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略談批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好的文學批評不僅是面向作品的,也是面向世界的。文學批評當然要面對文學作品與文學現象,但是文學批評與文學作品一樣,也是同一個時代、同一個文化語境的 產物,都應該面向世界,都應該有對世界敏銳的觀察與細膩的體驗,創造出新的美學標準。在這個意義上,文學批評不是簡單地對文學作品作出分析與判斷,對文學作品進 行分析當然是文學批評重要的內容之一,但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對我們借以評價的審美標準保持一種反思與開放性的態度,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發現新的審美 要素,才能與時代同步前進,才能創造出新的美學。
  關鍵詞:文學批評;文學作品;批評觀;同步前進
  教師通常采用批評的方法以便學生認識錯誤,改過自新。如果運用得適當,則學生能夠吸取教訓,改正錯誤,有力地推動他們前進;反之,不但會使學生產生對立的情緒,而且還會導致不良的教育效果。所以,掌握正確的批評方法與技巧,對于每一位教師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講求批評的方式。
  1、軟、硬結合。是指教師在批評學生時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來進行,可以軟硬兼施,對于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批評方法。學生犯了錯誤后,他們的心理往往比較復雜,知道做錯了事,別的同學會斥責,產生自卑感,從而自暴自棄。而實際上他們也非??释玫嚼蠋熀屯瑢W們的諒解。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得不到別人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強烈的自尊心”。因此,對待犯了錯誤的學生,在批評時,不遷就其錯誤的思想行為,還要講究感情,尊重他們的自尊心,做到軟硬兼施,剛柔相濟。
  2、語氣委婉。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凡是出現大聲叱責的地方,就有粗魯行為和情感冷漠的現象,大聲叱責表現出最原始本能的反應,每個教師心靈中所具有的情感素養都會在這種反應中喪失殆盡”。由此可知:教師在批評學生時如果粗魯,不但不能使學生改正錯誤,反而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破壞了師生之間的情感,所以在批評學生時,要把握自己的情緒,語氣委婉地直接點明學生的錯誤,付出真實的感情來感化他們,使他們產生自我批評的意識和改正錯誤的動機,從而達到良好的批評效果。
  3、寬容教育。許多教師在批評學生時,舉一反三數他的過錯,用大話嚇唬,甚至判“死刑”,這樣的批評不但會降低學生的自我認識,還挫傷了自我批評的積極性,所以在批評教育時,教師要力求點到即止,寬容教育。留有一定的空間,給學生一個自我批評,自我教育的機會,這樣以來,學生對教師的寬容也會產生內疚感,從而有利于他們改正錯誤。
  4、指明方向。假如只把批評的重點放在一個“錯”字上,那么學生聽了批評后,就不會有任何反應,這樣的批評是沒有意義的,所以在批評時應指明方向,注重“對”而不是“錯”。因為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在批評時不僅要指出學生的錯誤,還要告訴學生如何改正錯誤。讓學生用實際行動來改正錯誤。這時教師應及時給予表揚,從而使批評效果更加明顯。
  二、講求批評的原則性。
  1、要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那么教師在批評學生時,最基本的原則是客觀公正。許多教師對犯過錯誤的學生,往往不能一視同仁;偏愛優生,即使有缺點也高抬貴手;重罰差生,對那些學習成績差,屢教不改的學生,則是大聲斥責;對與自己有關系的學生,耐心教育,手下留情,而沒有關系的學生則厲聲斥責。這樣師生之間在心理上就有一層隔閡,從而降低了批評的效果,社會心理學的公平理論指出,人們力圖獲得社會的公平對待,否則就會產生不滿的情緒,因此,對待犯了錯誤的學生,教師一定要深入了解事實,通過全面分析,才能做出合理的判斷,給予批評指正。
  2、及時性。一旦發現學生犯了錯誤,要立即提出批評,及時批評能使學生的不良行為得到抑制,并能強化學生的紀律觀。而批評不及時,則會使學生的不良行為繼續蔓延。
  3、針對性。部分學生犯了錯誤,老師批評沒有針對性,并把全班學生都批評了一頓,沒犯錯誤的學生卻感到厭煩,甚至有抵觸的情緒,而真正犯錯誤的學生卻感到自己無所謂而不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因此教師在批評時要有的放矢。
  三、講求批評后的關注。
  批評學生改正錯誤雖然包容了教師許多望生成才的良苦用心和無奈的心情,但有時這苦心并不一定能讓學生體察的抱怨、誤解等不滿的情緒,有時也會在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永不消失。因此,教師在批評學生后講求批評后的關注。個別學生情緒不穩定受到嚴厲的批評后,可能會做出逃學、報復等過激行為。因此,如果發現問題,要及時采取措施。如:個別談話、疏通思想或抓住時機給予表揚來振作學生的精神。
  由此可見,批評雖是一種教育方法,更重要的是講究方法與技巧,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164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