,提高土壤溫度,播種完成后可以加蓋地膜。   2.3.4 苗床管理。播種后一般20~35 d可以長出0.5 cm左右的根,6個月左右根便可長至0.5~4.5 cm。此時就要開始凍封,如果不愿意覆蓋地膜,也可以在畦面蓋3.0~5.0 cm厚土或者直接施加廄肥保溫。第2年地溫回升至4~5 ℃時,其幼芽開始萌動,需要及時揭去地膜和所覆蓋的土壤,同時清除雜草可以達到淺松表土的目的,一般出苗率在90%以上。當春季氣溫在18~25 ℃時,可以噴灑0.3%磷酸二氫鉀溶液來提高“鳳丹”的生長速率。
  2.3.5 病蟲害防治。油用牡丹在苗期易遭受的病害有立枯病和根腐病,主要蟲害有金龜子和蠐螬[4]。立枯病常出現在新的育苗地塊,由于立枯絲核菌的影響,種苗的根莖部出現腐爛等癥狀,對于那些發病的地塊,應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交替噴灑3 L/m2 50%福美雙可濕性粉500倍液和30%甲霜惡霉靈1 000倍液。對于蟲害,可以用50%辛酸磷乳油1 000倍液或40%甲基異柳磷500倍液進行灌根防治。
  3 油用牡丹“鳳丹”高產栽培技術
  對于油用牡丹來說,栽培時需要選擇排水性能良好且較肥沃的沙質土壤,也可將腐葉土、田園土和細河沙經過噴藥消毒后混合使用。北方地區冬季相對寒冷,露地栽培的牡丹需通過根莖處埋土或稻草包裹進行防寒,不可對新栽種的牡丹進行施肥,待其逐漸復壯后才能進行施肥。
  3.1 整地做畦
  播種移植之前,先對土地進行修整。種植地塊應適當深耕,尤其是秸稈還田地塊。將土壤進行翻耕,深度為30.0~40.0 cm,667 m2地施加餅肥150~200 kg或者腐熟的廄肥1 000~1 500 kg,再用復合肥40~50 kg作為底肥。同時,需要施加土壤殺蟲劑、殺菌劑,如667 m2土地中施入辛硫磷顆粒試劑10~15 kg和土菌靈4~5 kg。油用牡丹屬于木本油料作物,在種植過程中,除了需要將表土進行深耕外,還需要定位挖穴。小苗木為3.0~4.0 cm,中苗木為6.0~8.0 cm,大苗木為8.0~10.0 cm。根據地區和地形,挖穴有高、低畦之分。對于北方地區,需要保留雨水并利于灌溉,故畦埂應高于畦的兩邊。
  3.2 栽植時間及種苗處理
  栽種時間應在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如果時間過晚需要覆蓋薄膜,過早會引起秋發,來年苗弱。栽植之前需要先對種苗進行分級,選出一級苗(苗莖0.5 cm以上,苗長20.0 cm以上)和二級苗(苗莖0.3~0.5 cm,苗長16.0~20.0 cm),去除苗莖在0.3 cm以下的種苗或病苗、蟲苗、弱苗等。采用50%福美雙800倍液或50%多菌靈800~1 000倍液浸泡苗木5~10 min,還可蘸生根劑200倍液,晾干后再進行分別栽植。種植時要將過于細長的尾根剪掉2.0~3.0 cm。
  3.3 栽植密度及栽植方法
  油用牡丹通常以30.0 cm×70.0 cm或40.0 cm×50.0 cm或40.0 cm×80.0 cm的密度進行種植,即3 000株/667 m2左右。栽植時,用鏟子劃開寬5.0~10.0 cm、深25.0~30.0 cm的縫隙,在空隙的兩端分別放入1株牡丹小苗,使其根莖部低于地面2.0 cm左右,保持根系正常延展,然后踩實使根和土壤接觸密切。栽植后按行用土壤封成5.0~10.0 cm的土埂。
  3.4 田間管理
  3.4.1 鋤地。在“鳳丹”整個生長過程中,應及時進行松土除草,尤其是在7—8月天氣炎熱多雨的時候,雜草叢生,生長速度較快。在牡丹生長期間,需要進行3~6次的鋤地工作,達到去除雜草和提升土壤溫度、保持土壤水分的目的。春季來臨,結合鋤地將封起來的土埂慢慢扒平,便于田間管理。開花前進行深耕,深度控制在3.0~5.0 cm;開花后進行淺鋤,深度控制在1.0~3.0 cm。
  3.4.2 追肥。根據牡丹的生長規律,每年最少需要施肥3次。第1次為花前施肥,一般在3月上旬進行,主要施加干糞或者腐熟的餅肥,同時施入適量的磷鉀肥,促進牡丹花芽生長、開花;第2次為花后施肥,一般在花后15 d內進行,主要施加腐熟的餅類液肥,促進植株進行營養生長,促使秋后花芽分化;第3次為越冬施肥,要結合冬灌施一次重肥,最后用堆肥壅蔸,目的是對牡丹越冬進行保護。
  3.4.3 澆水。牡丹的根為肉質根,雖然耐旱,但仍要及時補充水分。牡丹害怕長期積水,所以種植牡丹時一般不需要單獨澆水,每次施肥后及時澆水即可。如果長期缺水,將導致牡丹葉邊緣干枯。尤為重要的是,澆水需適量適時,根據天氣的變化和土壤的干燥程度進行補給。如果天氣干燥,可每隔一段時間澆水一次;而雨水較多時,要注意及時排水,防止受澇。
  3.4.4 病蟲害防治。油用牡丹“鳳丹”最為常見的病害有紅斑病、根腐病及炭疽病,常見蟲害為根結現蟲。紅斑病由牡丹輪斑芽枝霉引發,菌絲在病株的殘莖和不腐爛的病葉中越冬,通過傷口或自然的孔口侵入植株。發病后需要及時除去病葉,并在受病植株的葉面前后噴灑2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根腐病主要是由茄腐皮鐮孢菌引起,3月上旬地溫回升時病原菌開始活動,侵入根部。此時,需要及時將病株挖出、燒毀,并在種植穴內撒一些石灰或硫磺粉進行消毒,也可以用40%福美雙或者65%代森鋅1 000倍液進行灌根。當牡丹被根結現蟲侵染時,營養根上會長出瘤狀物,形成根瘤,影響牡丹的生長和開花。對此,需要用40%甲基異柳磷或者1.8%阿維菌素1~2 mL稀釋300~500倍對牡丹進行灌根。
