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閱讀教學實施策略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面對當前語文閱讀教學中出現的教學方式滯后、閱讀資源匱乏、學生缺少足夠的閱讀體驗等問題,語文教師應積極采取各種措施,切實提升學生的閱讀主觀能動性,以提高閱讀教學質量。教師可在教學中引入互聯網技術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立足游戲活動以提升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實施新穎的教學設計以引發學生思考,通過實施個性化的閱讀活動,增強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18-0020-01
對于小學生來說,閱讀能夠對其成長產生非常重大的影響。然而,在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因為學生的性格普遍好動,無法在長時間內保持自身的注意力,導致閱讀教學的成效大打折扣。因此,怎樣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成為語文教師必須深入思考與探索的重要課題。
一、引入互聯網技術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將日新月異的互聯網技術引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中,可以豐富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原本枯燥的課堂教學情境變得生動和有趣起來,讓學生能夠自主參與閱讀學習,從而對他們的整體學習能力的提高產生影響。例如,筆者在安排學生閱讀《草船借箭》的相關內容時,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閱讀積極性,筆者為學生播放了電視劇《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片段內容,從而激發了學生閱讀《草船借箭》的濃厚興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筆者在諸葛亮答應周瑜籌箭十萬支,并立下軍令狀時停止播放視頻,然后快速向學生提問:“假如你是諸葛亮,會如何準備這十萬支箭呢?”筆者通過發問的方式和學生展開互動,在積極鼓勵學生表達出自身想法之后,繼續為學生播放其后的視頻,讓學生學習到諸葛亮所用的方法并能與自身進行對比。如此教學,不但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能增加教學的互動性,從而為小學生群體的語文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立足游戲活動以提升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小學生群體往往會癡迷于游戲,語文教師可利用學生的這一喜好,把游戲活動引入閱讀教學當中,讓學生能始終保持良好的閱讀積極性。例如,在講解課文《清明上河圖》時,教師實時運用投影把清明上河圖的全貌展示給學生看。其后,教師讓一個學生選一個場景加以描述,別的學生則猜測其所描述的為哪個場景。這樣教學,不但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還能夠讓學生在“玩”中“學”到真東西,切實提高了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三、實施新穎的教學設計以引發學生思考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中,教師應當明確閱讀教學的含義以及方向,對學生的心理活動予以觀察。筆者經過考察后發現,低年齡段學生更樂于接受的閱讀內容大都具有故事性與畫面豐富的特征,因此要求閱讀資源內容充實,并且富有劇情張力。對此,筆者選擇莎士比亞名著《哈姆雷特》中的劇本段落作為課外閱讀的一項內容來落實。筆者還使用了動畫的形式來介紹哈姆雷特的獨特背景,及其和王室成員之間的關系。在視頻播放以后,學生就會有更深入的思考。
四、實施個性化語文閱讀
小學生閱讀習慣的產生,和其閱讀的興趣密切度相當吻合。教師必須鼓勵學生結合自身愛好進行自主式閱讀。教師可指導學生選好書籍,如喜歡科學類知識的學生,可為其推薦《我們愛科學》系列圖書;鐘愛童話故事的學生,可為其推薦《神奇的符號》等書;充滿好奇感的學生,則為其推薦《細菌世界歷險記》等書籍。每一個學生的性格均存在差異,教師要更多地鼓勵他們多看不同的書籍。盡管教師無法指定學生一定要看某種書籍,但可以積極引導學生實施個性化閱讀,切實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逐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閱讀過程變得更為輕松,變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當然,教師還要以此為重點,指導學生多摘抄意蘊豐富的短文與詩句等,并逐漸形成習慣,進而推動學生群體閱讀素養的全面提升。
小學生應當積極投入到閱讀學習之中,讓自身的思維變得更開闊,從而有效提升個人對世界的嶄新認識。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要全力開發學生群體的語文閱讀積極性,推動實施自主性閱讀,并創造優質的閱讀環境,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實施個性化語文閱讀指導,推動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積極的思考,推動語文課堂教學的互動性,持續增強學生群體的語文閱讀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 參 考 文 獻 ]
[1] 馬紅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與改進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4).
[2] 閆 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與改進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12).
(責編 劉宇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31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