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在社區服務中心管理實踐的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探討新醫改下社區服務中心管理實踐的效果,居民看病方便,降低醫療費用。方法:通過社區調查,結合實際,我市發展全科醫生的醫療服務體系,多項優惠政策的支持,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選派高年資護士進社區;成立全科醫學科,建立全科醫師臨床培訓基地;簽約醫養融合發展協議;發展中醫適宜技術進社區;提供個性化簽約服務包等實踐。結果:提高了居民的健康管理理念,要“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結論:新醫改下社區服務中心的實踐是行之有效的,同時圍繞未來,積極探索和社區實踐的新發展。
關鍵詞:醫改;社區;實踐;探討
新醫改首先提出要“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看病更方便,降低醫藥費。為積極響應國家健康中國戰略,探討將延伸至醫院以外如社區管理中的新問題。新醫改形式下,健康管理協調發展理想模式“54321”,另一個是實施策略。首先要明確政府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及私立醫院的服務對象和內容。不同的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要聯網。全科醫生和??漆t生通力協作。真正的雙向轉診和服務。共享醫院硬件和軟件【1】。
1.探討
1.1 選派高年資護士進社區服務中心做“管理技術總監”
近些年,有些省市已率先選派高年資護士進社區服務中心擔任副主任、主任助理等職務作為派駐社區的“管理技術聯絡官”,推動醫院和社區建立更緊密的聯系,順暢上下聯動和協調,以便更好的開展工作。我服務中心針對目前醫聯體建設中的主要問題,以高年資護士為紐帶,暢通醫院與基層社區衛生機構之間的聯動,新增副主任護師1名,也為高年資護士創造了便利的條件,并協助醫院承擔出院患者的院外延伸服務,接收轉診病人。
1.2 全科醫學科成立,建立全科醫生臨床培訓基地
我院成立全科醫學科,積極籌建全科醫生臨床培訓基地,即將投入使用。加強基礎醫療,培養和發展全科醫生的醫療服務體系。目前社區的調查顯示,患者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就診率仍低。居民沒有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首診機構。社區基本醫療設施,全科醫師提供更全面的診療、居民獲得基本的醫療和護理服務仍是必要的保障。
1.3 推進社區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守護居民健康
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是實施分級診療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新的服務模式。家庭醫生簽約團隊啟動簽約工作,工作日和周末,甚至下班后也會與居民溝通。起初在社區調查問卷宣傳時,大多社區居民都不了解,大家不知道家庭醫生是干什么的,以為私人醫生或上門醫生。居民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有好多疑問??紤]到如果簽約后,會不會被限制到二、三級醫院就診?居民如果簽約是否必須續約或者是否可以選擇其他家庭醫生團隊簽約?是否可以跨區域簽約?簽約的服務內容?如何收費?等等。我們積極鼓勵和引導居民就近簽約,建立有序競爭機制。同時也積極探索跨區域簽約。我市根據實際情況設定簽約服務包,滿足居民多樣化的健康服務需求。實現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在社區。
1.4推動醫養融合發展,鼓勵護士從事養老服務
隨著人口老齡化持續加重,養老護理行業噬需護理人才。多個省市城市已采用現金補貼形式吸引護士從事養老護理。由政府支持優秀人才入職養老行業,支付經費給用人單位,鼓勵護士從事養老服務。引導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及專科人才進入養老服務行業。我院積極協調,與我市百勤貿易有限公司簽署了醫養融合項目戰略性框架合作協議。協議就老年保健康復、老年慢病管理、護理照護及雙向轉診等達成共識。雙方將我市百勤苑老年頤養康復護理院打造成秦晉豫金三角地區醫養融合型樣板示范標桿。
1.5 中醫藥進社區,發展中醫藥事業
社區新開展了中醫藥適宜技術。如艾灸。為0-6歲的兒童提供中醫藥健康服務管理。如小兒推拿等。中醫辯證論治,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社區醫療和預防保健中的重要作用。
1.6 家庭簽約服務團隊對簽約家庭提供個體化需求
實踐中,為家庭提供個體化治療,探索家庭的不同信仰和價值觀,根據居民調整建立醫護家團隊合作。鼓勵患者因需求簽約服務包,促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做實,為居民提供高質量的護理。如高血壓服務包、糖尿病服務包等。
2. 思考
面臨諸多的現實問題,圍繞未來的發展,我們有太多的問題值得探索與實踐,值得研究與論證,為解決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真正做好健康管理、社區衛生服務、雙向轉診、居民的健康守門人。
2.1 北京大學護理學院首次招收慢病管理高級執業護師
期望以糖尿病、高血壓等慢病管理和基層醫療服務的高層次的專業醫務人員,減少全科醫生的工作量,增加護士在社區糖尿病管理中的角色和功能【2】。推動健康中國的發展,滿足社區重點人群健康管理的需求。
2.2 護士上門服務合法化,也為護士多點執業帶來了發展契機
北京已率先將護士上門服務費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丙類報銷類別,這意味著從事護士上門服務合法了,并且服務費用可以報銷,這對居家護理、養老護理、康復護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是一件利民的好消息。隨著新醫改分級診療,家庭醫生等政策的推進和落實,國內各層級醫院護士的職能和定位也必將以適應新的醫療環境,均將會為護士拓展服務領域,提升專業價值帶來發展空間。
2.3 做好家庭醫生健康守門人,雙向轉診
探索對縱向合作的醫療聯合體等分工協作模式實行醫保總額付費,發揮家庭醫生健康守門人在醫保付費控制中的作用,合理引導雙向轉診。讓群眾就近便捷就診。
我市相關政府部門積極推進家庭醫生,鼓勵居民參與簽約的多項優惠政策,諸如實現慢性病用藥長處方,延伸處方,就近取藥。建立家庭醫生預約服務制度和轉診“綠色通道”。簽約服務的激勵機制。強化組織領導,完善補償機制,分配制度。從業務、人才、信息化等等方面加強政策支持。
參考文獻:
【1】蔡江南主編.尋路醫改中國衛生政策的創新與實踐.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01.
【2】倪云霞等. 護士主導的管理模式對社區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就醫行為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7,52(2):222.
【3】金逸 施雁 龔美芳,等. 以慢病患者為中心的延續性護理模式的實施與效果.[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11):138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04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