  4 油用牡丹“鳳丹”套種栽培模式
  為了提高油用牡丹種植效益,在不影響牡丹生長和田間管理的前提下,提倡油用牡丹與其他作物進行間作套種,既可提高經濟效益,又能幫助牡丹適當遮擋強光的輻射危害,還有助于抑制田間雜草的滋生,而且一些作物能提供牡丹生長所需的營養。
  4.1 間作套種的原則   在油用牡丹“鳳丹”的栽培過程中,需要三四年方能見效,利用間作套種的栽培模式可以提高土地的生產效率和利用效率。所謂的間作套種,就是在充分利用空間和時間的基礎上,將兩種生長季節不同的作物按成行或者成若干行的方式種植在同一地塊。間作套種可以有效發揮間作和套種兩大栽培方法的優勢,充分利用時間、空間、光能等資源,提高作物產量和土地的利用率。
  間作套種在一定季節內單位面積上的生產能力比常規種植方式有較大的提高,對環境條件和營養供給的要求較高,只有滿足不同作物不同時期的需要,才能達到高產高效的目的。栽培“鳳丹”的關鍵是協調處理好不同作物之間的關系,盡量減少生長競爭、相互影響等不利因素,只有實現優勢互補、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充分利用光照和空間資源,才能提高綜合效益。
  在對油用牡丹“鳳丹”進行間作套種時,應選擇病蟲害相對較少且生長特性相似的作物,同時需盡量避免與莖稈較高的作物以及與莖匍匐在地面上的作物進行套種,選擇直立的矮稈作物為最佳,如大豆等。最重要的是將牡丹與其間套作物的旺盛生長期錯開,以調節兩者之間的營養時空關系。
  4.2 間作套種的主要模式
  目前,油用牡丹“鳳丹”間作套種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5-6]:①“鳳丹”與芝麻、豆類等糧油作物進行間套栽培,如大豆、芝麻、綠豆等;②“鳳丹”與一年生中草藥進行間套栽培,如白術、桔梗、生地、板藍根和知母等;③“鳳丹”與綠化苗木進行間套栽培,如櫻花、海棠、紫葉李等,綠化苗木的種植間距應控制在5~10 m,3 a后可賣苗;④“鳳丹”與立體種植的其他經濟作物進行間套栽培,如香椿、核桃等;⑤“鳳丹”與蔬菜進行間套栽培,如朝天椒、馬鈴薯、洋蔥、油菜等。
  4.3 油用牡丹“鳳丹”間作套種應注意的問題
  油用牡丹“鳳丹”定植后,利用三四年的時間便開始結莢進入生產階段,其地徑、枝頂高、冠高、冠幅皆有所增長,所以可以在前3 a對其進行套種,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提升其附加值。而且,即使油用牡丹已經進入結果狀態,種植者可以改變其下面的造型,亦可以進行養殖、種植等。
  具體進行間作套種時,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油用牡丹栽植后第1年,其植株株型相對較小,可以根據其株型大小,選擇性地播種1~3行,隨著株型的增大,則要減少播種行數,或者是間行播種;②采用間作套種模式時,應強調與當地土壤肥力與水肥條件相適應,充分發揮間套種植的優勢,充分利用光能,提高生產效率;③需要采用一體化、集約化的方式將套種作物和油用牡丹二者的田間管理工作相結合,切勿傷害牡丹;④在對二者進行綜合管理時,切勿選擇對油用牡丹“鳳丹”有危害的肥料或者藥劑。
  5 結語
  油用牡丹“鳳丹”是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于一體的油料作物,其價值在不斷地被挖掘。發展油用牡丹具有良好的市場經濟前景,是一項風險相對較小、效益較高的項目。但是,油用牡丹的經濟效益需要三四年才能顯現出來,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產效率、推動牡丹產業迅速發展、提高牡丹種植戶的經濟收入,需要根據現有的實際情況創新間作套種模式,以不斷提升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毛善巧,李西俊.牡丹籽油的研究進展及油用牡丹綜合利用價值分析[J].中國油脂,2017(5):123-126.
  [2]裴新輝,曲微.遼寧地區油用牡丹高產栽培關鍵技術[J].遼寧農業科學,2018(2):97-98.
  [3]馬福青.油用牡丹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8(12):160-161.
  [4]胡曉東.油用牡丹栽培技術及主要病蟲害防治措施探究[J].南方農業,2017(33):24-25.
  [5]張俊杰,魏敏,劉翠巧,等.核桃—油用牡丹“雙油”間作高效栽培技術要點[J].江西農業,2018(12):30,32.
  [6]肖援朝,郭世民,吳保紅.油用牡丹的套種栽培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7(22):8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316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