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輪化學備考復習策略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編筐織簍,全在收口”,高三復習已經進入二輪沖刺的黃金期,這個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分水嶺,是最能見成效的一環節,故有“二輪看水平”之說。那么如何構建知識網絡,整合儲存知識,以便快速再現、有效提取,提高綜合應用能力,實現二輪復習的高效率,從而使高三考生的素質得到質的提升,就成為亟待解決的課題。下面我談幾點拙見。
一、研讀考綱,明確考向
最新2018年考綱和2017年完全一致,也就意味著2019年高考試卷與2018年高考試卷相比保持穩定,不會有大的變化,但可能在一些題目上進行微調。相比2016年考綱,雖然在核心主干知識內容的考查上沒有變化,但對知識內容的要求層次變化較多。其中了解層次變為掌握層次的有13處,即這些內容在能力層次考查上有所提升,只有2處層次要求降低;新增知識點有27處,替換知識點9處,刪去知識點6個。我們應該一一對照新考綱,依據這些變化明確高考方向,在選題、組題中予以側重和調整。
二、鏈接高考,知能并重
高考試題的命制在考查主干和核心知識的基礎上,越來越凸現能力立意,并以基礎知識為載體來強化對能力的考查。
近年來??嫉闹R點有:化學用語,阿伏伽德羅常數,離子反應(離子方程式的書寫、離子共存、并與計算相結合),氧化還原反應(按信息書寫和配平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依據電子守恒的計算、電化學中的應用),反應熱(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運用蓋斯定律的計算),速率、平衡及相關圖像知識的應用,平衡常數(溶度積、水的離子積、弱電解質電離平衡常數)計算及應用,電解質溶液(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鹽類水解知識的應用、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的比較、酸堿中和滴定),電化學(原電池與電解原理的綜合應用,新型化學電源),元素化合物知識的綜合應用,實驗原理、化學理論、實際生產的綜合運用,有機反應類型、同分異構體、官能團性質。在選做物質結構的試題中常考查電子排布式、價電子軌道表示式、軌道雜化類型、分子空間構型、氫鍵、配位鍵、等電子體、第一電離能、電負性,晶體結構。在選做有機化學的試題中??疾橛袡C反應類型、官能團名稱、結構簡式、化學方程式、結合核磁共振氧普譜和特定限制條件書寫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等。這些在復習的過程中都要逐一落實到位。
借用張校長的話,“復習站位要高,踏踏實實研究考試說明和高考題,要不斷思考大學教師命題的立意和高度,做到指導有法,在專題復習中才能縮小包圍圈,突出重點,全力出擊,重點突破”。對高考真題“舊”題新做,用高考題研究高考,尤其是近三年來的課標卷,要反復研讀,從不斷變化的考題中感悟不變的東西,從而把握新高考的命題思路。
三、二輪復習,升華提升
1.回歸教材,夯實基礎,濃縮提煉化學知識
回歸教材,加深對基本概念、原理規律、重要實驗的理解,建立相關概念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將散亂的點串成線、結成網,從而形成一個系統完整的知識體系。例如高考明星元素氮、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識網絡:
關于基本理論知識,要在理解后尋找共性。例如學習了化學平衡、水和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鹽類水解平衡、難溶物的沉淀溶解平衡后,知道它們都會在一定條件下達到平衡,雖然都有各自的平衡常數,但都可以從化學平衡常數的角度來理解,也都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來定性解釋,用Qc和K的大小關系定量分析來判斷平衡的移動方向和解釋一些反應規律。
另外,教材中的思考與交流、學與問、科學探究、實驗等與教材正文具有同等命題效力,是高考命題人在命題時重點關注的命題范圍,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2.整合知識,構架體系,活學巧用發展能力
專題復習要通過一定思維深度和廣度的訓練,發展學生對知識整合、理解和運用的能力,可以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調動其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氨“的復習可做如下整合:從氮原子結構到氨分子結構(包括物質結構內容);從電子式、電子排布式、電子排布圖、中心原子雜化方式、分子的空間構型、氫鍵到氨氣的物理性質(易液化、極易溶于水);從氨水中的溶解平衡、電離平衡到氨氣的實驗室制法(包括簡易快速制法)及銨根離子的檢驗;用速率平衡知識選擇合成氨適宜條件;從電負性角度分析氨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結合氧化還原反應原理得出氨的還原性,到氨還原氧化銅的定性和定量實驗及氮氧化合物污染物的治理;從氨分子中氮原子的孤對電子,到配位鍵及配位化合物的形成(如硫酸銅和氨水反應、銀氨溶液的配制和使用環境),加深理解氨氣及氨基顯堿性的原因。
3.精選習題,注重反思,提高審題解題能力
如果復習課簡單地帶著學生過知識點、練方程式、記實驗現象象顯然是枯燥的,而且缺乏外因的刺激,學生的復習主動性缺失,更談不上解決能力的提升和方法的總結。這就要求高三題目的設置要求精選習題,讓學生從各個不同視角真正理解知識。另外,“一聽就懂,一放就忘,一做就錯,一講就會,下再做還錯”,很多同學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如果不重視做題后的反思,不總結解題的思想和方法,就是做了無數道題,也達不到鞏固知識、訓練技巧、 提高能力的目的,就很難走出“事故易發地帶總是要出差錯的”的怪圈。
審題是解題的關鍵,是正確提取題中的具體條件或要求,挖掘題中隱含信息,并與原有知識、題型建立聯系的過程。高考越來越側重學生的閱讀素養,在各科中都增加了文字量,對學生的閱讀速度和信息攝取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審題時切忌心慌氣躁,一目十行,更要防止慣性思維和思維僵化。審題和解題能力是可以通過培養并在實踐中逐步發展和提高的。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18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